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這個稱呼原來是他定的
2021.6.17
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
我國航天員再征太空
昨天(6月17日)上午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順利前往中國“天宮”空間站(Chinese Space Station, CSS),開展為期3個月的天和核心艙駐留任務。
時隔近5年,神舟飛船再出征。這壹次,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意義不言而喻。
三位航天員在艙內用手勢表示壹切正常
這些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飛行的人員,以航天員的身份被大家知曉,在壹代代人心中,播撒下未來也要參與 探索 浩瀚宇宙的種子。那麽“航天員”這個稱呼的由來,妳了解嗎?
“航天員”稱呼由來
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這樣稱呼比較規範。“航天員”是指駕駛載人航天器和從事與太空飛行任務直接有關的各項工作的人員。它既與航天地面工作人員相區別,也與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的其他人員相區別,就像飛行員與航空地勤人員、乘客相區別壹樣。
——錢學森
“東方紅壹號”紀念郵票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壹號”發射成功,“東方紅,太陽升……”的歌聲通過“東方紅壹號”衛星由太空傳回地球,拉開了中國人 探索 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1970年7月14日,經中央批準“即著手載人飛船的研制工作。並開始選拔、訓練航天員”,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承擔首批航天員的選拔任務,並成立了體檢組。
鮮為人知的是“航天員”這個稱呼,是由錢學森提出的。當時國外壹般稱“太空人”或者“宇航員”。
本次執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是世界上第三個大規模的航天員訓練中心,負責完成航天員選拔和訓練的全過程,提供載人飛船的生命保障系統和對航天員的醫學監督、醫務保障。其前身名為宇宙醫學工程研究所。
宇宙醫學工程研究所,曾兩次面臨被撤銷的尷尬困境。所幸,兩次都在錢學森的力挺之下,航醫所的完整建制得以保留,人員精簡,全所科研工作重心轉入航天醫學工程預先研究。
20世紀80年代初期,錢學森幾乎每周都到所裏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從學術思想到技術方法都給予具體指導,長達六年之久。
他還壹直與陳信、梅磊、梁寶林等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從模擬器研制到空間腦科學的研究,從航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立到相關裝備的研制,他都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和思想。
2004年春節,剛剛創造 歷史 的楊利偉,跟著載人航天工程的負責人,壹同去看望錢學森。錢學森壹眼就認出了楊利偉,親切勉勵他,“妳們現在幹成功的事情比我幹的要復雜,所以說,妳們已經超過我了!祝賀妳們。”
2006年1月,航天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看望錢老
從那以後形成了壹種慣例,每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功後,航天員們都會上門去探望錢老,聆聽教誨。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現在,我們大家所習慣的世界只不過是壹個最普通的世界,而 科技 人員通過各種探測儀器所觀察到的範圍比這個世界要廣闊得多,觀察加科學理論使科學技術人員能超出我們這個常規世界,進入深度幾千米的大洋洋底,深入到地球地殼以下上千公裏的地幔和更深的地核,同時科學家還能知道地球外幾十萬公裏太陽風引起的磁爆,知道太陽系世界之外的恒星世界以及更外的幾億光年範圍的世界…… 科技 人員心目中有十幾個,二十個世界可以描述,等待著文學藝術家們用他們那些最富於表達能力的各種手法去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文學藝術。
——錢學森
錢學森,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1959年加入中國***產黨。他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錢學森曾留學美國,師從大科學家馮·卡門,二十八歲時已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1955年,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因此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回國次年,錢學森就組建了中國第壹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壹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我國的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學科。
錢學森的傑出貢獻、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錢學森圖書館
錢學森圖書館於2011年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百年之際,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建成開館。
錢學森圖書館中的“東方紅壹號”模型
這座科學家紀念館,先後獲得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國防教育基地等稱號。這裏收藏保存著61000余件錢學森珍貴文獻、手稿、照片和實物,布置陳列著3000余平方米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主題展覽。
2012年10月,航天英雄楊利偉參觀錢學森圖書館
2012年11月,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參觀錢學森圖書館
對太空的未知著迷的朋友,不妨來這裏探訪壹番,感受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的航天精神。本周末,錢學森圖書館還有兩場“航天動手做”活動,等未來航天員們來參與!
TIPS
錢學森圖書館
地址:華山路1800號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
門票:免費(需預約)
“航天動手做”活動
1.發電能量轉換裝置
年齡:10-14歲
活動將帶領小朋友們學習幹電池發電原理,了解整個發電能量過程,即化學能 電能 機械能 電能。
2.航天員的“保護傘”
年齡:10-12歲
浩瀚的宇宙中各大行星有著不同環境。有的太過嚴寒;有的太過炎熱;有的氫氣、甲烷幾乎充斥整個大氣層使人無法呼吸。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這些惡劣的環境,創造出航天員的保護傘——航天服。本次活動中,小朋友們將了解航天員的航天服,並動手設計創作屬於自己的宇航頭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