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燈最初出現在什麽時候?
煤油燈9世紀的巴格達,已有使用煤油燈的記載,而近代的煤油燈則於1853年由壹名波蘭發明家Ignacy Lukasiewicz發明。 不過說到古代常用的照明工具,則是“燈”,油燈。燃料主要是動物油脂。這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的,而且不貴。關公有“秉燭夜讀”,那是因為他是漢壽亭侯,有身份有地位,最重要的是和賣草鞋的劉備是拜把子兄弟,劉備是漢中王,蜀漢的皇帝,所以用蠟燭不足為奇!而壹些寒門士子就只能用燈了,有詩說:“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這就是寒門學子徹夜苦讀,冷落妻子的深刻描述。 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陵山出土。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出自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的墓葬,作跪姿宮女執燈形,通體鎏金,璀璨奪目。宮女穿寬袖長衣,梳髻,戴巾;燈盤、燈座及執燈宮女的右臂處可拆卸;燈盤中心有壹釬可插蠟燭,燈罩與燈盤可轉動開合,便於調節燈光亮度和角度。宮女右臂為煙道,煙經底層水盤過濾後,便有煙而無塵,可減少室內的煙炱以保持清潔。燈上有九處刻銘,計65字,其中有“長信”二字,為漢文帝皇後竇氏所居宮名。長信宮燈造型優美,構造精巧,為漢代燈具中的傑作,體現了古代匠師的創造才能以及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