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

所謂“次級債”,就是指次級抵押信貸(sub-prime mortgage),這是相對於優質抵押信貸(prime mortgage)而言的。簡單地說,就是按揭貸款提供商向那些信用記錄不怎麽好,收入不太高或不很穩定,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的購房人出借的購房貸款(當然以房產作抵押),在收取較高利息的同時,也相應承擔了更高的風險(因為這些購房人的信用度不高,美國的房價也不像中國壹樣瘋瘋癲癲的)

但是按揭貸款的提供商們並不願獨自承擔這麽高的貸款風險,當然也是為了及時收回貨幣滿足自己的現金流(因為靠收利息太慢了),所以就利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美國的金融投資市場極為發達,數以千計的金融衍生投資產品可供選擇),將手裏這些以房產和資產為抵押的貸款債券化,也就是我們曾經熟悉的債轉債(中國國企改革的巔峰時刻,朱某某就做過,但中國利用行政手段什麽不好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依靠他們手中的債券再向金融投資市場進行再融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市),盡管這樣做會降低他們的收益,但能夠使這些放貸者迅速回籠資金,形成現金流,同時也化解了自己收不回貸款的風險。

但是,風險還是產生了,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產投資市場的泡沫。

大家應該還記得吧:

2000年網絡泡沫的破滅,緊接著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嚴重打擊了美國經濟,確切地說是導致美國的金融投資市場冷卻。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鼓勵投資,美聯儲2001年把聯邦基金利率調低到了1%,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流動性資金,但同時也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信貸和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暴漲導致泡沫。

就在這期間,房地產領域的次級抵押信貸市場也隨著資產價格暴漲和流動性泛濫而加劇了其內在的風險,那些按揭提供商努力放貸--努力賣債券,同時很多獲得貸款的人成了炒房者。市場蒸蒸日上,沒有人在乎風險!

這種狀況壹直持續到2006年,泡沫終於出現問題了,眾多貸款人徹底放棄了還款義務,因為他們信用本來就有問題,所以不回在乎失去信用,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不還貸款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幾家按揭提供貸款商的破產,然後,次級抵押信貸債券這個高收益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開始顯現出來,進而變成了垃圾。然而這還不算什麽,因為這種情況下,受損失的僅僅是投資這個金融投資品種的機構而已,應該不會發生大面積風險。可是,這個泡沫已經太大了,在錯綜復雜的金融資本市場中,竟然有眾多的基金和機構身陷其中,然後,由於風險導致了恐慌,而恐慌又極其具有傳染性,美國市場上所有投資人壹旦了解到自己的基金跟次級債有染或有關系,就立即要求贖回資金。於是乎,基金開始拋售次級貸債券,進而發展到拋出其它股票和金融投資產品已回收資金應對投資人擠兌,所以,壹連串的危機從債市傳導到股市,還會傳導給期貨市場。整個金融市場對風險突然異常敏感,流動性貨幣由於壹連串的恐慌突然枯竭,形成資金連斷裂。

有次級貸紀實備忘錄為證:

今年2月——貸款機構對次級抵押貸款問題表示憂慮

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存在問題的證據開始冒頭,全球股市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震蕩。借款方第四季度違約數據出爐,服務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專業貸款機構開始報告當季出現虧損,從規模最大的NovaStar開始。不到兩周,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們擔心其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現在,這兩家公司都面臨集體訴訟,指控公司高管誤導投資者。4月2日,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5月——瑞銀(UBS)對沖基金遊戲結束

5月4日,瑞銀宣布,成立內部對沖基金的嘗試已告失敗。該公司被迫將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重新並入其投資銀行部門,而該基金成立還不到兩年。瑞銀做出這壹決定的原因是,今年第壹季度,這只規模約為45億歐元(60億美元)的基金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虧損了1.5億瑞士法郎(合1.23億美元)。此舉使瑞銀產生了3億美元的重組支出。到7月初,瑞銀首席執行官胡皓華(Peter Wuffli)被解職,部分原因在於董事會對他在處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問題上的擔憂。本周,瑞銀警告稱,市場動蕩可能導致瑞銀今年下半年利潤“非常疲弱”。

6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馬失前蹄

6月19日,有消息稱,曾貸款給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Bear Stearns Asset Management)旗下兩只對沖基金的壹些投資銀行,即將扣押貝爾斯登資產,以收回現金。負債比例很高的這兩只基金投資於被認為非常安全、評級較高的復合債券產品,而這些產品投資於以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消息傳出之後,大量其它基金也報告在類似債券投資方面蒙受巨額損失。其中包括澳大利亞Basis Capital,倫敦Cheyne Capital和Cambridge 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國的Braddock Financial和United Capital。貝爾斯登問題曝光壹個月後,投資者被告知,他們在貝爾斯登壹只基金投入的資金已血本無歸,而第二只基金,只能拿回投資額的9%。

