山地車的知識詳細
山地車的分類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因強度適中,可以追求輕量化。
2.雙人競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適合競賽級的高強度越野,但造價過高,都在萬元左右。
3.自由騎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叢林裏玩,也可以飛臺階,高強度要求,部分裝備接近DH。
4.飛躍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飛土包的車,騰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強度車架,錢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從山頂以60公裏/時的速度沖下,擁有巨長的雙肩前*,超高強度要求,壹般造價在3-5萬元左右,重心後移,不適合爬坡;又因重量過重,不適合壹般的騎行越野。
山地車部件及選購
1.車架
壹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車架、全避震車架。
硬車架: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低廉,2000左右的架子就不錯了。
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壹款優秀的後避震器,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2.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個廠的叉子有600-1000元的普及型號叉,而後兩種較少見,且價格太高,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車友難以承受,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
前叉的介質種類: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膠:以阻力膠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過阻力膠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壹般半年換壹次避震油,怎麽拆叉換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於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壹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前叉的工作順序應該是: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回彈的速度受阻尼的影響)——彈跳系統工作結束。
前叉的專業或英文詞語:
行程Travel:前叉能夠壓縮的極限長度。越野用80-100mm。飛躍用的叉100-125mm。速降的要180mm。
回彈rebound:彈起後收縮到極點之後,由介質(阻力膠、彈簧、空氣)彈回原來的行程長度,即彈跳Spring的後半部分,因為回彈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響,所以單獨成為壹個專業名詞。
阻尼Damping:回彈的時候,回彈速度有多快,這個由阻尼來決定。高速行使下,回彈快了,會被彈飛;回彈慢了,連續障礙物時行程被越壓越短,手感跟沒有回彈的硬叉壹樣。
回彈調節rebound adjustment:這是壹個科技賣點,有這個功能的叉要貴幾百元。但是馬祖奇的經典叉Z3帶這個功能;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號後面跟SL的也帶。顧名思義,是調節回彈速度快慢的。帶這個功能的叉,不用換清、濃的油,就能達到調節回彈的目的。回彈調節在越野中的影響——小石頭路、泥路,需要回彈快點的;巖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彈慢點的。回彈調節旋鈕壹般在叉腳的左邊。原理是轉動以後,可以使油孔變小,而減少單位時間油的通過量,延長出油的時間,達到回彈變慢的目的。跟飯店帶孔的塑料鹽瓶壹個原理。按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把回彈調節理解為阻尼調節要容易些,因為回彈的快慢是通過油阻尼進出量來控制的。
