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皇家裏茲幼兒園

皇家裏茲幼兒園

,於日前遭公安機關拘查,其起因包括涉嫌“操縱市場”等。在2008年10月揭曉的《2008胡潤百富榜》中,黃光裕剛剛以430億元財富第三次當上胡潤版“中國首富”。

近年來,曾經在富豪榜上的風光壹時的富豪們出現了紛紛落馬的情況,僅僅在2007年壹年,就有多位億萬富豪深陷牢獄,其中耳熟能詳的就有吳英、謝國勝、孫樹華、溫瑞芬、李義超、周益民等。每年胡潤百富榜壹出,很快就有壹些“富豪”出事,因此百富榜被有些人稱為“追魂榜”。

首富黃光裕家族揭秘

文/荊 文

黃光裕是中國當代最成功的零售業企業家之壹。但黃光裕三個字,已經加載了太多與他的氣質和本性不相稱的含義。

這些“無形資產”,有些讓他暗喜不已,有些卻讓他負荷過重。現在即便是他的壹些小商業把戲,都足以撼動整個中國零售市場。

再次當選中國首富,深圳店鋪裝飾公司,黃光裕成為無數中國年輕人追逐的榜樣。然而人們不得不面對壹個事實,黃光裕是位極端的人物,因為初中未畢業的他,在資本市場上所表現的套現能力,以及他的財富人生,在當代中國幾乎不可復制。

不過,認定無形資產才是真正財富的黃光裕,所到之處,總能引發或大或小的動靜:“妳是怎樣成為中國首富的?”“國美還能增長嗎?”“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有足夠堅挺的資金鏈嗎?”這是人們最愛問黃光裕的問題,而他也總能不痛不癢地壹壹回答。事實上,有關黃光裕和國美的前途,常常成為財經媒體討論的話題。

對於國美這樣成長到很大規模而且還在迅速成長的公司而言,人們對其的任何質疑都不足為奇。壹方面黃光裕的哥哥黃俊欽的隱形財富被外界津津樂道;另壹方面國美內部家族成員的權力更選不斷被曝光到臺面上。

期待國美能有驚天動地的表現是壹回事,但壹味的追捧則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國美也許算不上中國最好的私有企業,但他是野心和財富的代名詞。

2006年黃光裕還能坐穩首富的交椅嗎?我們不知道,就像黃光裕自己放話“2008年銷售額達到1200億”壹樣,也許只是壹個市場想象,但已經讓市場投資者們興奮地盤算著未來盈利。正如拿破侖的經典名言:統治這個世界的是想象力。

國美似乎看上去很美。但在蘇寧、永樂等競爭對手的不斷擠壓下,國美留給投資者的想象空間恐怕越來越小。

傳言中的黃光裕具有教父般的霸氣。

有時間,他也會上網去看看關於自己的報道。從17歲開始創業,19年時間裏他和他的國美電器受盡了同行的排擠和媒體的非難,黃光裕已經修煉得幾乎如老僧般寵辱不驚了。但有媒體指責國美是“黑社會老大式的企業文化”時,他仍然遮掩不住自己的年輕氣盛:“我覺得很奇怪,他們這種故事從哪裏編出來的?真這樣,國家‘打黑‘我就要首當其沖了。我黑在哪裏?我怎麽黑了?”

去年,關於黃光裕及其國美帝國太過於霸道的報道屢見報端。有意思的是,黃光裕幹脆給自己剃了個光頭,擺出壹副完全無所謂的態度,似乎對“教父”、“價格屠夫”之類的稱呼安之若泰。但有知情人透露,那段時間他壓力特別大,以至於頭發掉得太厲害,只得“剃度”了事。

黃光裕做事、做人有壹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看1+1是否大於2。他從家電零售行業拓展到房地產業和投資業,是基於此種理念;他在處理與手下人甚至家族成員的關系時,同樣基於此種理念。

