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貓貓、俯臥撐的由來和意思
壹種是常見含義,壹種是網絡含義。
躲貓貓常見含義:是壹種兒童遊戲,亦稱摸瞎子、捉迷藏。兩千年前即流行於希臘,蒙住壹人雙眼,把他轉得不辨方向,然後大家向他這個「瞎子」呼喊取樂,蒙眼者追捕,眾人躲閃,這種遊戲在中世紀為成人遊戲。可以選定壹個範圍,壹個人先蒙上眼睛數到壹百,其他人在這段時間找到壹個地方躲藏,時間到後那個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為下壹輪找的人,娛樂性很強。
躲貓貓網絡含義是指在特定場所發生的暴力行為,負責人為了規避法律責任的壹種托詞。特定場所壹般是指監獄、看守所、勞教所、警察的刑訊室等公眾場所,同時負責人壹般也是特定的。躲貓貓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源自於2009年2月12日雲南省普寧縣警方的用語。
事件背景:
雲南省24歲的玉溪北城鎮男子李喬明因盜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關押11天後死亡。晉寧縣公安機關給出的死亡答案是,當天李喬明受傷,是由於其與同監室的獄友在看守所天井裏玩"躲貓貓"遊戲時,遭到獄友踢打並不小心撞到墻壁而導致。面對這個答案,家屬們卻認為太過牽強。
醫生給出的死亡證明是:"重度顱腦損傷"致死。
死者頭部左後方有壹個大約5厘米的傷口,而在李喬明的左太陽穴附近,壹塊腫起來的頭骨清晰可見。而在醫院提供的壹份X光片上,同樣可以看到李喬明受傷的顱骨上,有明顯的骨裂現象。
躲貓貓新舊兩解的區別:
壹個是大人遊戲,壹個是兒童遊戲
壹個能死人,壹個能娛樂
壹個在監獄、看守所裏玩,壹個在學校、公園裏玩
壹個是有的可隨便玩,壹個是隨便哪都可以玩
壹個是要掉腦袋的,壹個不是要動腦袋的
壹個歸政府司法部監管,壹個歸政府教育部監管
壹個是虹口白牙任意說,壹個是白牙虹口笑開顏
壹個是草菅人命彩旗飄飄,壹個是紅旗高掛喜笑怒罵
躲貓貓網絡含義出處:玉溪男子被拘半月死亡 警方稱死於“躲貓貓”
參考資料:
躲貓貓事件
“躲貓貓”,是個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遊戲名稱,但它有可能成為“2009年度網絡第壹熱詞”。
什麽是躲貓貓事件
而躲貓貓這個詞之所以在網絡熱議,是因為,日前雲南壹青年李喬明在看守所因與同監室的獄友玩“躲貓貓”遊戲時,因為蒙著眼被獄友踢打後撞到墻壁受傷,不治而亡,此事披露後在網上引發熱議,成千上萬的網友跟帖,對此紛紛發表看法,指出“躲貓貓”致死人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力、“躲貓貓”實在太危險了。還有壹些網友把這件事和去年的“俯臥撐”、“打醬油”事件聯系起來、將俯臥撐、打醬油、躲貓貓稱為中國武林三大頂尖絕學、而“今天妳躲貓貓了嗎”壹時成為網絡流行語。對此,媒體也紛紛質疑政府公信力、群眾知情權等等。
但是,就在昨天中***雲南省委宣傳部在網絡上發布公告,邀請網友和社會人士參與"躲貓貓"事件調查,並讓網民任調查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昨晚6點左右,由於報名人數太多,省委宣傳部臨時決定,把參加調查的網友和社會各界代表的人數從4人擴編到10人。
壹些網民認為,就此事組成調查委員會並邀請網友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參加,可算是黨委、政府工作的壹大進步,說明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受到了高度重視,產生的調查結果也能令人信服。也有網民表示,這是個創舉,但效果如何還要看具體的調查過程以及調查結果是否真正做到了透明化、公開化。
2月20日北京電視臺《北京您早》播出躲貓貓事件視頻。
俯臥撐,流行網絡用語,壹般表述為“做俯臥撐”或“我是來做俯臥撐的”,源於某個新聞事件(詳見相關新聞), ",表達了對時事不關心、不評論,只做自己事的態度。來歷:流芳苑主”網友在2008年7月1日19時59分發表了《吃面要吃雪菜肉絲,運動要做俯臥撐!身體倍兒棒!》的帖子,這是網絡上最早惡搞“做俯臥撐”的帖子。接著網友紛紛效仿惡搞“做俯臥撐”。
俯臥撐事件是說壹個女的,某天忽然掉在河裏演死了,死之前據說和某壹貫橫行霸道的高幹子弟有糾纏和沖突,而且她死的時候那個高幹子弟也在場。而官方調查後的解釋是這個女的是清風朗月般自殺的,自殺前這個高幹子弟還在邊上做了3個俯臥撐,誰知那女的不知受了什麽刺激,忽然大呼壹聲我去也,然後就跳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