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10日的中國發生了什麽大事
致使未來的克格勃主席心臟病發作的正是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肅反人員。前蘇***中央工作人員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別爾諾夫講述了這壹經歷:
“我在安德羅波夫的會客室裏就已感覺到出了什麽事,空氣中散發著壹股藥味,幾名醫生從辦公室裏走出來。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給他打了幾針。我進到安德羅波夫的辦公室,他正躺在沙發上,氣色非常不好。”
盡管當時呼吸十分困難,安德羅波夫仍給出了對付克格勃的這樣壹個實際建議。如果是在較為尋常的情況下,他可能會更加含蓄壹些。
克裏姆林宮的高級官員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壹種爾虞我詐的生活。在被任命為克格勃主席前,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是蘇***中央書記,負責與社會主義兄弟政黨之間的關系事宜。當時莫斯科有壹位來自布拉格的貴賓。根據黨內的級別,送他去機場的這壹光榮使命落到了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安德烈·帕夫洛維奇·基裏連科的身上。這是壹個誰都不會用迷人和可愛這兩個詞來形容的人。
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多半是克格勃第九局負責警衛工作的軍官弄錯了專機起飛的時間,基裏連科因此斷定他來不及去機場了。據尤裏·別爾諾夫回憶說,於是,他以壹項重要的政治活動被破壞為由“粗暴”地申斥了安德羅波夫壹頓。倒黴的安德羅波夫坐在自己位於老廣場的辦公室裏,怎麽也搞不清楚飛機從政府機場起飛的準確時間,而怒氣沖沖的基裏連科時不時地打來電話,脾氣壹次比壹次大。
對於成千上萬的蘇聯人來說,安德羅波夫是壹個今後要成為國家最高領導的人,是壹個將令人嫉妒的人,在他面前必須小心翼翼。但對基裏連科來說,他當時不過是壹名手下罷了。就是同級別更高的中央書記的這番談話害得安德羅波夫心臟病發作。
可以想象,身材矮小、塊頭如同拿破侖的安德烈·帕夫洛維奇·基裏連科是多麽地蠻橫無禮和剛愎自用,憑借勃列日涅夫的賞識,在嚴重的腦部病變尚未導致人格全面崩潰之時,他壹步步地爬上了國家第二把手的位置。
但就這件事來說,充滿傳奇色彩的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又是多麽地膽怯和不幸,政治局委員的壹聲吆喝,而且還是小事壹樁,竟使他壹病不起!就這樣壹個人竟被認為是傑出的有著鋼鐵般意誌的改革家?這件事多半只能說明尤裏·安德羅波夫是壹個沒有主見、容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並且非常不自信的人,他習慣於躲避沖突,本能上就不會違拗上級的旨意。
基裏連科是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1982年11月成為蘇***中央總書記後第壹個辭退的人。基裏連科當時病得很重,當然不可能工作。但勃列日涅夫沒有打發他退休,這是他的習慣,他不願委屈自己的老朋友。安德羅波夫卻要求基裏連科寫辭職申請。由於基裏連科擔心自己無力寫好如此重要的文件,安德羅波夫就親自代他寫了壹份。基裏連科只是用顫抖的手謄抄了壹遍……
向水手長看齊
