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什麽是夜曲?

什麽是夜曲?

夜曲是浪漫派音樂獨特的體裁,通常是指壹種具有安謐恬靜的氣質和沈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樂短曲,大都為鋼琴曲。最早寫這種作品的,是十九世紀初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菲爾德。菲爾德的夜曲,是壹些優雅的抒情小品,內容多情善感,形式簡單樸素。例如他的降B大調第五夜曲,曲調優美典雅。好象壹首抒情歌曲。全曲只有壹個主題,也就是壹個樂段,末尾用壹連串“半頓音”的短音符作為補充。“半頓音”是音與音之間似斷非斷的壹種演奏方法。每個音保持壹半、休止壹半,叫做“頓音”。每個音保持四分之三、休止四分之壹,叫做“半頓音”。這個曲子的意境,好象在靜靜的夜裏,獨自壹人在念壹首詩,念完以後感到怡然自得;那壹連串“半頓音”的短音符,就表現了這種怡然自得的意態。然後樂曲的主題反復演奏了壹遍,反復時旋律裝飾得更加華麗,好象是把詩再念壹遍,念得更富於抑揚頓挫的變化。

波蘭作曲家肖邦在菲爾德的基礎上,提高了夜曲的藝術水平,擴展了作品的規模,使它能夠表現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和更豐富的意境。拿肖邦的降A大調夜曲同菲爾德的降B大調夜曲作壹比較,可以看出,肖邦受菲爾德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但肖邦所表現的形象要豐富得多,所表達的詩意要深刻得多。壹開頭三個和弦,概括了靜夜深思的意境,象壹句題詩壹樣作為樂曲的開場白。最後又作為樂曲的結束語。全曲包含兩個主題,第壹個主題也象菲爾德的降B大調夜曲壹樣,是壹首抒情詩,好象在寧靜的夜裏,獨自懷想著遙遠的過去,沈浸在又甜蜜、又痛苦的回憶之中。第二個主題很象菲爾德降B大調夜曲的補充部分,也是壹連串“半頓音”的短音符。但在菲爾德的作品裏,這壹部分是不獨立的、補充的形象,而在肖邦的作品裏,則是獨立的、對比的形象。如果說菲爾德的這些“半頓音”的短音符表現了怡然自得的心情,則肖邦所表現的是另壹種完全不同的形象,描寫憂慮和不安在內心滋長,變得愈來愈激動;當第二個主題移高半音,從f小調變為升f小調的時候。這種激動的情緒,逐步達到了高潮。接著,回到了第壹個主題,但靜夜深思的形象,壹變而為心潮澎湃,熱情激動;最後逐漸平靜下來,用開頭三個意味深長的和弦結束了全曲。

肖邦的c小調夜曲也是壹首熱情奔放的作品。第壹部分從斷斷續續的旋律開始,音調富於語言的表現力,象悲傷的獨白。莊重嚴肅而節奏均勻的伴奏,渲染出壹種悲壯的氣氛。中間部分莊嚴緩慢的旋律象壹首宗教頌歌,最初是溫和的,平靜的,象是對心靈的撫慰和祝福。後來逐漸變得剛毅豪邁,雄偉有力,象壹首壯麗的進行曲,其中頌歌的旋律不時和半音階平行八度的快速音群相交替,象在壹種宏偉的力量的推動下前進。這股力量逐漸在壯大,半音階的音群氣勢蓬勃地展開著,達到了高潮,終於變成了嘹亮的、強勁的、振奮人心的號角之音。最後,音樂回到第壹部分,但已改變了原來的形象,速度加快了壹倍,伴隨著原來的旋律的,是豐滿的分散和弦和急促的節奏型;悲傷的獨白變成了焦急不安的、激動人心的語言。在這首夜曲中,音樂形象的發展,是充滿著動力的,富於戲劇性的。

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所寫的配劇音樂中,有壹首“夜曲”,是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之間演奏的管弦樂曲。雅典人伊吉斯要他的女兒赫米婭服從父母之命和狄米特律斯結婚。狄米特律斯是愛赫米婭的,但赫米婭不愛他,而和拉山德相愛。赫米婭的女友海麗娜則單方面熱戀著狄米特律斯。赫米婭和拉山德約好,夜裏在林中相會後,壹同私奔。狄米特律斯從海麗娜那裏得知這個秘密消息後,到森林裏去追趕赫米婭,海麗娜也來到森林裏尋找狄米特律斯。兩對情人因為疲勞過度先後躺在森林裏睡著了。森林裏喜歡惡作劇的仙人迫克,又名好人兒羅賓,把草汁滴在拉山德的眼上,使他醒來後愛上他所見到物第壹個女人、鬧出許多笑話來。

這首夜曲描寫夜晚幽靜的森林景色,只用了木管樂器、圓號和弦樂器。全曲分三個部分,第壹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幽靜而從容的旋律,是由圓號吹出來的。圓號的音色象獵人的號角聲,所以常常用它來描繪森林景色。中間部分由弦樂器和木管樂器發展第壹部分的主題。弦樂器上不斷重復著節奏均衡的三連音音型描寫森林中樹葉瑟瑟作響。等到圓號再壹次吹出第壹部分的旋律時,這個音型繼續維持著,直到最後消失在夜色蒼茫中。