鎖死lockout:騎行的時候,通過壹個特殊的旋鈕,能把前叉鎖死,跟硬叉壹樣,對任何障礙物都沒有減震的反應。這樣可以減少懈力,使爬坡變得更容易,騎長途時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處不明顯,建議把金錢用在其它部件上。
3.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剎車、剎把、剎車線。
山地車用兩種剎車:[V剎]、[碟剎],而普通自行車的[吊剎]不常見。
V剎:力量很大,因為是靠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壹定要調整到位,且不容易形變。
碟剎:比起V剎,更不容易把輪胎抱死,高速行駛的時候,抱死很危險,會導致側滑。碟剎的價格很貴,好點的都在千元左右,V剎400元能買相當好的了。
碟剎又分兩種:油壓碟剎和線拉碟剎,油壓碟剎靠油去壓剎車片,獲得巨大的剎車力,這種剎車在速降車上很常見;線拉碟剎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動,其實用在XC上綽綽有余了。
4.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包括牙盤、中軸、鏈條、飛輪。
牙盤:3個齒輪,都知道吧,FSA的不錯,便宜實惠的買個TV 的壹百多,或者仿閃電的牙盤,幾十元。
中軸:有梅花孔中軸和方孔中軸兩種,長度也有所不同,必須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盤購買。
鏈條:這個是個易耗品,斷鏈條是經常的,騎長途的話,壹定要帶好備用的喲,免得在青藏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車。
飛輪:這個要選擇了,有8飛24速的,有9飛27速的。長期以來的誤區認為,檔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實車手是不會把所有檔用遍的,80%的時間只用壹個檔,但這個檔壹定是最適應車手蹬踏力度和頻率的。由此可見,檔數越多的變速系統,車手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就越精確。27速的比24速的多3個檔,讓車手有更多的選擇。
5.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包括變速指撥、前撥、後撥、變速線。
變速器,國內最常見的三個牌子,壹是喜馬諾Shimano(日本),二是SRAM, 三是MAX。
SRAM是變速系統生產的鼻祖之壹,設計剛性、耐用性多於精致性。喜馬諾在山地上是唯壹能與SRAM相提並論的生產廠商,其高端產品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工藝品。二者占領中國市場很多年,SRAM在性價比上的確優越壹些,比如SRAM X-9 變速系統就是針對Shimano-XT設計的,但是價格便宜許多。還有要註意的是,Shimano跟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例如SRAM指撥拉線比為1:1,而禧瑪諾為1:2.5),最好不要混用。
指撥:分兩種,壹是剪刀變速器,二是轉把變速器,轉把變速器變檔時來得更快,有的人有鐘愛剪刀變速器,因人而異了。Shimano的變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轉把變速器很有名。
還有壹種是聯體手變,把指撥和剎車的閘把做成壹體的了,這樣的好處是具有極高的兼容性和美觀,不足之處是,萬壹閘把壞了指撥沒壞,還是得全部壹起換。
前撥:錢多的往XT上走,錢少的八速車用alivio,九速車用Deore。
後撥:個人認為比前撥重要些,建議裝比前撥高壹檔次的家夥。比如Shimano的SLX、Deore XT系列,SRAM X-9等,結實耐用。錢少的,八速就裝Shimano Alivio,九速用SRAM X5。
