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麽染發?
中國文獻中較早記載染發的歷史人物,是2 000多年前的王莽。王莽68歲時冊立淑女史氏為皇後,當時他已“皓首白須”,為了掩蓋自己的老態,特地把頭發和胡須都染黑了,《漢書·王莽傳》稱他是“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須發”。
王莽究竟用什麽材料染黑須發呢?《漢書》裏未載明。不過查閱成書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已記載了某些能使白發變黑的藥物,例如白蒿能“長毛發令黑”。漢代以後,人們認識和采用的染發劑就越來越多了。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記載了若幹染黑須發的藥方,如“生油漬烏梅,常用敷頭良”;“黑椹水漬之,塗發令黑”;“以鹽湯洗沐,生麻油和蒲葦灰敷之”等。明代《本草綱目》也引述介紹了不少可供染發的外用藥物,諸如用大麥、針砂、沒食子等“染發黑色”;婆羅勒“可染髭發令黑”;蔓荊實、熊脂等分份醋調塗之“令發長黑”;“樺木皮壹片,包側柏壹枝,燒煙熏香油碗內成煙,以手抹須鬢上,即黑”;郎耶草 “可染須發”;覆盆子“榨汁塗發不白”,等等。民間還有用黑豆醋染發的,方法是黑豆50克、米醋500毫升,浸泡後用文火煎汁,每日用牙刷蘸塗白發壹次,可使白發變黑。
其他,像宋代《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元代《禦藥院方》、明代《普濟方》、《世醫得效方》、《萬病回春》、清代《集驗良方》等中醫藥書籍裏所載染黑發須的方劑,更是品類繁多,不勝枚舉。
中國古代染發劑,根據其配方成分的來源可以分為4大類:動物成分類、植物成分類、礦物成分類和混合成分類染發劑。但始終不能解決“易脫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