7月——私人股本運轉失靈

7月25日,用於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和克萊斯勒(Chrysler)收購交易的融資遭遇嚴重問題,這加劇了市場對於發生信貸危機的擔憂。這是私人股本規模最大的兩筆交易。之後數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資者擔心,信貸狀況趨緊可能會使收購熱潮出軌,而正是收購熱潮推高了股市,因為投資者認為,幾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購。這壹消息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領域都面臨潛在的信貸問題,它們開始盡可能控制這些風險。

7月至8月——危機擴散至股市

投資者對於全面信貸危機的擔憂,引發了股市和信貸市場的劇烈波動。被譽為華爾街 “恐懼風向標”的Vix指數多次觸及多年來高點。盡管本周數據顯示,股市整體走勢為下跌,富時100指數(FTSE 100)跌至6000點以下,而道指(Dow)也跌至13000點以下,但幾乎每日走勢的大幅變化令其它市場遭受了重大損失。這種走勢給定量(或“黑箱”)對沖基金帶來嚴重問題。此類對沖基金在市場震蕩時迅速發展,但當交易模式突然變化時會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在上周體現得最為明顯,當時高盛(Goldman Sachs)被迫動用20億美元自有資金,為旗下Global Equities Opportunities基金紓困。

8月——各國央行被迫幹預

對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的擔憂日益加劇,已遠遠超越了美國銀行業和小型專業貸款機構的範疇。壹些投資於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及其它機構運作的復雜證券的貨幣市場基金,對希望贖回的投資者緊閉大門。所有類型的資產負債表外貸款和套利平臺[即管道類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都受到牽連,它們難以獲得維持自身運作的短期融資。為其提供支持的銀行本應介入,提供所謂的流動性安排,為這些機構提供支撐,但這些銀行同樣也迫切希望減少信貸風險,目前正想方設法置身事外。

德國產業投資銀行(IKB)出現的問題,致使國內同行於8月2日為其紓困,但這種做法結果加劇了不安狀況,導致銀行間市場隔夜貸款利率迅速走高。歐洲央行(ECB)被迫采取了措施,美聯儲(Fed)、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俄羅斯央行(Russian Central 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也緊隨其後,向市場註入維持這些機構繼續運轉所需的短期資金。

縱觀此次事件的果場,可以得出結論:地產市場的迅速擴張以及房貸機構不負責任地大量制造不良貸款,當風險積聚到壹定程度,就會從這個市場的最脆弱的環節,也就是---貸款人不還款這個環節開始懲罰這個市場,從而使這個市場的流動性突然枯竭,就像心肌梗塞壹樣,讓這個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現金應對各種經濟活動和業務往來。這就是次級貸危機的本質。當然美聯儲和歐洲幾大央行還是老辦法,減息和向市場投放資金。

減息,是不合理的辦法,因為這樣等於讓政府和納稅人為那些不良貸款人的行為買單。投放貨幣會造成通貨膨脹,性質壹樣,但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做得非常好,詳細的做法還要看最後的結果。

綜上所述,不論這次次級貸危機到底還會發生什麽,是否可以平息下來,我認為,解決問題的前提就是讓這個市場重拾信心是最重要的,投資人有了信心,就有了對未來財富的預期,只有投資人自己的好轉才能使這個市場好轉過來。

借用《華爾街日報》中的壹句話:次級債危機昭示著,這個由流動性過剩為基調的全世界經濟長期繁榮局面的結束,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將發生變化,而此次次級貸危機就是這個變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泡沫形成過程中潛伏的最脆弱的部分先出現問題,然後再逐漸向不脆弱的部分擴散。(本人自己翻譯的,見笑了)

有必要再說壹下此次次級貸事件的始作俑者,羅斯柴爾德家族

先從正面了解壹下這個神秘而又富可敵國的猶太家族:

以下轉自《貨幣戰爭》壹書的部分內容

“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

“只要我能控制壹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梅耶·羅斯柴爾德

當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時候,如果妳信以為真,妳就上當了。因為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富豪排行榜上,妳根本找不到“大道無形”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已嚴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

所謂“大隱隱於朝”。如今,羅斯柴爾德家族仍在經營著銀行業務,但是如果我們隨機在北京或上海的街頭問100個中國人,其中可能有99個知道美國花旗銀行,而不見得有1個知道羅斯柴爾德銀行。

究竟誰是羅斯柴爾德?如果壹個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羅斯柴爾德”這個名字,就如同壹個軍人不知道拿破侖,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壹樣不可思議。奇怪卻並不意外的是,這個名字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對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而其知名 度是如此之低,其隱身能力讓人嘆為觀止。

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這是壹個世界之迷。保守的估計是50萬億美元!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是怎樣賺到如此驚人的財富的?這就是本人要告訴妳的故事。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鐘表壹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欲望,以及基於這壹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壹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拿破侖的滑鐵盧與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內森是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膽識的壹個。1798年,他被父 親從法蘭克福派到英國開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壹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從沒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憑著驚人的金融天賦和神鬼莫測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為倫敦首屈壹指的銀行寡頭。

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 (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壹分支銀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壹個銀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國巴黎也有壹個銀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建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第壹個國際銀行集團。此時五兄弟正密切地註視著1815年的歐洲戰況。