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1914年6月15日生於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納古茨卡亞車站的壹個鐵路電報員的家庭。當他才只有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是位音樂教師,也死得相當早,死於1927年。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不得不自謀生路,勉強過活。
安德羅波夫的母親葉夫根尼婭·卡爾洛夫娜·法因施泰國的姓不是俄羅斯人的姓,因此有人說他有猶太人的血統。見過尤裏·安德羅波夫的人甚至覺得他的外貌有閃米特人的特征。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希望發現這些特征……
曾當過戈爾巴喬夫助手的瓦列裏·伊萬諾維奇·博爾金寫道,安德羅波夫的聲望激怒了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有壹次,他在氣頭上對博爾金說:“安德羅波夫為國家做了什麽特別的貢獻?妳想想,他當過克格勃主席,把持不同政見者送進了監獄和精神病院,把許多人趕出了國門,可是為什麽我國和外國的媒體卻並沒將他生吞活剝呢?因為他是個混血兒,他們當然不會欺負自己人。”
戈爾巴喬夫關於全世界猶太人惺惺相借的觀點與活躍的第壹代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懷疑不謀而合,這些人似乎還派人去過安德羅波夫的故鄉,調查他的族譜。就算安德羅波夫知道同誌們認為他的履歷表不太清白,那麽他已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們是錯誤的。在克格勃工作期間,安德羅波夫大力打擊“猶太復國主義”,這實際上是指禁止猶太人出國,千方百計地壓制人們學習猶太人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的興趣,嚴密監視,以免“非土著人士” 占據過於顯赫的職位。克格勃第五局曾成立了壹個處,專門同敵對的猶太復國主義活動作鬥爭……
安德羅波夫是在北奧塞梯的莫茲多克市上的學,就是目前因高加索的事態而經常見諸報端的那個城市。後來安德羅波夫又讀完了雷賓斯克水運中等技術學校。
在任克格勃主席時,他作為校外考生參加了蘇***中央高級黨校的考試。他覺得沒有高等教育文憑不太合適。高級黨校就是為官居高位、既沒文憑又沒時間(更常見的是沒有能力)接受教育的實際工作領導者而設立的。
後來有人傳說他學識淵博,精通英語。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不是事實。他是想過學英語,但那時他已是克格勃主席,而且以他當時的年齡,又那麽忙,這是不可能的。不過,駐外工作的經歷,閱讀書籍和材料,同知識分子的交往,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他系統教育的不足。
安德羅波夫在莫茲多克當過電報員、電影放映員的學徒,在從中等技術學校畢業後到沃洛達爾斯基造船廠工作,在伏爾加河上航行。當壹名海員的願望看來並不是很強烈。到了岸上以後,他成為壹名專職的***青團幹部。在自己的這段水上工作經歷中,只有壹位水手長令他念念不忘,這位水手長牢牢地控制著全體船員,是他心目中的領導者典範。
從22歲起,安德羅波夫壹直在***青團和黨的機關工作,中間當過大使和克格勃主席。他從未領導過任何壹個實際生產部門或任何地區。他在工業、農業和財政方面既沒有什麽知識,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