讓人愛恨交加的36歲首富

直到2001年前,人們對黃光裕這個在《福布斯》中國富翁榜上名列前三的年輕人還知之甚少。

在不同的人嘴裏,黃光裕的性格呈現出多樣性。

黃的秘書對黃的評價是:為人仁厚,沒有架子。據說他下班時經常和大廈裏的保安、清潔工人親切地打招呼。壹些采訪過他的媒體記者也覺得,黃光裕為人直率質樸。

但對於與他合作的供應商來說,黃光裕是壹個讓他們“愛恨交加“的人。國美電器對每壹位供貨商來說,意味著極具誘惑力的巨大銷售量,但他砍價時的“殘酷”又讓人難以忍受。

而在鵬潤大廈18層的國美公司總部,黃光裕卻是壹位讓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稱,甚至是他的親妹夫、曾任國美總經理的張誌銘,在黃光裕的辦公室裏“低眉順眼像個小媳婦”,至於其他員工在談到他時,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出。據壹位現任職於國美的高管介紹,黃光裕“當他想好了壹件事,或者在布置壹件事情時,絕對是鴉雀無聲,無條件服從的。”

黃光裕對屬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國美每年銷售收入增長都是驚人的,但內部的高管卻仍然誠惶誠恐,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達到過黃光裕提出的目標。比如2003年國美銷售額達到了178億,但比預定的目標仍少了42億。他常常對張誌銘及其他高管說,如果不是為了給機會培養妳們,讓我親自來操盤,國美比現在會更好。

黃光裕對員工的嚴厲隨處可見。在壹張國美高管遞過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這樣壹則“廉政承諾”:“本人與貴公司合作中承諾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戶禮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權謀私。請監督。”上面甚至連廉政舉報電話都已經註明。

有高管對此表示理解:“沒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現在這麽大的盤子。黃總還是比較講義氣的,有很多人離開國美然後又回來,他不會棄之不用,可能會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他有時處罰妳,不是故意讓妳很難受,而是為了試探壹下妳的心態。如果妳心態好,又有發展潛質,他就會刻意去培養妳。”

36歲首富黃光裕的最大興奮點是什麽?他回答說:“剛開始是以賺錢為最大的快樂,但後來考慮更多的是這個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如何?在商言商,我們在經營的過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買賣是參與的各方都能賺錢,即使是消費者買了東西回家,都覺得不賠錢,深圳南山裝修公司。"而黃光裕覺得,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有意思的是,在胡潤的中國大陸百富榜中,黃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樣在他公布的中國大陸慈善家榜單中,卻沒有黃光裕的名字。當面對記者“為富不仁”的質疑時,黃光裕似乎有點不屑:“做壹些慈善事業是應該的,但我不想公布,因為做慈善事業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說出來沒有意思。”

據了解,黃光裕及其家族有據可查的善舉有這樣幾宗:從2005年1月13日開始,國美電器出資1000萬,啟動援建海嘯受災國孤兒院的計劃,其中黃光裕家族捐贈700萬元;而據《汕頭都市報》報道,2004年黃光裕家族捐贈400萬元在家鄉修建了壹條“國美大道”;兄弟兩人先後捐資254萬多元,建設銅盂鎮鳳壺村敬老院、幼稚園等;捐資13萬多元支持銅盂鎮鳳壺村曾厝的水改工程,圓了該村幾輩人的自來水夢;2002年初,在原潮陽市舉辦的“情系民心”水改義捐活動中,他們現場捐資100萬元支持水改建設;與此同時,他們還先後捐資500多萬元支持汕頭市各縣區的社會福利事業……

至於為什麽不站出來給大家起壹個號召作用?黃光裕解釋:“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其實黃光裕還另有顧忌:“妳說出來,會有很多人跑來向妳要錢,讓妳防不勝防。”他覺得,作為壹個企業家,不要去過分強調自己的社會責任,也不要去回避社會責任,到壹定程度企業做大了,妳就自然承擔了壹定的社會責任。“像我們企業家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自己的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投入到社會上去積極地運營。”

“黃俊欽比我有錢”

2005年12月6日,北京地產投資大鱷新恒基集團與廣州著名房地產代理公司合富輝煌正式簽署代理合作協議,標誌著該集團的華南淘金之旅正式啟航。業內人士透露,新恒基集團在廣州白雲區所開發的“雲楠苑”有望於2006年中上市。

幕後操盤手黃俊欽的名字再次被人們關註。

與弟弟黃光裕近年來聲名鵲起相反,大哥黃俊欽的曝光率幾乎為零,以至於他的名字出現在2004年胡潤的百富榜上時,黃光裕笑稱:“這回胡潤總算把他揪出來了。”

壹直有傳言,說黃俊欽、黃光裕的關系曾經鬧得很僵,他們甚至壹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對峙。黃光裕對此傳聞進行了澄清:“那是手下人不懂事。黃光裕認為,兄弟之間意見不和、從而發生爭吵,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沒有根本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兩個人有各自不同的企業。

