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傣族屈伸動律要點

傣族屈伸動律要點

傣族屈伸動律要點:手、腳、身體“三道彎”的造型特點。

傣族舞蹈的分類:

1、蝴蝶舞:

傣語稱“戛吆”。流行於耿馬縣孟定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壹帶。據說蝴蝶舞是為了賽舞時別開生面而創作的。表演時舞者將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飛舞的形態,其動作和鼓點都與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處。

2、鬥笠舞:

流行於金平縣壹帶。那裏炎熱而多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都離不開鬥笠。因而有了鬥笠舞。笠帽的動作有“扛帽”、“體前滾帽”、“滾肩帽”、“擺帽”等,舞時膝部起伏柔和,略呈三道彎造型,但不明顯。

傣族舞蹈的介紹:

傣族舞蹈的動作雖大多婀娜多姿,節奏較為平緩,但外柔內剛、充滿著內在的力量。既有瀟灑輕盈的“篾帽舞”,也有靈活、矯健、敏捷,且充滿陽剛之氣的象腳鼓舞、刀舞、拳舞等。

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時而節奏緩慢單壹,動作舒展,感情內在含蓄,時而節奏快速多變,動作靈活跳躍,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動律而形成的手、腳、身體“三道彎”的造型特點,以及剛柔相濟、動靜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風格,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傣族的居地大多與緬甸、老撾、越南等國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來自四方的文化精華,並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