從這壹點來說,他的仕途經歷同謝列平相似:從團到黨,從黨到克格勃。這種生活道路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國家機構、控制國家的那股神秘力量了解得壹清二楚,善於發揮權力杠桿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關於國家的所有知識都是間接獲得的,這些知識來自別人的談話、材料和部下的分析報告。每天放到中央書記和克格勃主席桌上的數百頁秘密文件肯定會使人覺得,對國家發生的事已有了全面的了解。這實際上多半是壹種錯覺。
在克格勃內部公文對壹切情況都不隱瞞的情況下,壹些根深蒂固的教條沒有受到懷疑。大概正因為如此,安德羅波夫確實以為,國家所需要的主要是整頓秩序、嚴肅紀律和反對腐敗,而不是改革。
在清洗年代,只要能做到明哲保身,團幹部很容易飛黃騰達。1937年,安德羅波夫當選為雅羅斯拉夫爾州團委第二書記,翌年升為第壹書記。1940年,他被調到彼得羅紮沃茨克,任卡累利阿壹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團中央第壹書記。
在20-30年代,這塊土地就是俄羅斯聯邦版圖內的卡累利阿自治***和國。但是,在向芬蘭宣戰後,斯大林有了長遠的謀劃。如果這些謀劃得以實現,芬蘭投降,那芬蘭的國土面積大概就會大幅度縮小,而卡累利阿的面積反倒將會擴大。卡累利阿自治***和國被預先更名為卡累利阿-芬蘭***和國,其地位被提高到加盟***和國。
領導這壹新***和國的是芬蘭***產黨的創始人之壹、在***產國際工作多年的奧托·威廉莫維奇·庫西寧。他後來成為了安德羅波夫的靠山。庫西寧是個有學問、有頭腦、性格溫和的人,同他交往令年輕的***青團書記獲益匪淺。
1935年,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第壹次結婚,妻子是與他同壹個技校畢業的尼娜·伊萬諾夫娜·延加雷切娃。他們生了兩個孩子,壹個女兒(1937年生),壹個兒子(1940年生)。
女兒葉夫根尼姬成了壹名醫生,住在雅羅斯拉夫爾。為了紀念爺爺而起名為弗
拉基米爾的兒子兩次坐牢,後來在蒂拉斯波爾工作,是個酒鬼,年紀輕輕就死了。
兒子出生後不久,安德羅波夫就去了彼得羅紮沃茨克,他是壹人去的,沒有帶家屬。他同尼娜·伊萬諾夫娜離婚後又第二次結婚,這次結婚也生了兩個孩子,壹兒壹女。
安德羅波夫對第壹次結婚所生的孩子並不關心。對過去的回憶令他感到不快,他本人幾乎從不提起,也不喜歡別人提起他想忘卻的事情。
安德羅波夫沒有上過前線,他當了4年的***和國團領導。1944年,他被調去搞黨務工作,任彼得羅紮沃茨克市黨委第二書記,對於壹個30歲的人來說,這是壹個令人羨慕的職位。戰後他已是卡累利阿-芬蘭***和國***產黨中央第二書記。在這壹期間,他間接地受到過1949年開始的“列寧格勒案件”的波及。
當中央書記庫茲涅佐夫和政府第壹副首腦沃茲涅先斯基等主要人物被捕之後,國家安全部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出身於列寧格勒的幹部。從列寧格勒發跡的黨的幹部紛紛被撤職,逮捕。彼得羅紮沃茨克也未能躲過這場風暴。當時那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知情者的看法莫衷壹是。壹些人說,在清洗期間,嚇壞了的安德羅波夫為了保全自己不惜陷害黨內的同誌。還有壹些人說,安德羅波夫本人也是清洗對象,是那個庫西寧又壹次挽救了他。
瓦季姆·基爾皮琴科中將寫道,安德羅波夫不是愛記仇的人。有壹次,已是克格勃主席的他想知道“列寧格勒案件”期間負責他的問題並差點使他遭到逮捕的那個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不僅沒有懲罰這個人,甚至都沒打發他退休
不愛記仇和心胸寬闊是值得稱道的品質。但是,國家安全機關為什麽要留下壹個捏造如此卑鄙下流事情的偵查員呢?即使這件事是真的,就能說明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內心並沒有譴責過自己在盧比揚卡的前任嗎?