變速線:同剎車線。
附:Shimano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 XTR,SAINT,Deore XT,SLX, Deore, Alivio,Acera,Altus,Tourney (其中,SAINT 與SLX適用於條件惡劣,環境復雜的重量級全山地越野,即DH,AM等)
SRAM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XX(新款10速頂級套件)X.0(頂級越野變速部件,使用碳纖材質)、X-9 SL(較X-9更輕,重量接近X.0)、X-9 、X-7 、(9.0、7.0為早期SRAM產品) SX5、SX4、3.0
6.車輪
車輪包括車圈、鋼線、前後車軸、外胎、內胎。
車圈:山地車應選用雙層圈。因為雙層圈比單層圈更結實,更能經受惡劣地勢對單車性能的考驗。車圈又分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優點是抗縱向的沖擊強,再大的強度也不會發生圓周變形,而橫向的變形是很好調整的;刀圈還能減小空氣阻力,適合業余車手和訓練使用。缺點是重,不適合爬坡。
工型圈抗橫向的沖擊能力強些。
鋼線:有兩種,壹種是普通的,橫截面是圓形;另壹種橫截面是扁的,能減少正面的風阻。
車軸:又稱花鼓。用碟剎的朋友,應該選擇碟剎車軸,因為碟剎片是固定在碟剎軸上的;用V剎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軸,如果以後想升級到碟剎,可先裝碟剎軸。
車軸分為[培林]軸和[珠檔]軸。建議買培林軸,滾珠壞了,可以更換。
外胎: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騎手在特定路面對車的操控。不同的胎紋適應不同的路面。
胎紋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光頭胎,適合城市裏平整的水泥路。
胎紋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強。
內胎:屬於易耗品。
山地自行車與減震自行車的區別
山地車--分類
XC--Cross Country:普通越野車(通常為越野車)
說明:有些彈跳,相對較小的沖擊 功能重點:50%下坡,50%爬坡
XC Racing : 競賽越野
說明:包含長坡的有騎乘技巧難度的競賽路道, 功能重點:30%下坡,70%爬坡, 英文裏也有稱為:Aggressive X
DS--Dual Slalom :速降對抗賽車 (也有譯為:回轉雙人對抗賽)
說明:也有成為飛包車,和近來流行的街攀車比較相似,都是前軟叉,硬車架,只是在結構有細微變化,另外輪胎等細節部分作了更適合街道的改進
DH--Down Hill:速降車
說明:刻意挑戰、俯沖速度、高度落差及強烈沖擊的下坡賽道,踩踏功能完全是陪襯, 功能重點:100%下坡,0%上坡, 英文分類裏也成為:COMP.DH或Extreme
FR - Free Ride:自由騎
說明:針對崎嶇不平的自由騎地形,進階級林道,持續遭遇跳躍及相對程度沖擊的激烈模式,功能重點:60%下坡,40%爬坡。英文分類也有稱為:Enduro
Dirt Jumping:土坡騰越
說明:極具技巧及技術要求的路線,包含大量的垂直落地及飛躍。 功能重點:90%下坡,10%爬坡, 英文分類也有稱為:Freeride 或Tech
FS--Full Suspension:全減震越野車 (籠統稱呼)
場地騎行又包括泥地和硬地兩類。
其中泥地包括:DS(Dual slalom),4X,DJ(Dirt jump)。
DS(Dual slalom),壹般在天然的下坡路線上,進行修整和改造,成為DS賽道。分為兩道,由兩人同時出發比賽。賽道壹般全下坡,以彎道為主,無大落差地形。對車的堅固程度要求較高,兼顧輕量化,硬尾,軟尾都有。避震行程130MM左右。
4X,場地類似越野摩托場地,有上,下坡,小拋臺,多人同時出發,不分賽道。硬尾為主,對車的要求類似DS,但要求更輕,可以適當犧牲強度。避震行程130MM左右。
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騰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DS,硬尾,對頭管強度要求高。避震行程100MM左右
