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孝文帝改革是怎樣的?

孝文帝改革是怎樣的?

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間是:

公元471年至公元490年,由馮太後主持改革。

公元490年至公元499年,主要由孝文帝主持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

1、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2、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是:

1、推行均田制、三長制和租調制;

2、整頓吏治;

3、遷都洛陽;

4、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

2、促進了北方經濟發展;

3、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擴展資料

改革的歷史背景

鮮卑族是中國歷史上壹個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鮮卑族活動在大興安嶺北端東麓壹帶的壹個分支。拓跋部不斷南遷,在西晉時,部落首領拓跋猗盧因為幫助當時朝廷抗擊劉淵、石勒有功,被皇帝封為代王,建立了代國。但不久,代國被興起的前秦所滅,拓跋部的歷史也暫時的中斷了。

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拓跋部的拓跋珪趁機復國,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並改國號為魏,稱皇帝,史稱北魏。此後幾代北魏統治者都致力於統壹,發動兼並戰爭,先後滅掉了北方的大夏、北燕和北涼,於439年統壹了北方。

五胡亂華以後,終由鮮卑族的拓跋氏統壹華北,建立北魏,其時北魏歷代君主都已重視漢文化之學習。到北魏孝文帝壹代,已有馮太後與朝臣李沖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帝國。由於孝文帝由屬漢族的馮太後撫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即位後才有日後的漢化政策。

在民族征服的過程中,北魏統治者對各族人民實行了民族歧視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在征服戰爭中也常常出現瘋狂的民族殺戮,民族矛盾不斷激化。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雖已日趨緩和,但由於統治階級過度的剝削和壓迫,階級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農民起義年年爆發。

特別是公元445年在陜西杏城的盧水胡人蓋吳領導的起義,發動了十余萬群眾參加起義,北魏政府派出6萬騎兵前來鎮壓,統治者拓跋燾親臨指揮,最終蓋吳被叛徒殺害,蓋吳起義失敗了,卻使北魏統治者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公元471年,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此後,農民起義依舊有增無減,而朝廷殘酷的鎮壓非但沒有平息人民的起義,反而激發了更多矛盾和鬥爭。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馮太後孝文帝先後進行了壹系列的改革,統稱為孝文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