1952年,庫西寧當選為蘇***中央主席團成員。安德羅波夫從彼得羅紮沃茨克調到莫斯科中央機關工作,1953年調外交部工作,任第四歐洲司司長。斯大林去世後,中央決定派遣富有經驗的黨的幹部去社會主義國家工作。沒多久他便被派往布達佩斯,任大使館的參贊。第二年,也就是1954年,他被任命為駐匈牙利大使。
前國家安全部負責人事問題的副部長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葉皮謝夫去羅馬尼亞任大使。曾任中央書記、莫斯科市委第壹書記的格奧爾基咪哈伊洛維奇·波波夫被派往波蘭。
波波夫是個有名的剛愎自用的人,他在波蘭的表現仿佛是壹群無政府主義者的政委,壹有借口就對黨和政府的首腦博萊斯瓦夫·貝魯特指手畫腳,就連波蘭農民該怎樣耕地,該怎樣播種他都要管,到頭來還說,就算貝魯特給他當莫斯科州的壹個區委書記,他都不要。
憤怒的貝魯特忍無可忍,打電話給赫魯曉夫說,如果他連壹個區委書記都勝任不了,那他該考慮自己的辭職問題了。赫魯曉夫趕緊安慰他。把波波夫從華沙召了回來,花了很長時間給他找工作,最後他被派到弗拉基米爾任壹個航空儀表廠的廠長。
由於性格和氣質的原因,安德羅波夫大使的表現要明智得多。但他在匈牙利的作用也類似壹種欽差大臣。
30輛坦克把大使館團團圍住
內容詳盡的文件匯編《蘇聯和1956年的匈牙利危機》是學者和檔案專家的壹項重大成果,這本書有助於更加準確地評價蘇聯大使在那些悲劇性事件中的作用。
3年的大使生活使安德羅波夫學到了很多東西,開闊了視野。他看到,生活可以不單單是雅羅斯拉夫爾或彼得羅紮沃茨克那種樣子。布達佩斯向來是壹座歐洲城市。即便是在那個年代,大使生活本身也還是能帶給人某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況且,新大使才只有4O歲。
但安德羅波夫當大使的時候,正值匈牙利的經濟形勢由於工業化加快而更加嚴峻,農民們對農村合作社的思想義憤填膺。令匈牙利人不滿的是,蘇***20大之後他們連蘇聯的那種換班都沒有發生,於是他們要求更換領導,首先是獨裁的國家領導人拉科西·馬加斯,並且為所有被鎮壓的人恢復名譽:斯大林派去的國家安全部的工作人員曾幫助匈牙利同誌發動了壹場血腥清洗……
安德羅波夫大使堅定地支持拉科西,他疑心重重地關註著早先遭到懲處的卡達爾·亞諾什重返政壇,認為他在政治局的復出是“對右派和蠱惑分子作出的重大讓步”。卡達爾戰後曾任***產黨副總書記和內務部長。起先他參加了政治運動的組織工作,後來卻因莫須有的指控而被判終生監禁。雖說後來為他恢復了名譽,但他身上已貼上了不信任的標簽。莫斯科害怕對懲處懷恨在心會導致卡達爾加入反對派。
通過對壹些文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布達佩斯大使館所接觸的只是壹小部分遵循教條主義路線的人,並依據從他們那裏得到的情報作出結論,向莫斯科通報。赫魯曉夫當政時,克格勃的意見是無法同大使館相提並論的。
匈牙利領導人爭先恐後地向安德羅波夫詳細講述政治局和政府的會議內容以及國家領導人之間的壹些非正式談話,並不失時機地猛說自己的政治對手和反對派的壞話。
如果閱讀壹下安德羅波夫從布達佩斯發回的密碼電報,妳就會產生這樣壹種印象,即匈牙利的惟壹問題在於壹小撮“右翼”分子在妨礙國家正常工作,只要處理了這幾個人,就能使政治局達到團結壹致。可到後來才突然發現,人民起義了……
同樣令人費解的還有,為什麽電報中反復出現納吉·伊姆雷這個名字,為什麽所有人都害怕他重返政壇,可他終究還是回來了?大使館似乎因納吉回來而嚇得癱瘓了。到後來才明白,他是匈牙利最受歡迎的壹位政治家,人們希望他能上臺執政。
納吉·伊姆雷並非等閑之輩。1916年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俄國人俘虜。他擁護革命,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國內戰爭結束後他被派到匈牙利從事地下工作。
