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的獨白,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被處死
死刑犯的獨白: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被處死。
電影名:《我是歐嘉》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73年7月10日,壹位22歲的女子Olga將卡車開向人行道故意碾壓行人,造成八人死亡,數人受傷。完成犯罪的她,平靜的坐在車裏,點上壹支煙,對警察說:‘我是故意這麽幹的。’
實施犯罪之前,她向兩家報社寄了信,信中寫滿了她的作案動機。她自稱為恃強淩弱的受害者,高高在上的社會從來都不會反思,我是壹個不合群的人,但社會卻要殘忍的對待我。
法庭上,她執意要求法官判自己死刑,這麽做倒不是為了自己的靈魂得到寬恕,Olga說:‘如果我被妳們絞殺的話,我的罪行就會有更高的價值。’
當Olga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吞了十片安眠片,試圖自殺,但失敗了。她的母親對她說:‘自殺需要堅強的意誌,我的孩子,這樣東西妳是沒有的。’
後來她被送到了兒童精神病裏,在這裏她並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甚至遭受到了霸淩。她無法與人建立正常的關系,她的愛人們總是離她而去。
糟糕的成長經歷使得成年後的Olga完全無法融入社會,她的工作總是以被解雇而結束,即使她在工作中沒有失職,雇主們總是以她不合群為由將她開除。在壹次心理治療中,Olga對醫生說:‘社會是無生命的物質,毫無意義。’
現實裏Olga的罪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和反思。有人說她患有阿斯伯格癥,她的辯護律師聲稱她患有精神分裂。有人覺得她是個可憐的受害者,關於她的審判夾著政治因素,使得她沒有得到公平的審判。
有人把她視為英雄,無比贊同她的作案動機,也許這個汙穢不堪的社會在就應該迎來他的報復了。
看完電影後我去查了下真實案例,電影以碎片式的敘事手法和冷酷的敘事風格,基本上還原了事實,但是淡化了Olga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實。Olga在整個捷克地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幾十年過去了,她仍是很多作品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