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發達國家,又稱已發展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不過,通過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比如沙特阿拉伯開發石油,瑙魯開發磷肥等)。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又稱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壹世界/第三世界、北方國家/南方國家、工業化國家/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落後國家、富裕國家/貧窮國家。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發達國家。
在聯合國的運作中,目前並沒有建立出壹套傳統來指出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開發中。普遍觀念認為,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歐洲是屬於已開發的區域或地區。在國際貿易統計學上,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被視為是壹個已開發區域,而以色列是壹個發達國家;東歐國家以及歐洲的前蘇聯解體的國家既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也不被認為是開發中國家。有些人認為,成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不過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員國),就是獲得國際承認,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標誌。
[編輯本段]目前的發達國家
普遍而言,根據各種資料(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CIA發布的《世界概況》、聯合國)的顯示來看,已開發的國家或地區有以下這些(依照其拉丁字母順序排列):
安道爾
澳大利亞
奧地利
比利時
百慕大
加拿大
丹麥
法羅群島
芬蘭
法國
德國
中國澳門
希臘
冰島
愛爾蘭
以色列
意大利
日本
列支敦士登
盧森堡
摩納哥
荷蘭
新西蘭
挪威
葡萄牙
聖馬利諾
西班牙
瑞士
瑞典
英國
美國
梵蒂岡
匈牙利
捷克
巴哈馬
有些資料也將下列國家或地區視為已開發:
塞浦路斯
馬耳他
中國香港
中國臺灣
韓國
新加坡
斯洛文尼亞
土耳其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與發展中國家相對的經濟上比較發達的國家。通常指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24個成員國,其中以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國最為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壹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采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70年代初期~80年代出現了經濟滯脹,之後便是經濟低速增長。這些國家隨著生產的發展,資本的集中,壟斷也有很大發展,並且壟斷資本國際化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與合作有所發展,但矛盾也隨之發展和趨向激化。
發達國家又分為超級大國和第二世界。超級大國是謀求世界霸權的具有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的大國,其特點是依靠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在世界範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剝削、政治壓迫和軍事侵略或控制,企圖獨霸整個世界。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壹的超級大國。第二世界是處於超級大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達國家。這是毛澤東將世界各國劃分為三個世界時提出來的。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如超級大國,不同程度地受超級大國的控制和威脅。但是,它們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比發展中國家雄厚,不少國家還保留著對壹些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形式的殖民統治。
從世界經濟政治地理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大致位於北半球,所以又常被稱為北方國家;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大致位於南半球,因此被稱為南方國家。長期以來,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舊秩序,以侵略、擴張戰爭、以超經濟的和經濟的手段,始終維護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統治和掠奪,使被壓迫民族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完全處於任人宰割的附庸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後,隨著亞非拉美地區壹系列國家的獨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帝國主義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為所欲為的時代基本結束。但是,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主要由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以不平等交換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和以壟斷資本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三部分組成。其核心就是發達國家居於壟斷地位,控制和剝削發展中國家。美國作為國際經濟舊秩序的主體,同發達國家壹道,以“分工貿易”、“等價交換”為名,利用早已存在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繼續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控制和剝削,嚴重阻礙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是第三世界國家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
發達國家的概念是經合組織提出來的。
1995年6月,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曾經宣布,從1996年起,將新加坡劃為“發達國家”,根據是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4萬美元。但新加坡認為自己國內的工業基礎還比較弱,要求經合組織對發達國家的標準再作研究和明確。1996年1月,經合組織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將新加坡改劃為“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是按照人均國民產值來劃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比許多發達國家但是仍然不是發達國家。
狹義的發達國家就是七國集團成員更是胡說。在任何發達國家的定義中都包括北歐各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瑞士、奧地利等國。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
狹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日本。
廣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
南非:之所以是發達國家因為他的經濟結構和發達國家壹樣。
南非2001年的人均GNP為3060美元,好像不足以評為發達國家。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它是該地區最富裕的國家,而且發展背景也和其他黑非洲國家不同。南非基本上是壹種開放型經濟,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非的貿易夥伴主要為歐洲國家,近年來南非同亞洲和非洲國家的貿易發展也十分迅速。作為非洲的領頭羊,評為發達國家就是理所應當了。
同樣的道理: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幾名,但是從來沒有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同樣的還有文萊。原因是他們的經濟結構和發展中國家壹樣。
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發達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為29個,和經合組織有差異,分別為: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日本、英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別行政區)、丹麥、挪威、以色列、新加坡、新西蘭、塞浦路斯、冰島 。
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比利時、荷蘭、芬蘭、挪威、丹麥、瑞典、希臘、冰島、葡萄牙、西班牙、盧森堡、奧地利、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南非等。(聯合國公認)
俄羅斯2001年的人均GNP只有1690美元,不及巴西的壹半(3610美元)。俄羅斯早已失去昔日經濟大國的風采。
2005年世界發達國家新名單(括號裏面的是按名義匯率計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發達國家(***24國):
歐洲(18國): 盧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愛爾蘭 (46,335) 丹麥(45,015) 冰島 (44,133) 瑞典 (38,451) 英國 (36,977) 奧地利 (35,861) 荷蘭(35,393) 芬蘭 (35,242) 比利時 (34,081) 法國 (33,126) 德國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臘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國):美國(42,076) 加拿大 (32,073)
亞洲(2國):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國):澳大利亞(29,761) 新西蘭(23,276)
新增的發達國家(8國):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馬 (18,190) 斯洛文尼亞 (17,660) 以色列(16,987) 韓國 (14,649) 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補充壹些,按人均GDP其實不怎麽合理,例如新加坡是以貿易發展的其工業實力不強,也不可能很強(國土太小),而俄羅斯 08年又達到12487美元,但其輕工業任然很差,也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真正的發達國家就是西方七國集團在家瑞典,澳大利亞,西班牙,差不多就是大國崛起的那些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