1930年他回到了莫斯科,在這裏生活了15年,在***產國際的國際農業研究所和蘇聯中央統計局工作。1945年後他當過部長,領導過匈牙利政府,後來被打成“右傾分子”,所有職務都被解除,並被開除出黨。
1989年夏,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克留奇科夫把自己部門檔案中的壹疊文件交給戈爾巴喬夫。從這些文件可以看出,納吉·伊姆雷戰前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報員。他是1933年被招募的,向情報機關報告過在蘇聯避難的匈牙利同胞的活動。
這使納吉免去了牢獄之苦。1938年3月他被內務人民委員部莫斯科局的肅反人員逮捕,但他在監牢裏總***只呆了4天。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第四處(特別處)站出來為他說話,於是這位匈牙利未來的總理獲釋。
為什麽克留奇科夫要把文件從檔案中取出?他在給戈爾巴喬夫的附函中說到了這壹點:
“納吉的頭上籠罩著壹個光環,他被說成是壹個受難者,壹個不貪私利的人,壹個特別誠實而又恪守原則的人。在所有關於納吉的頌詞中,說的最多的就是他是壹名‘徹底的反對斯大林主義的戰士’,是‘民主和徹底改革社會主義的擁護者’。匈牙利媒體所發表的壹系列文章直截了當地表示,是迫於蘇聯的壓力,納吉才被指控從事反革命活動,被判死刑並被處決。”
克留奇科夫和安德羅波夫壹起在蘇聯駐布達佩斯大使館工作過,看來他極其仇恨納吉·伊姆雷,為此不惜打破特工的神聖規則,泄露了秘密工作者的姓名。克留奇科夫看起來是壹個不太容易激動的人,但他卻未能忍住不告訴匈牙利人:瞧,妳們的民族英雄是何等貨色!
收到這些文件後,匈牙利的歷史學家們憤怒了,說這是贗品,文件是偽造的。但文件多半是正本,因為當年所有***產國際的工作人員都要被迫報告關於敵人的情況。如果妳不揭露人民的敵人,妳算什麽***產黨員?如果妳不幫助內務人民委員部,妳算什麽布爾什維克?
納吉·伊姆雷的改革思想是壹整套的經濟改造構想,匈牙利人想把這壹構想付諸實施。匈牙利形成了廣泛的政治反對派,他們看到,南斯拉夫人在按另壹種方式建設自己的經濟和政治,波蘭人也開始在沒有莫斯科指示的情況下解決內部問題。
1956年10月,納吉·伊姆雷在黨內的地位得到恢復。波蘭的例子使納吉深受鼓舞:1949年被指責為右傾民族主義並遭到逮捕的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在波蘭得到了平反,並官復原職。哥穆爾卡成為波蘭的首腦。既然莫斯科同意了波蘭的那種變革,那麽它可能也會允許匈牙利步其後塵?
波蘭當時的事態同樣非常嚴峻。工人們走上街頭,高喊反對蘇聯和社會主義的口號。科涅夫元帥接到了向華沙調集蘇聯軍隊的指示。波蘭的將軍們,尤其是蘇聯傀儡較少的內務部隊中的將軍們警告說,他們將向蘇軍開火。
不顧莫斯科的意誌,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被選舉為波蘭統壹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壹書記。赫魯曉夫認識到,最好不要幹涉。
被斯大林在1949年派到兄弟國家波蘭工作的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元帥被趕出了波蘭統壹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失去了國防部長職位。他回到莫斯科後痛苦地說:“在俄羅斯我向來被看作波蘭人,而在波蘭我又被看作俄羅斯人。”