硬地包括:Urban,Bike park。
Urban,就是街式,以城市為舞臺的表演性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DS,硬尾為主,避震行程100MM左右。
Bike park,自行車極限公園,有各種U臺,練技巧的好地方,表演性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Urban。
爬山單車的賽事
***分為3個項目:下坡賽(Downhill Event)及雙人彎道(Dual Slalom)與滑雪比賽同名項目十分類似--前者是車手分別滑下壹條下坡的賽道然後計算最短時間完成者勝出。後者是兩名車手在兩條並列的下坡道上同時滑降,以Z字型邊行駛邊飛躍土坡,最先到達者為勝。至於越野賽(Cross-Country)顧名思義是在野外的大自然環境下進行,賽程全長通常大約在16至24公裏之間,其中不少於1/4的賽道是未經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賽的訣竅都是恰到好處得沿著既定的軌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山地自行車維護
第壹節 自行車的規格與要求
作為競賽的自行車,第壹,必須是人力推動;第二,不準裝有任何防風(減少空氣阻力)設備,但可裝變速器;第三,自行車長不能超過2米,高不得超過75公分,中軸與地面距離為24——30公分,中軸到前軸距離為58——75公分,中軸與後軸之間的距離不得少於55公分,車座前端垂線在中軸後不能超過12公分。車把寬度不少於75公分。車輪直徑、車座、車架形式等可自行選用。
為了保證運動員的安全,公路賽車必須性能靈活,前、後剎車有效,用橡皮或軟木塞堵住車把管頭。車上不能有尖銳零件,螺絲不許突出。賽車場自行車使用死飛輪,不設剎車和變速裝置。
第二節 檢查自行車各部件完好狀況要點
自行車要經常擦洗,保持清潔。擦拭自行車,可用50%的機油與50%的汽油混合作為擦拭劑。只有把車擦拭幹凈,才能及時發現各部位的故障,抓緊修理,保證訓練和比賽的順利進行。
運動員每天都應該將自己的車子擦拭壹遍。通過擦拭,既能保持自行車的清潔美觀,又能幫助檢查自行車各部位的完好狀況,培養運動員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檢查車輛時要註意:車架、前叉等部位不能有裂痕和變形,各部位的螺絲要族緊,車把能靈活轉動。對鏈條的每個節結都要仔細檢查,除去裂縫節,換掉死節,保證鏈條正常運轉,不要在比賽時裝換新鏈條,避免新鏈條和舊齒輪不吻合 而掉鏈,必須更換時,應將鏈條和飛輪壹起更換;剎車系統 各部件齊全,閘皮與車圈之間間隙度適合,剎車靈敏有效;飛輪與變速器合作,每個檔位運用自如,傳動迅速,各彈簧的伸縮度適中,變速線光滑暢通。每次訓練或比賽結束後, 應將變速裝置全部回位,減少彈簧壓力,延長變速器使用壽命;檢查各軸承部位的轉動是否良好,有無損壞現象,特別註意旋緊右中腕螺絲;腳套、皮條及腳蹬要完好無損,車座要保持與橫梁平行,不能傾斜,前後位置適中,座皮若有損壞,立即更換;車輪裝正,若有偏斜或變形,會使車輪上下跳動或左右搖擺,必須校正。
每次檢查完車子後,親自試車,做為最後驗證性的檢查,以確保完好,能隨時投入使用。
第三節 自行車的潤滑
自行車各零部件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的形式為滾動運動和滑動運動。軸承部位產生滾動摩擦,鏈條、鏈輪、
飛輪之間及其它運動著的零件之間則產生滑動摩擦。要減少運動時的摩擦,應該隨時加添潤滑劑,將各
部件之間的直接摩擦,變為與潤滑劑之間的相對摩擦;各部件不直接接觸,把幹摩擦變為濕摩擦,減少
摩擦阻力。騎起來潤滑,輕便,節省體力。因為濕摩擦產生的阻力只有幹摩擦阻力的四十分之壹。 所以,濕摩擦產生的熱量小,零件不會因過熱而變形,降低了磨損,保護了零件。尤其在雨天進行訓練和比賽時,更應註意給各部件加添潤滑劑,防止由於水份侵蝕而造成零件失靈或損壞。因此,每個自行車運動員應特別重視潤滑劑的使用。
使用潤滑劑要適可而止。晴天少加壹些,否則會粘上大量塵土,影響轉動;下雨時多加壹些(特別是鏈
條上)。參加多日賽時,最好帶上個小油壺,每騎行兩小時就給鏈條上加壹次潤滑劑,以減少摩擦,否則,鏈條正常傳動會受到影響,加重體力消耗。
使用黃油(鈣基潤滑脂)時,應根據氣候和訓練、比賽條件不同而選擇不同種類的油。公路賽車應選用