據知情人透露,外界看來壹直不和的兩兄弟,其實壹直聯手在做壹些大事情,像2005年推出“國美第壹城”的國美置業房地產公司,其實壹直是由兩人***同操盤,盡管黃俊欽在其中並沒有股份,但國美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均在黃俊欽的指導下進行。

對於黃光裕來說,黃俊欽不僅是大哥,更是他走上從商生涯的“領路人”。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的經濟政策還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經濟”已冒著隨時可能“踩雷”的危險蓬勃發展起來。廣東開風氣之先,很多人都投入了經商的浪潮之中。據知情人介紹,1985年左右,16歲的黃光裕便跟著19歲的黃俊欽開始出來闖蕩了。

剛開始做的是倒賣小電器的生意,兄弟倆背著大旅行袋,裝滿了收音機、電子表之類的東西,從廣東背到北方去賣。那時做這種生意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因為倒賣電子商品在當時還是屬於“投機倒把”的違法行為,是當時政策不允許的。所以她母親在家裏成天提心吊膽,生怕兩個兒子出事。

不幸的是,擔憂後來變成了事實——黃俊欽不久便出事了。那次是在呼和浩特,黃俊欽和另外壹個人帶了1000多塊錢的貨過去賣。也很湊巧,另外壹個夥伴那天突然得了急性腸炎,跑到醫院看病。結果警察把黃俊欽壹個人給逮住了。警察指著那堆東西問黃俊欽,這些貨是誰的?黃俊欽沈默了片刻,然後承認都是自己的。後來東西被沒收了,人也被扣押起來。

想不到的是,深圳南山裝飾公司,這件事成了黃俊欽壹家的轉折點。事情過去以後,黃家和壹個曾幫助過自己的朋友開始合夥做生意,辦了壹個無線電工廠,專門生產擴音器之類的產品,做了兩三年的時間,賺了不少錢,家裏條件慢慢好起來了。但後來兩兄弟覺得自己還是不太適合搞產品的生產、開發,覺得自己更適合從事商品流通領域的生意,於是便來到了北京發展。

兩兄弟於1987年***同創立國美電器。做生意之余,黃俊欽通過自學,掌握了高深的無線電技術和計算機知識。在1988年,當時只有三四家門面的國美就開始用電腦收款,這在當時北京的很多大商場都是罕見的。而電腦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黃俊欽自己編寫的。

1993年兩兄弟分家。黃俊欽創辦了新恒基集團,開始以罕見的低調在房地產業急速擴張,先後在北京和外地相繼開發了新恒基國際大廈、北京靜安中心、鵬潤大廈(後轉讓給黃光裕)、沈陽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廈、皇家裏茲飯店、沈陽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貿飯店和朝來森林公園別墅等項目。除了房地產,黃俊欽還涉及生物醫藥和網路通信等領域,並於2002年收購了上市公司“山東金泰”。

黃俊欽屬於那種幹壹行鉆壹行的“技術迷”。在蓋鵬潤大廈時,黃俊欽已經開始研究建築設計,並親自上馬操刀,節省了很多空間,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貧困的農村家庭養育的兩個兒子,竟然都名列中國富人排行榜前列(在2000年胡潤的百富榜上,黃俊欽已經以55億的資產竄升至第13位)。當有媒體當面詢問黃光裕“兄弟倆到底誰更有錢”時,黃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錢,只不過他沒有上市罷了,他產業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諳熟房地產業務的黃俊欽,加上資本操作高手黃光裕,其效應將遠遠大於2。

國美二號人物張誌銘另立門戶

在為黃光裕打了12年工後,張誌銘終於從壹個職業經理人脫變為壹個老板。

當年,黃光裕把國美電器交給二妹夫張誌銘全權打理後,自己則開始從事房地產和投資業務。在張誌銘領導下,國美在1997年以後快速發展,並於1999年開始向全國擴張。當時中國的家電零售業有“三張”之稱:南京蘇寧電器的張近東、山東三聯集團的張繼升、北京國美電器的張誌銘。而國美的真正老板黃光裕卻很少有人知道。

