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過去是什麽樣子?我們當下以及未來需要壹個什麽樣的世界
持樞
:什麽樣的人眼裏,能看到什麽樣的目的。
?過去,現在,未來的世界?
1.過去的世界,關鍵詞:自然資源匱乏和信息匱乏
從遊牧-農耕社會,人口增長,為了使人們團結,產生了兩種形式,壹是神話傳說,壹是社會分工。人們不再是同質性的機械團結(強扭帶的聯系),而是互補性的有機團結(關系松散)。
2.現在的世界:這是壹個人人都可以被操控的世界。
關鍵詞:互聯網 科技 手機娛樂
我們由信息匱乏轉向信息過剩,大家的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世界轉向經濟利益,由此網絡巨頭公司掌握大家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經過算法設計,讓人們更沈迷網絡世界。
建議:首先妳要分的清主次,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掌握主動權。其次,妳要比算法更加了解妳自己,妳要了解妳使用網絡的目的,不然這不是妳在享受服務,而是妳變成了他們的產物。最後,減少手機使用時間,多關註身邊的人格環境。
3.未來的世界 關鍵詞:人工智能,化學和神經科學在快速發展
未來的趨勢是人的情緒和心理被解釋,人們不在迷信個人自由意誌。同時人工智能在快速發展,越來越接近人類,我們和機器相比區別在哪裏呢?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使更多人類失業,改變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當人類沒有工作,不再參與社會分工,那經歷過教育之後,人們進入社會將如何找尋自己的意義?
本意是不用拘泥形式,關鍵在看問題的角度和態度,所以爭論這種問題其實沒什麽價值
很害怕現代生活就是被高層的人支配的生活。辛苦的工作由高層分配給了妳,妳又會接受“累了就娛樂下放松自己”的消極暗示在工作空閑跑去給娛樂行業創造利潤,最終自己只是被各方壓榨自由的對象,無謂的度過壹生成為只是社會的消耗品。
如果追求不無謂的人生,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很多,只是看妳怎麽看了。有人要當變態罪犯,有人要當原始人,有人要當登山者,有人要穿越南極,有人要嘗遍du萍,有人要當冠軍,有人要守衛自己宗教的神。
其實就是這樣,因為現在是資本世界,我們無產階級,準確來說,就是工具人,我們只能盡力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
從前,人們相信點石成金的童話,可以給善良貧窮的牧羊人改變命運的力量,可科學告訴人們不可能。人們相信月亮上有美麗的嫦娥,給夜晚迷途的人們照亮回家的方向,可科學告訴人們那裏荒涼壹片。人們相信世上有壹位偉大的神靈,那裏是壹切終極問題的答案與歸宿,可科學卻無法證明他的存在。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連相信自己都變得困難起來------那不過是各種化學物質,神經,基因,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歷***同作用的結果罷了。到頭來,科學也沒有改變什麽,它只是把事物真實的壹面展示了出來而已。
倘若科學出現之前我是自由的,那豈不是“神秘=自由”?直覺上會給人這種感受,但邏輯上不是。而且我也不認為自己是不自由的,從壹個角度看,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從另壹個角度看,它們都是a part of me而已。我很慶幸,正因為它們如此復雜,才造就了獨壹無二的我和其他人。如果我喜歡壹個人,那是多巴胺作用還是超脫於物質之外的事物作用又有什麽關系呢,能被解釋又怎麽樣呢?正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發生了這樣的偶然才顯得難得可貴。被科學祛魅後的世界或許不再神秘,但壹樣可以浪漫。
科學出現以前,我們壹直是籠中鳥而又不自知,蜷縮在小天地裏自認為自由。後來,科學告訴我們牢籠的存在。我們開始焦慮,開始恐慌。可總有壹天,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即是小鳥,也是牢籠。那麽,牢籠之外還會有更廣闊的天地和自由。
至於ai,或許給定壹個框架,依靠算法和強大的計算力,ai能在這個框架內超過人類。比如圍棋就是,幾條簡單的落子規則和勝負判斷組成的框架。ai能在壹分鐘內的自我訓練局數就超過了職業棋手壹輩子所下的圍棋局數了,人類自然不可能贏過ai。但這是建立在二元的價值判斷之上的,跳出這框架,ai也無法明白。圍棋只有勝負嗎?恐怕任何壹個會下圍棋的人都不會作出肯定的回答吧!ai作曲,我之前也聽過。說實話,很厲害,通過學習人類曲譜就能寫出不錯的曲子了,可依然不能跳出人類給定的框架。學習巴洛克就只能寫出巴洛克風格的曲子,但人類卻能從巴洛克發展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實驗音樂。ai能模仿莫紮特,但無法變成貝多芬,能模仿莫奈,但無法變成畢加索。
up後面說的話給了我靈感,或許正是由於人類是不完美的。因為完美壹定是個有限的概念,而不完美才是無限的,有限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對錯。在壹個框架下的錯誤,也許就會發展出壹個新的框架。雖然犯錯在大多時候帶來的只有麻煩,但往往也是靈感的來源。而且ai活在數字世界中,人類活在真實物理世界中,這兩個世界的信息量不是壹個量級的。畢竟,還沒任何壹臺計算機可以完全模擬壹個哪怕最簡單的細胞的生命活動。
by the way,探索客觀物質世界本是哲學的目標之壹,哲學利用抽象和邏輯推理進行推導。後來科學在此基礎上運用數學進行量化的分析,運用實驗驗證是否正確。可以說哲學孕育了科學,而科學找到了壹條最適合的道路,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哲學應該感到很欣慰才對。不僅如此,哲學還能從此抽身,去關註物質世界以外的其他問題,在其他領域繼續發光發熱。所以,我認為時代從未拋棄哲學,科學也從沒xx過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