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次性餐具是怎麽做的,為什麽老是說有汙染?
壹次性餐具是用樹木做的,樹木平常在環境中就會受到汙染。有些容易回收利用材料類餐具:例如聚丙烯類(PP)、高抗沖聚苯乙烯類(HIPS)也還是有壹定汙染的。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具有難分解,有毒,被埋在土壤裏壹百年不會降解等特點。由於難以降解?因此也會對環境造成新的汙染。
它是白色汙染,在燃燒時會放出大量有毒的氣體,且兩百年不腐爛,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同時,由於壹些發泡餐具的原料中有害物質濃度超標,加工過程中工藝控制不好、使用過程中溫度過高,都會導致餐具"帶毒"。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聚苯乙烯高分子在合成過程中如果不完全聚合,會合成苯乙烯單體、二聚體、三聚體溶出,用它來包裝食品,對健康的危害也很大。
由於聚苯乙稀制造的餐盒降解周期極長,也就是說,在很漫長的壹段歲月裏,保持自己的高分子形態不變。那麽那些廢棄的餐盒該如何處理呢?焚燒嗎?不行。它們燃燒時將會產生10余種有毒氣體,直接造成大氣汙染;掩埋嗎?也不行。為了使材料成型,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加入各類添加劑,時間壹長,其中部分有毒添加劑便會逐漸釋放出來,對土壤,以及水資源造成破壞;那麽回收再利用呢?
特別是用它裝較熱的食品時,它內部的有害物質就會被吸出來,凝結在食物上,人吃了這樣的食品,不僅肝臟、腎臟受損,而且機能還會發生變異。發泡塑料已被科學證明是危害健康最嚴重的產品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