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古淮河大橋
據說,該橋景觀設計出自於我母校淮陰師範學院的顧衛國教授團隊之手。在景觀設計中,他們主要圍繞“古淮河”這個主題來做文章,以淮鳥、水波浪、鎮淮鐵牛和稻麥谷穗等“淮”字元素來充分展示淮安地區古淮河的地域特色。
走近古淮河大橋,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立於橋梁南北四角的四根大景觀浮雕柱,以及這四根浮雕柱頂端的四只金光閃閃的“淮鳥”。
這四只淮鳥均由貼金青銅雕塑而成,每只高3.5米,呈展翅飛翔的雄姿,寓意位於古淮河兩岸的淮安市如金色淮鳥,壹飛沖天。
據考證,在甲骨文中,"淮”是由飛鳥與河川的兩個圖形構成的,"淮"的字源含義為水邊的鳥。相傳,在淮河之畔有壹種鳥鳴叫時發出悠長的“淮"字聲音,儷音婉轉,響徹水岸,因此這種鳥便被人們稱之為"淮鳥"。
後來,大禹治水來到淮河流域,他就以此鳥名稱來給淮河命名,稱淮鳥聚集的這條大河為“淮”河。大禹治水成功後,"淮鳥"便也成為了淮河水邊的吉祥鳥。
四根景觀柱分立於大橋南北兩端的兩側人行道的四角,每根景觀柱高六米、寬兩米,每根景觀柱正方體四面分別設置有花崗巖材質的主題浮雕,四根四組,***十六幅。這四組浮雕主題分別是:源遠流長、黃淮水患、千年治淮、古淮新貌。
“源遠流長”主題浮雕位於大橋東北角景觀柱上,這組浮雕主要表現的是淮河文化的歷史源脈,以及淮河流域中古淮安地區的燦爛文明。內容呈現出了周幽王淮水邊鐘鼓宴樂、周王子喬在缽池山煉丹得道等歷史傳說故事,以及古淮河流經盱眙縣、洪澤區、淮陰區、淮安區、漣水縣等區域留下的歷史文化遺存。
“黃淮水患”主題浮雕位於大橋西北角景觀柱上,這組四幅浮雕展現出了黃河奪淮入海泛濫成災的民族悲歌。畫面再現了黃河決堤、泛濫奪淮給蘇北平原上老百姓帶來的淒慘景象,主要描繪的是水漫泗州城那場浩劫。
“千年治淮”主題浮雕位於大橋東南角景觀柱上,這組四幅浮雕展現了淮河兒女千年治淮的民族史詩。畫面展示了兩淮先民修築高家蘆葦堰;漢代陳登修築捍淮堰;明代陳瑄開鑿清江浦,潘季馴修築高家堰;清代靳輔護堤,張鵬翮鑄造鎮水鐵牛;新中國成立後,沿淮群眾在“壹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下千軍萬馬“上河工”,修建閘壩、水庫,擴大入江、入海水道等重大治淮歷史事件。
“古淮新貌”主題浮雕位於大橋西南角景觀柱上,是當今淮安河清海晏、日新月異的真實寫照。這組四幅浮雕依次展現了現在淮河流經盱眙、洪澤、淮安城區、淮陰區、漣水縣的沿岸秀美風光,以及淮安水上立交、三河閘、二河閘、高良澗船閘、楊莊閘等淮安境內的控淮閘壩等景觀。
除了大景觀柱上刻有栩栩如生的浮雕外,觀橋兩側的欄桿,這上面也刻有浮雕,每根欄桿柱上的浮雕都有三部分組成。橋中線南北兩側欄桿柱上的浮雕又有不同,南邊兩側的上、下兩部分浮雕為稻穗圖案,北邊兩側欄桿柱的上、下兩部分浮雕為麥穗圖案,欄桿柱中央部分間隔設置有“淮鳥”和“水波浪”的圖案。
橋南北兩端欄桿柱上的浮雕分別采用“稻穗”、“麥穗”兩種不同的圖案,這大概體現了淮安地區以及古淮河橋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在我國,南方農植物以稻為主,北方農植物以麥為主,而淮安地區處於南北地理分界線的淮河兩岸,這裏是天然的魚米之鄉,這裏既有稻,也有麥,淮安人壹日三餐帶有明顯的南北交融特點,中午喜食米飯,早晚愛吃面食。因此古淮河大橋上這種“南稻北麥”的裝飾形式,也反映出了淮安地區特定的地域文化、飲食文化和植被文化。
除了橋上的金色淮鳥和那些栩栩如生的浮雕外,站在橋兩側中間的半圓形觀景臺向橋下看去,還會看到兩個主橋墩東西兩側的臨水平臺上“蹲”著四頭鎮水鐵牛。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河督張鵬翮於公於1701年端陽節午時在洪澤區高良澗著工匠鑄造鐵牛16頭,將這些鐵牛分別放置在洪澤區的夏家橋、茆家圩、高良澗、龍門壩,以及漣水縣茆良口、淮陰區高堰壩、響水縣馬家港(原廢黃河入海口處,又叫大通口)、清江浦、清水塘、中河(康熙25年靳輔經宿遷、桃源到清河仲家莊開的新河)、談家莊、戚子堡、清口、郭家嘴、高郵市馬棚灣的清水潭、江都市邵伯更樓等險要工段,以鎮淮河、大運河和洪澤湖的水患。置於廢黃河和裏運河堤岸的7頭鐵牛,現在只剩下裏運河邵伯古鎮和高郵的兩頭了,而置於古淮河上的鐵牛早已不見了蹤影,如今也只能從這古淮河大橋上的仿制品中依稀可見了。
這置於古淮河大橋主橋墩上的四頭鎮水鐵牛象征著淮河兩岸的人民勤勞、勇敢、堅韌、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治淮精神,並帶有淮水安瀾的美好寓意。
如今,近觀古淮河大橋的瑰麗景觀,我在贊嘆母校老師這精美的古淮河大橋設計的同時,更為作為淮河兒女具有這些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自豪,願淮鳥常鳴送吉祥!願淮水長流永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