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的15個國家是哪些國家
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分別是:
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摩爾多瓦。
蘇聯解體(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聯盟的瓦解的事件。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2月26日,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壹繼承國。原蘇聯在海外的壹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
擴展資料
蘇聯解體原因:
1991年以來,國內外政治界、學術界許多人士對蘇東劇變的原因、影響和後果進行了多視角的探視和研究,已經出版的著述和發表的論文數量浩繁,觀點各異。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思想理論上,教條主義禁錮、思想僵化,
照抄照搬脫離本國國情;政治領域中,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忽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官僚主義盛行、嚴重脫離群眾;在經濟發展上,計劃經濟體制壹統天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片面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收入分配長期搞平均主義,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緩慢;
在對外關系上,搞大國主義、霸權主義,幹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政,全面擴軍備戰,與美國爭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實力,等等。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蘇聯不承認私有財產也不尊重和保護壹切私有財產與公民權利,違背了國際歷史文明的發展潮流。
至於改革失敗的原因,戈爾巴喬夫在2015年歸結為兩點:壹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臺啟動實質性改革,對積重難返的蘇聯模式來說為時已晚;二是急於求成,他推動的改革開始後,壹系列措施的出臺引起了社會矛盾的激化,當時蘇聯 社會並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
百度百科-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