匈牙利代表團被邀請到莫斯科討論波蘭形勢,但沒曾想匈牙利事態反倒躍居首要地位。布達佩斯發生了交火事件,遊行示威者推翻了斯大林的巨大雕像。
安德羅波夫大使仍堅持認為,全部癥結在於匈牙利政治局的優柔寡斷,在於毫無原則的讓步。大使館所倚重的是沒有得到人民擁護的人。就連***產黨人也說,他們希望建設匈牙利式的,而非蘇聯式的社會主義。
大使館知道匈牙利最高領導層所發生的壹切,包括微小的細節,相互之間的微妙關系,甚至連壹些跡象也壹清二楚。但反對派領袖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大使館壹無所知。
10月23日,先是被禁止,後又得到允許的大學生遊行示威變成了大規模的抗議當局的行動。
安德羅波夫大使直截了當地要求蘇軍駐匈牙利特種軍軍長把部隊開進布達佩斯。但對方回答說,他需要有國防部的命令。
安德羅波夫同莫斯科取得了聯系,總參謀長瓦西裏·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通過高頻通信線路給軍長打電話,下達了命令。原以為只要蘇聯坦克壹出現,壹切問題便迎刃而解,就像1953年6月17日蘇聯幹涉柏林後的那種情況壹樣。
但匈牙利人開始抵抗。他們向蘇軍射擊,向坦克投擲裝有可燃混合物的瓶子。蘇軍無法使城市平靜下來。匈牙利軍隊不幫他們,抵抗戰士越來越多,人數達到了數千。向手無寸鐵的遊行群眾開槍,用坦克炮和機槍掃射民宅,這些行為使反蘇情緒進壹步高漲。
應民眾的要求,納吉·伊姆雷成為政府的首腦。他請求蘇聯軍隊撤出首都布達佩斯。
在莫斯科發生了意見分歧。赫魯曉夫說,我們不是生活在***產國際年代,不應該向兄弟黨發號施令。在波蘭,赫魯曉夫冒著風險指靠哥穆爾卡:盡管他不太聽莫斯科的話,但他控制住了國家。而在匈牙利,他決定支持納吉的政府,把軍隊撤出布達佩斯。坦克撤走了。這不是詭計。赫魯曉夫已意識到,社會主義國家間的關系出現了危機,必須重新修訂過去的原則。
但軍隊剛壹撤走,布達佩斯就發生了流血事件:壹群人對首都市黨委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匈牙利安全機構的軍官因穿著總務處統壹發放的黃色靴子而被認出。他們被頭朝下吊在樹上。
這使克裏姆林宮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這期間正好爆發了中東戰爭。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向前不久剛同蘇聯建立親密關系的埃及發動進攻。莫斯科不希望在埃及必然失敗的背景下在匈牙利又壹次遭受失敗。況且已弄清美國和西方不會出面保護匈牙利。
克裏姆林宮決定再次出兵,而且這壹次要果斷行動。部長會議主席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首先提議,既然現政府表現“不好”,那就在布達佩斯建立壹個可靠的政府。開始尋找政府首腦的候選人。有兩個人選--卡達爾·亞諾什和內務部長明尼赫·費倫茨。兩人被轉移到蘇軍駐地,又被送至莫斯科面試。卡達爾更受歡迎,在稍許猶豫之後他同意領導政府。
當安德羅波夫大使在布達佩斯憤怒地對納吉·伊姆雷說,他同明尼赫和卡達爾的失蹤沒有任何關系時,他倆已隨同蘇軍壹起回來了。他們呆在負責指揮行動的科涅夫元帥的大本營裏。卡達爾是被蘇聯的裝甲運兵車送回來的。
赫魯曉夫後來在同南斯拉夫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鐵托的壹次秘密談話中解釋說:我們不能允許匈牙利復辟資本主義,因為在我們蘇聯,人們會說,斯大林當政時沒發生這種事,而這些批判斯大林的人卻丟掉了壹切……
在中央主席團成員彼此間坦率的談話中,赫魯曉夫和其他人沒想過要說匈牙利事件有西方插手,是西方間諜策劃的。他們清楚地知道,起來反抗他們的是人民,匈牙利***產黨已不復存在。他們推壹可以指望的就是蘇聯軍隊和以卡達爾·亞諾什為首的壹小撮人。
