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網絡傳播的新特征包括哪些
2011年7月23日發生溫州動車事故後,第壹個發出消息的是網絡ID為“袁小芫”的微博網友,她在事故發生4分鐘後發出了第壹條微博,比國內媒體在互聯網上的第壹條“列車脫軌”報道早了兩個多小時;2010年8月8日淩晨,假期回家鄉的重慶理工大學學生王凱用手機在微博上發布了壹條19字信息,成為最先向外界發布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的消息;而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膠州路大火事件,也由微博最先傳播。其傳播速度之快讓其他傳播媒體不得不退居其後。
由於微博短小,發送信息方便,每個博主都有可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中心和新聞的源頭,這直接改變和顛覆了原有的信息傳播和輿論傳播的模式。此外,微博對信息的傳播是幾何級的,其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十分驚人。比如“微博女王”姚晨的粉絲超過1700多萬,即使只有1%的粉絲轉發她的微博,也可達到17萬條;而這些粉絲也有自己的粉絲,如此廣大的傳播空間和效應不能不讓人吃驚。
2.微博漸成突發事件傳播的輿論中心
當人們還在分析微傳播能帶給我們什麽時,微博已經悄然地成為傳播的輿論中心。微傳播利用微博快易廣的優勢,在壹次次突發事件中顯示出強大的力量。據統計,96%的用戶表示會通過微博了解大事件、突發事件的情況和發布觀點。2010年被稱為“女廁攻防戰”的微博直播,是當年威力顯現最突出、影響最始料未及的事件,在這壹事件中,大批學者、記者、律師、其他拆遷戶和網民都紛紛加入微傳播的行列,直接推動了事件的升級甚至轉向。
3.傳播群體年輕化
由於微傳播技術的先進性及使用方式的特殊性,我國微博客戶年輕化特征明顯,20歲~30歲之間的年輕人占到總體用戶的52.6%,遠高出在這壹年齡段的全國網民比例。其中,學生和職場人士這兩大群體是主力用戶,分別占29%和17%,63%以上的微博用戶有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年輕的用戶們往往更具有激情,且好奇心強烈,更願意探究事件,微傳播的方式契合了年輕人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需要,他們通過飛信、QQ、微信等傳播工具隨時隨地傳播新鮮事件,得心應手地上傳圖片視頻,真正做到圖文並茂,即時滾動更新。
4.傳播影響力大
微傳播大力量。無數小人物以微形態和微行動參與到傳播中來,他們發出的聲音低調卻有力,最終凝聚成不可小覷的力量。郭美美事件將中國慈善機構的公信力推到了旋渦中心;藥家鑫案引發了壹場關於罪與罰、貧與富、情與法的爭議;四川會理縣政府網站發布官員視察的“懸浮照”後不得不公開道歉;浙江寧波機場“讓領導先飛”引發網民對官僚主義的不滿和討伐;中石化廣東公司天價購茅臺的發票被發到微博後,將其壹把手拉下馬……微傳播成為壹場全民參與的傳播,因為其快易廣的特征使其影響力越來越大。當數億用戶(僅新浪微博註冊用戶就突破2億)集體圍觀並發聲,其強大影響力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