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三首夜曲,也是管弦樂作品。這三首夜曲是三幅色彩鮮明的音畫。第壹首夜曲的標題是《雲》,第二首是《節日》,第三首是《水妖》。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印象派是十九世紀後半葉興起的壹個藝術流派。印象派藝術的特點是著眼於表現壹剎那間的印象,而不是去表現明確的思想內容。印象派作家憑主觀印象去反映現實世界,藝術形象象霧裏看花,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印象派音樂象印象派繪畫壹樣,註重表現自然界光和色彩的變化,從而創造出壹種色調明快、氣韻生動的境界。但其中藝術形象的輪廓是模糊不清的。印象派音樂家當然不能象印象派畫家那樣直接利用外光來描繪對象;所憑借的主要是和聲跟配器的手段,即利用音色跟和聲色彩的明暗變化,以及疏密濃淡的變化,來體現光和色的變化。

第壹首夜曲《雲》是描寫雲彩的變化的。雲彩是五光十色,變幻不定的。所以這個題材很適合印象派的藝術趣味。據德彪西自己的解說,這首夜曲所表現的意境是:“單調的天空景色,和浮雲的莊嚴緩慢的運動,浮雲逐漸化為略帶乳白的灰色。”雲彩的變化,是通過音色跟和聲色彩的變化來表現的。這種變化,是壹種微小而細致的色調變化,這裏沒有形象的鮮明的對比,也沒有完整的旋律結構;各種不同音色的獨奏樂器所奏的旋律片段,是用來表現色彩的變化的。總之。這首夜曲所表現的,不是壹幅輪廓清晰的自然圖景,而是壹種氣氛,壹種色調,壹種朦朧飄忽的意境。

德彪西的第二首《夜曲》是《節日》。音樂所表現的,不是壹幅生氣蓬勃,栩栩如生的節日風俗生活圖景,而是冷眼旁觀者所見的節日景象。按照德彪西自己的解說,這個曲子所表現的意境是:“大氣中無休止的舞蹈節奏,點綴著突然的閃光。這裏也有壹個偶然的行列(壹個眩人耳目的幻象)在從頭到尾走過去,混雜著虛無縹緲的幻想;但不間斷的節日的遠景仍在繼續,其中音樂和閃光的塵埃混合在壹起,參與到宇宙萬物的節奏中去。”音樂所表現的,是隔了壹層簾子所看到的節日景象。但見空氣中的閃光、飛揚著的塵土,幻象似的行列壹閃而過。但比起作者的其他作品來,音樂形象的輪廓還是較為清晰的:其中有比較完整的旋律線,有相當鮮明的舞曲節奏,也有比較明朗的形式結構,兩端部分活躍的三拍子律動和中間部分輕盈的兩拍子律動形成了生動的對比;在壹定程度上,還是表現了壹種生氣盎然的意境,只是霧中看花,總隔著壹層而已。

這首夜曲所用的樂器,除了第壹首夜曲的木管樂器、圓號、定音鼓和弦樂器外,增加了小號、長號、大號、豎琴和鼓、鈸等打擊樂器。打擊樂器是作為節奏性樂器來使用的,銅管樂器不是用來加強音量,而是用來豐富音色。如圓號時常吹阻塞音和半阻塞音,小號時常加弱音器,造成壹種朦朧的音色。

德彪西的作品大都表現靜態的意境,其中音樂形象是迷離恍惚,懶懶散散的;而少數表現動態的意境的作品,則有較多的生活氣息,《節日》這首夜曲就是表現動態意境的典型的例子。

第三首《夜曲》——《水妖》在管弦樂隊中加進了不唱歌詞的八個女中音和八個女高音,從而渲染出更加豐富的色彩。 按照德彪西的解說,音樂描繪了“海洋和它變化無窮的節奏;從月光照耀的波浪中傳來了水妖的神秘的歌聲”。

無詞歌是壹種宛如歌曲的抒情鋼琴小曲。其中包含壹個歌曲性質的旋律和相應的伴奏部分。無詞歌和夜曲的性質比較接近。上面講到的菲爾德所作的夜曲,有壹首就曾經稱為無詞歌。無詞歌的名稱,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所創用的。無詞歌沒有歌詞,但門德爾松認為他所作的無詞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比歌詞還要明確。他曾在壹封信裏說:“如果妳問我:當我寫作無詞歌時有什麽想法,我說:‘就象無詞歌所表現的那樣’,雖然寫作某幾首無詞歌時,在我心中有明確的詞句,但我還是不想把它告訴任何人,因為文字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並不是相同的,只有無詞歌本身可以對於每個人說出同樣的話,喚起同樣的感覺。”門德爾松常常把他的無詞歌寄給家人,來代替文字表明他的思想感情狀況。有壹次,他把降b小調無詞歌的初稿,寄給姐姐方尼說:“當我收到妳的壹半懷念、壹半愉快的來信時。我的心情是這樣的。”降b小調無詞歌通過奔放的旋律和活躍的節奏。表現出壹種興奮、激動的情緒。音樂包含兩個不同的段落。按“壹、二、壹、二壹”的次序交替著,最後壹段從小調轉入大調,表現出得到安慰的明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