入侵的蘇軍人數為6萬人。
大部分匈牙利軍人都沒有抵抗,知道這無益於事。但有些部隊選擇了戰鬥,數千名起義者加入了他們隊伍。他們有幾輛坦克,壹些大炮。他們甚至使用防空武器打下了壹架蘇聯飛機。
蘇聯大使館安然無恙,因為有30輛坦克保衛著大樓。在布達佩斯經歷的恐懼永遠地留在了安德羅波夫的記憶中,據說他妻子所受的打擊尤其沈重。
11月1日,納吉·伊姆雷總理聲明廢除華沙條約,宣布匈牙利中立。
他發表廣播講話,通報了蘇聯的武裝幹涉:“今天淩晨,蘇聯軍隊開始向我們的首都發動進攻,明目張膽地企圖推翻匈牙利合法的民主政府。我們的軍隊正在戰鬥。政府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抵抗力量在蘇軍大炮和坦克的密集火力下逐壹被消滅。
在匈牙利事件中,蘇軍總***有640人被打死,1251人受傷。匈牙利人的損失***計為2652人被打死,19226人受傷。
卡達爾政府向礦工遊行隊伍開槍,禁止工人委員會的活動,逮捕工人委員會的領導人,解散作家協會和新聞工作者協會。批準成立了戰地軍事法庭,並賦予其快速作出死刑判決的權力。卡達爾得不到國內的支持,在蘇聯同誌的影響下越來越殘酷無情,這讓莫斯科感到說不出來的高興。
被推翻的納吉·伊姆雷和幾名仍忠實於他的部長及其家屬躲進了南斯拉夫駐布達佩斯大使館。卡達爾表示將保證他們不受侵犯,並允諾不追究他們的責任。於是納吉和其他壹些人同意離開南斯拉夫大使館。
在汽車上,壹名蘇聯軍官緊挨著他們坐下,似乎是為了把他們所有人各自送回家。車上有兩名南斯拉夫外交官。但汽車出人意料地停在蘇軍代表處的樓前,蘇聯軍官迫使南斯拉夫外交官下了車。隨後蘇聯裝甲車團團圍住這輛汽車,納吉和他的同事及家屬被送到羅馬尼亞。起先他們處於羅馬尼亞國家安全工作人員的監督之下,後來他們被投進了監獄,1957年4月17日,他們被送回匈牙利。卡達爾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
納吉·伊姆雷、其國防部長毛萊戴爾·巴爾及另外幾人被判死刑,其余的人被判處年頭不等的監禁。納吉拒絕請求赦免。據說行刑時卡達爾在場,事後他給赫魯曉夫打了電話。這件事還牽扯到某些個人因素:卡達爾坐牢時曾受到痛苦的折磨,他認為納吉·伊姆雷是造成自己痛苦的元兇……
安德羅波夫在匈牙利所得到的主要教訓簡單而又明了。他看到,如果黨疏於意識形態的監督,那它會輕而易舉地喪失國家政權。其他任何東西,無論經濟困難,還是敵人的間諜,都不能斷送黨的政權。
社會主義制度生存的內在邏輯是:只要有絲毫的放松,制度就會開始瓦解。
教訓的嚴酷性還在於,在害怕失去權力的同時,安德羅波夫還體驗到了壹種純粹的生理上的恐懼。他親眼目睹匈牙利的國家安全工作人員如何遭到私刑拷打。他不希望這種事也發生在他的身上。
據說,在布達佩斯經歷的事對安德羅波夫的妻子產生了非常有害的影響。她開始經常鬧些小病,而他則逐漸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只好壹味地工作……
外科醫生普拉斯科維妞·尼古拉耶夫娜’莫申采娃在《克裏姆林宮醫院的秘密》壹書中描述了自己在蘇聯衛生部所屬第四局30多年的工作經歷,她在書中也談到了安德羅波夫的妻子:“她不止壹次地住進神經科,不住地要求給她打針……她只不過是疑心自己這裏有病或那裏有病,要求使用麻醉藥。她對鎮靜劑不屑壹顧。看來,從年輕時她就已對麻醉藥習以為常。現在我覺得,這是醫生的過錯。只要聽到她丈夫的名字,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害怕,對她的任性要求作出讓步。是醫生使她對麻醉品上了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