硬度較高的3#或4#潤滑油,場地賽車可選用1#油脂。冬天使用軟壹點的潤滑油,夏天可使用硬壹點的潤滑油。
第四節 車胎的保養與維修
競賽自行車的車胎是管形狀,胎壁很薄,訓練和比賽時極容易損壞,應特別註意保養。
自行車賽車胎根據重量分為多種型號。日常公路訓練時多使用250克以上的車胎,比賽時可根據路面情況,選用200—300克的車胎。車胎愈細,與路面的接觸面愈小,摩擦力也小,有利於提高車子的前進速度。
車胎註入壹定氣體的目的是:能使自行車有壹定的彈性,減少徑向顛簸力對車圈的沖擊;能在自行車負
載情況下,減小路面同車胎的接觸面,以減少摩擦力。為此,訓練和比賽時,胎內氣壓要適合。公路車
胎壹般保持5——7kg/cm2氣壓,場地車胎最好註入10——12kg2/cm2氣壓。胎內氣壓過大時車胎容易爆烈,如果過小,則加大與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不必要的體力消耗,車胎還容易從車輪上滑脫。尤其在賽車場上騎行,車胎氣壓小了,更容易從輪子上滑脫下來,發生危險,導致運動員受傷。
每次騎行前兩小時要給車胎充好氣,進而檢查車胎是否漏氣,表面有無異物或刺傷部分。在夏季訓練和
比賽後休息時,要將車子置放在陰涼處,避免車胎受熱後氣體膨脹而爆裂。保存車胎時,註入少量氣體,
懸掛起來,放置在陰暗通風處,濕度不要過高,防止膠性老化變質。
比賽時如需要更換新車胎,應將新胎事先裝上,最少騎行50公裏以上,檢查壹下車胎是否良好,確認無問題後,方可使用。
內胎的修補。首先是找破洞。其方法是給破胎打人適量氣體,放入水中,起泡最多的地方即是破洞所在。
若到處都 漏氣不易找到破洞時,可將車胎氣門嘴兩邊折疊回來,用手抓緊或用繩紮好,不讓氣體通過,
另壹人幫助打氣,如果打氣後很快氣體漏掉,說明氣門嘴附近漏氣;打氣後不漏氣或 漏氣很慢說明破洞不在此處。可將折疊處向後移動,繼續逐 段檢查,直到找出破洞為止。
找到漏氣地方後,先將外胎拆開取出內胎。取時不可用力猛拉,防止將內胎拉斷。然後用木挫或鋼鋸條
將破洞周圍挫刷幹凈,或用汽油洗刷幹凈,將補皮粘上,然後再將外胎縫好。縫帶時縫線不要拉的太緊,
以免造成外胎粗細不勻。
三十分鐘保養可以有系統地檢查自行車地全部車體。如果機械運作狀況良好,檢查工作很快就可以完成。如果有問題,檢查保養工作自然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接下來的章節所提供的各種細節技巧,是妳在進行車身保養時必須註意的事項。自己動手維修保養,可以讓妳對自行車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可借此檢查自行車的機械運作是否正常。這項工作最好能在定期清理工作中壹起進行。不久之後,妳就能靠直覺發現問題所在,壹旦有看起來,感覺起來或聽起來不對勁的地方,妳馬上就知道要從哪裏檢查。
基本保養如下:
1、導線:檢查導管是否完整,導線是否有扭曲磨損現象及是否能輕松運作。適中或緊實(D/F)
地旋緊導線固定螺栓至剛好壓迫到導線的位置,但還不至於使螺栓松脫。最重要的是要檢
查導線是否松脫。
2、剎車塊螺栓:拴至緊實(F)。檢查剎車塊是否緊貼於輪圈上,調整車輪前束至正確位置。
3、飛輪:當飛輪運作時,應該可以聽到順暢,均衡且快速的哢嚓聲。鏈盤的鏈齒不可有缺角或彎曲現象。用力轉動每壹段速壹段時間,檢查是否有跳齒現象。
4、前變速器:檢查高速及低速檔。固定螺栓拴至適中或緊實(D/F)。
5、後變速器:操作變速器,檢查高速及低速檔。
頭盔的選擇?
經常看有的車友為選擇這個頭盔好還是那個頭盔好而發愁。頭盔選擇這個事情是比較麻煩的,首先要考慮是那種騎行類型,公路的往往好壹點,山地的往往在選擇山地半盔、全盔、街盔之間抉擇不定,因為山地的玩法比較互通,很多的車友玩DH,也玩TRIAL;玩XC,也玩DS,這就在頭盔的選擇上出現了壹定的問題。我認為頭盔的選擇主要要看幾個方面:
1、頭盔的強度 所謂的頭盔的強度不是越結實越好,那不是自行車頭盔,是鋼盔!好的自行車頭盔在碰撞時破損方面做的非常周到,低強度碰撞時強度相當好,不會輕易破裂,萬壹達到壹個碰撞的臨界值的時候(這個臨界值是大腦受到的沖擊強度能造成正常人腦部損傷的程度)頭盔很容易破裂,依靠頭盔破裂的力潰散作用減緩沖擊的能量,減低對大腦的損傷,而且這個臨界值的轉換曲線非常的高。還有非常重要的壹點是對點的強烈沖擊的緩沖,摔車時,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頭就不摔在什麽尖銳物質上,某壹點的沖擊瞬間達到非常高的程度,頭盔在某壹點開始破裂,但是在破裂的時候力潰散的方向性相當重要,質量差的頭盔往往是垂直於沖擊力量將力進行潰散,同樣能造成腦部傷害;好的頭盔在受到點的強烈沖擊的時候,將力量順頭盔向兩側發散,作用到頭部後是個很大的接觸面積,能有效的減小對人腦的沖擊力量和傷害。可能有的車友認為很多頭盔看起來相似或者完全壹樣為什麽價錢就差很多,因為國外大廠設計時就經過精密的計算、力潰散的方向性、材料工程設計、人體工程學設計、碰撞實驗、風洞實驗等等,這些的早期投入是相當大的,價錢自然就會比較高。