這是壹場關系著歐洲大陸命運和前途的重要戰爭。如果拿破侖取得了最終勝利,法國將不容置疑地成為歐洲大陸的主人。如果威靈頓勛爵打垮了法軍,那英國將主導歐洲的大國均勢。

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絡,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 “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絡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壹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馬車奔馳在(歐洲各地的)公路上,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船穿梭於海峽之間,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布(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揣著大量現金、債券、信件和消息,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但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滑鐵盧戰役的結果更為寶貴。”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侖和 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鬥,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Consols)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雲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鬥時,羅斯柴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從兩軍內部收集著盡可能準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柴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侖的敗局已定,壹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當羅斯伍茲跳上了壹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柴爾德快船時,已經是深夜時分。這時英吉利海峽風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費用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壹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海峽[5]。當他於6月19日清晨到達英國福克斯頓的岸邊時,內森·羅斯柴爾德親自等候在那裏。內森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當內森快步進入股票交易所時,正在等待戰報的焦急而激動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註視著內森那張毫無表情、高深莫測的臉。這時,內森放慢了腳步,走到自己的被稱為“羅斯柴爾德支柱”的寶座上。此時他臉上的肌肉仿佛石雕壹般沒有絲毫情緒浮動。這時的交易大廳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喧囂,每壹個人都把自己的富貴榮辱寄托在內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內森沖著環伺在身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們遞了壹個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壹聲不響地沖向交易臺,開始拋售英國公債。大廳裏立時壹陣騷動,有些人開始交頭接耳,更多的人仍然 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這時,相當於數十萬美元的英國公債被猛然拋向市場,公債價格開始下滑,然後更大的拋單像海潮壹般壹波比壹波猛烈,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崩潰。

這時的內森依然毫無表情地靠在他的寶座上。交易大廳裏終於有人發出驚叫:“羅斯柴爾德知道了!”“羅斯柴爾德知道了!”“威靈頓戰敗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觸電壹般回過味來,拋售終於變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時候,跟隨別人的行為成了壹種自我強制性行為。每個人都想立刻拋掉手中已經毫無價值的英國公債,盡可能地留住壹些所剩無幾的財富。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已成為壹堆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

此時的內森像壹開始壹樣,仍然是漠然地看著這壹切。他的眼睛以壹種不是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壹下,但這次的信號卻完全不同。他身邊的眾多交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交易臺,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壹張英國公債。

6月21日晚11點,威靈頓勛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終於到達了倫敦,消息是拿破侖大軍在8個小時的苦戰後被徹底打敗了,損失了1/3的士兵,法國完了!

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壹天!而內森在這壹天之內,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侖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滑鐵盧壹戰使內森壹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英格蘭銀行被內森所控制。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向政府繳納各種稅賦的義務,變成了羅斯柴爾德銀行向全民變相征稅。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的,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 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當內森手裏攥著具有壓倒性優勢數量的英國公債的時候,他實際上操控著公債的價格, 左右著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緊緊地捏在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手中。

誌得意滿的內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

我不在乎什麽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

這次次級債危機實際上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奪回自己喪失的領地。最近幾十年來,華爾街不太聽話了,倚仗著自己創造的衍生品和結構產品,以為可以憑借“金融工程學”擺脫羅斯柴爾德密室政治的控制。作為傳統的猶太人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重視關系、重視陰謀、重視組織,對於那些天花亂墜的衍生品、金融數學等等不太看重,更不會去潛心研究。結果,在這個交易第壹的時代,華爾街巨頭們逐漸認為羅斯柴爾德不行了,自己可以憑借強大的交易實力,打破羅斯柴爾德銀行家的壟斷。

可是事實又如何呢?華爾街巨頭以為自己創造了貨幣,可它們創造的畢竟不是真正的貨幣,只是貨幣的低劣替代品。羅斯柴爾德家族經過對媒體、銀行和政府機構的妥善安排,從今年2月開始,對次級債這個華爾街巨頭的軟肋發動了攻擊。其次序無非是壹開始引誘華爾街巨頭義無反顧地繼續投入次級債,然後通過其控制的媒體和專家誇大次級債的風險,促使市場崩盤,同時又控制了銀行系統,使華爾街巨頭普遍出現流動性危機,瀕臨破產邊緣。

僅僅半年之內,高盛、瑞士信貸、貝爾斯騰等華爾街巨頭已經被整的死去活來,甚至到了必須廉價賣出股權來救命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羅斯柴爾德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通過公開或非公開的利益交換,吸收了大量華爾街巨頭的血汗和骨髓,於是從8月開始控制各國中央銀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於是,壹場次級債危機就開始化解。

不過,如果認為次級債危機到此為止,那可大錯特錯了。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目標是奪回近年來有所喪失的領地,如果華爾街巨頭還有不老實的,它們肯定會以大棒加胡蘿蔔的政策予以打擊。再就是中國問題,中國在次級債中投資較少,牽扯不大,可是下次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下次羅斯柴爾德家族將選擇哪種資產來打擊中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