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提到的“蒓鱸之思”是什麽菜,竟曾把張翰饞到無心工作?
《舌尖3》提到的“蒓鱸之思”是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蒓鱸之思是壹個典故,他成名於壹千七百多年,當時的西晉文學家張翰,因為不滿朝廷的權貴爭鬥,就推說自己思念家鄉的花鱸,因此放棄了為官,回到了千裏之外的故鄉,所以就有了蒓鱸之思的故事,這個也是代表了古代文人潔身自好的壹個精神寄托。
張翰是西晉的文學家,他為人縱放不拘,而且寫的壹首很好的文章。在齊王司馬囧執政的時候,張翰被征為大司馬,有壹天他看見秋風起,就想到了家鄉吳郡的菇菜、蒓羹、鱸魚膾,他說,壹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遵循自己的想法,怎麽可以為了名分就跑到千裏之外當官呢。所以他依然決然的棄官還鄉,後來齊王司馬囧兵敗了,而張翰正好幸免於難。
還有人說他是認準了時機,所以才棄官的,政府方面因為他私自離開職位,就開除了他,張翰也沒有在意,壹直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他不喜歡用名利去束縛自己,後來有人問他他還說,百年之後的名聲是好是壞都不如現在給他壹杯美酒來的好,而且他也是壹個孝子,在五十七歲那年,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了,而張翰因為太過傷心,竟然也身染重病去世了。
雖然張翰在洛陽做官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他卻留下了蒓鱸之思這個典故,就連李白對他都很佩服,給他寫下贊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