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民族關系三個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

民族關系三個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

民族平等原則、民族團結原則、各民族***同繁榮的原則,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

三原則之問的關系:

1、互相聯系,不可分割。

2、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國內外民族關系的事實都說明,存在民族壓迫、民族不平等,當然不會有民族團結。

3、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4、各民族的***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事實證明,民族團結也不可能建立在長期存在先進與落後的差距上,經濟是基礎,如果不改變少數民族地區貧困落後的狀況,民族團結就沒有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擴展資料:

民族關系特征

民族關系的內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關系的性質決定的, 是受時代發展和社會性質制約的, 也是與當時要解決的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及解決的方式途徑聯系著的。不同社會的民族關系內容、特征各有特點。

民族關系作為壹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存在,必然受到所處環境和發展條件的影響、制約。民族關系既是歷史環境和條件的產物和積澱,更重要的是現實環境和條件的壹種折射和反映。

因此, 民族關系在不同的條件下表現的特點也是不同的。私有制社會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以壓迫統治、剝削掠奪、歧視侮辱、壓制同化為基本特征的。

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關系是以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為基本特征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關系, 從性質上說已是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 是以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為基本內容的。

由於它所處階段的局限,又表現出相對的不完善性,表現出它在這壹發展階段中不可避免地帶有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民族團結的相對性、民族間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與競爭的***生性、***同繁榮的初步性等特點。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建立起來的新型民族關系。在中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以後,各民族之間的這種新型關系已經逐步形成。

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擺脫階級剝削制度,產生民族對抗的階級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已成為民族命運的主宰,民族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間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

各民族都統壹在無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政權的領導之下;各民族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各民族的奮鬥目標是壹致的,即***同建設社會主義。

概述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體現,是全社會團結壹致、友愛互助、***同奮鬥、***同前進的新型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確立之後,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發展,主要渠道是: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的經濟和文化,逐步縮短先進民族同落後民族之間的差距。

把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擴展到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通過發揚民主、調整民族關系、進行自我教育,正確處理民族間的矛盾。

經常地廣泛地進行愛國主義、***產主義和民族政策、民族團結的教育,克服各種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殘余的影響,以及壹切不利於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消極因素。

百度百科-民族關系

百度百科-社會主義民族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