2、頭盔的美觀 這壹點也是很多車友相當註重的!自行車運動是種比較張揚個性的運動,鮮艷美觀的頭盔也是自行車運動的壹種標誌,但是頭盔上多達十幾、甚至數十個的透風孔使頭盔的裝塗設計比較困難,做到線條和色彩的協調是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很多大的廠家在色彩設計上聘請國際知名設計師進行設計,這個價錢自然不菲,而且很多廠家把某種顏色或者裝塗作為自己品牌的壹種體現,也可以說某種顏色就是壹個品牌,比如BIANICHI。好的裝塗和壹些通用品上在工序方面還有很大的差別,在色彩的印刷、油漆的品質上、噴塗的工藝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好的頭盔往往是在底漆上印刷上需要的圖案後,再在外面罩上光漆,增加美觀度和漆層強度;壹般的頭盔往往是在漆層表面印上圖案就算OK 了,而且底漆的強度也不高。
3、頭盔的適應性 這個經常被大家所忽略,或者是人來適應頭盔。大廠的頭盔往往是國外品牌,甚至可以說全是國外品牌;這個國外指的基本上是歐美國家,這些國家的人種主要以白色人種為主,白種人的顱骨特征是頰部比較窄、後腦部比較突出,所以頭盔自然設計成這個樣子。但是黃色人種的顱骨特征卻是頰部比較寬,後腦部比較平,尤其是北方某些地區在孩子小的時候有睡後腦的習慣,把孩子的後腦睡的很扁,兩頰寬度比較大。這樣很多頭盔不適合亞洲人種使用,往往出現的問題是,半盔兩側合適,整體大小偏大,但是還能通過後面的調節帶來調節;全盔就比較麻煩了,前後可能合適,但是整個腦袋進不去全盔比較窄的口,只能買比較大的頭盔來增加裏面的墊片來適應頭盔,從而降低了安全性和舒適性。
4、頭盔的修補件問題 在壹些輕度的摔車中頭盔本身沒受到很大損傷,但是可能會遇到摔碎帽檐、掉個螺絲什麽的問題,或者遇到在存放的時候丟了個墊片之類的小麻煩,國內廠家做的頭盔基本上沒有修補件供應市場,只能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將就使用,或者是自己想辦法做點簡單修補,要求比較高的車友可能就會將整個頭盔廢棄不用,國外大廠這方面就做的比較好,很多修補件在國內就能買到,使車友能有個性能完全良好的頭盔。但是其缺點就是在於國外大廠的修補件的價格相對比較高,有的修補件的價格可以買壹個中檔的頭盔了,但是總比重新買的新頭盔要劃算,這個主要看車友的接受能力。
5、頭盔類型的選擇 雖然自行車運動算是壹個運動,但是裏面的分類太詳細了,要是壹TT賽裏壹家夥戴壹全盔那風阻可以說是沒治了,成績肯定出不來;同樣壹DH賽裏誰關心風阻?重要的是保護周到!山地頭盔的帽檐可以擋飛濺的雜物,但是在公路中就會影響視線。所以說按照自己的所從事的自行車運動類型來選擇壹個相應的頭盔也是很重要的。很多車友同時玩幾種項目,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置辦不同類型的頭盔,看起來也更象那麽回事;但是經濟條件比較拮據或者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壹個比較通用的頭盔就可以了,比如玩ROAD的和玩XC的就可以用個公路半盔、玩山地的同時玩街車的就可以用個街盔、或者山地半盔都足夠了,除了玩DH的或者FRE(中國好象還沒出現)的就算是世界壹級水平絕對應該用全盔,沒有什麽好代替的余地。
6、頭盔價格問題 其實這個是國內玩家最關心的問題,其實這個沒什麽好說,有的玩家花N萬裝車,卻用個3、5百塊錢的頭盔,可能是這些玩家的技術好,但是我可以絕對保證的是,壹個很小的腦部外科手術的錢能買N個世界頂級頭盔,頭盔撞壞了再買可以隨便挑、隨便買,但是腦子壞了就是壹個。還有就是玩DH的,應該全盔就是要用全盔,不要因為好的全盔比半盔多個幾百錢就選擇半盔,面部外科手術的價錢壹點也不比腦部手術的錢少,而且顏面的問題是壹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