張誌銘是壹個地道的北京人,於1993年加入國美,曾是黃光裕的司機,黃看他踏實肯幹,日漸委以重任,壹直做到國美電器總經理,是僅次於黃光裕的第二號人物。1994年,年僅21歲的黃燕虹也加入了國美。黃燕虹歷任鵬潤旗下"萬盛源物業"總經理、北京鵬潤房地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國美集團監察中心總監等職,後去國外讀書。兩人因為工作關系經常接觸,產生了感情,並於1998年結婚。

雖然面對黃光裕時顯得過於謹小慎微,但在壹些國美員工的眼裏,張誌銘是壹個“善於納諫、博取眾長、眼光敏銳、處事幹練”的能人。據說,張誌銘善於從每壹個人身上聽取意見,在與員工溝通時,他從不打斷任何壹個人的講話。而他的工作量大得嚇人,“在很多情況下,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即使如此,張誌銘在國美頻繁的人事調整中,已經“不止五起五落”,以至於有些媒體記者都懶得去記他的職務。但張誌銘的成績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他從黃光裕那裏分得了壹定的股權,深圳鹽田裝飾公司。當黃光裕再掌國美電器後,張誌銘已經積累了不少財富和資源。

張誌銘2004年開始擔任鵬潤房地產總經理,具體運作開發“國美第壹城”。據說,鵬潤房地產是黃光裕和張誌銘兩人合股,黃光裕控股。2005年元旦,“國美第壹城”開盤銷售,取得了巨大成功,給了張誌銘不少信心。

9個月後,張誌銘成立明天地產,攜“明天第壹城”公開亮相,深圳裝修。明天地產是張誌銘100%擁有的房地產公司,2005年底要在立水橋和昌平分別開發各50萬平米的住宅項目。有意思的是,明天房地產公司的LOGO與鵬潤的LOGO十分相近--紅黃基色不變,但是沒了麥穗,只突出了中間那只大鵬。

相關評論

民營企業家如何才能永續輝煌?

文/周虎城 年廣九是中國企業家的壹個典型符號。從1984年總設計師鄧小平對他點名保護起,他的符號意義就不斷被放大。年廣九幾起幾落,見證了改革的風雲跌宕,沒想到,古稀之年因為商標權問題再現波瀾。拋卻這些波瀾本身的是是非非,上世紀80年代風起雲湧的民營企業家們能夠永續輝煌的並不多,我們所見到的倒是壹個個民營企業家倒下。就是年廣九本人,也曾兩度入獄,更不消談仍在獄中的“曾經首富”牟其中了。

其實這段時間,最熱鬧的不是年廣九,而是有“紅色資本家”之稱的榮智健和三度“中國首富”黃光裕。但這兩人的命運卻有天淵之別。前者擔任董事局主席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因違規炒匯巨額虧損,但榮氏充分發揮了危機公關能力,從母公司中信集團募得拯救資金。黃光裕則因為涉嫌操縱市場,不僅本人被調查,他的好幾位高管也面臨被查處乃至入獄的危機。

任何違背市場經濟操作規則、違反法律的人都應當受到查處。所以,先後上過“胡潤百富榜”的李經瑋、楊斌、仰融、顧雛軍、黃宏生等人紛紛出事。這些人有壹個***同特點:幾乎全部是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麽這些民營企業家壹做大就容易出事?為什麽出事的幾乎全部來自民營企業?

反思民營企業家出事的背景和領域,不難發現,他們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制度不夠健全、制度架構本身存在違法陷阱造成的。國有企業或者具備政府背景的企業在投融資環境、入場門檻環境、征稅環境等諸多方面都相對民營企業有優勢,這些優勢先天性地造成了市場競爭的不公平,迫使壹些民營企業家不得不鉆制度漏洞,或者不得不同壹些權貴達成交易方可換來部分公平。但這就實質上會出現違法交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罪。河北農民企業家孫大午當初獲罪,相當大程度上就是由於融資渠道不暢造成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村金融政策的改革,其實已經放活了農村金融。也就是說,孫大午的案件如果放在今天的背景下來看,很可能不會入罪。

民營企業要想永續輝煌,除了自己要爭氣,盡量不要陷入違法陷阱以外,整個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也有必要加以改善。在龐大的勞動力就業市場中,民營企業就占了大頭。如果僅僅國有企業得到政策扶助而民營企業只能“打醬油”,那就業危機如何化解?

從這個意義上說,年廣九也好,黃光裕也罷,違了法、犯了案都理應處置,但處置之外,也得思考如何給予民營企業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相關的主題文章:

莫泰168黃山店

是個不壹般的日子

本來準備昨天就更新日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