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為什麽稱何振梁為“奧林匹克老人”

為什麽稱何振梁為“奧林匹克老人”

說起2008北京奧運會,不能不提壹個名字——何振梁。已經79歲的何振梁,被稱為“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推動者,中國體育事業的見證者”。他現任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

  這是壹位慈祥睿智的“奧林匹克老人”。

他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兩次擔任申奧投票中方陳述人,是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誌性人物。他在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威望和影響,他的經驗和出色的語言能力,為北京申奧的成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99年6月,他第四次被全票選進“國際奧委會內閣”,已任奧委會執委12年。這是中國人在這個國際體育組織中所擔任過的最高職位。近半個世紀,他經歷和參與了中國體育外交史上若幹重大事件,後十幾年進入國際體壇領導層,直接參與和領導了世界體育事業。他兩度被德國體育周報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體育領導人之壹”;1993年被亞奧理事會授與奧林匹克勛章;1999年年底,奧林匹克論壇在世界199個國家和地區的奧委會進行20世紀五大體育領導人評選,何振梁是前30位入圍人選,亞洲入圍的僅有4人。

他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稱“他是我最親近的朋友,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投入是出於對奧林匹克憲章的忠誠,對他祖國的忠誠”。

對奧林匹克和祖國的深情與忠誠,刻寫在他所走過的每壹行腳印裏。

永遠的北京,不遠的奧運

1981年10月,何振梁當選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由於他的正直、樸實、坦誠,很快成為許多委員的好朋友。1985年6月,他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執委,是中國進入世界體壇的第壹人。

1990年7月,鄧小平在視察北京亞運會新建的體育設施時,對北京市和國家體委的負責人說:“妳們對申辦奧運會下決心了沒有?為什麽不敢幹這件事?”9月22日,亞運會開幕之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在接見薩馬蘭奇時,正式把我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願望告訴了薩馬蘭奇主席。

此時離1993年9月奧委會投票選定舉辦國城市,只有短短的3年。對何振梁來說,這是他壹生中最大的願望。而正是在1993年,他升任為國際奧委會第壹副主席,運用這個有利地位,他精心地準備,開始決定性沖刺。壹切的壹切,為了申辦。

他曾從北京飛到巴黎,與壹位委員吃完午飯剛談完,便匆匆往回趕。也曾用壹天半時間往返,只為到菲律賓與那裏的委員***進晚餐。粗粗算來,申辦期間,他的飛行裏程大約為64萬公裏,繞了地球16圈。為了做委員夫人的工作,他的妻子梁麗娟也作為公關聯絡部顧問參加申辦,兩人常常壹起奔波。到秘魯去展開工作,當時秘魯首都恐怖活動猖獗,他們所住旅館對面高層大樓的玻璃已被完全炸飛,旅館門口時刻部署著防暴部隊。到阿爾及利亞,那裏的委員為何振梁定了壹個旅館,我使館的同誌說,這家旅館已接到可能要爆炸的警報,建議他換個住處。何振梁沒有同意,認為這樣做對那位委員不尊重,就堅持住下了。到危地馬拉,那裏的委員竟親自駕駛自己的壹架小飛機載著何振梁飛越壹座火山口……由於總在外奔波,出現什麽樣的事都是可能的,他們夫婦就給兩個孩子留好了短信,寫上最簡短的告別囑咐,讓孩子在父母萬壹回不來時再拆開……

梁麗娟利用壹切機會,做委員夫人們的工作,成為她們的好朋友。在北京,有時壹天要陪同夫人們兩次去頤和園參觀。她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寫了大量文章宣傳申辦,翻譯了薩馬蘭奇的傳記。在國外為了讓丈夫睡得好壹些,她就躲到衛生間寫作。

91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各有不同的政治態度、文化背景、愛好和信仰,那是91把鎖,要有目的有目標地認準、說服、把它打開。我們主要的支持者是亞、非、拉美第三世界的委員,而悉尼的支持者是歐、美、大洋洲的委員。憑著何振梁和其他方面的***同努力,原來主意不定的委員,最後決定把票投給中國。

1993年9月23日,決戰蒙特卡洛的時間到了。這天,下著大雨。

壹早起來,梁麗娟先給丈夫服下防止心臟發病的藥,又把藥裝在他的口袋裏。還不放心,早在前壹天就把藥交給了和他們交情深篤的日本委員豬谷。何振梁檢查了壹下帶到會場去的文件,最重要的是陳述報告,帶好筆,出門,登上大轎車向會場駛去。

會議開始,按抽簽順序,柏林、悉尼、曼徹斯特、北京、伊斯坦布爾依次向奧委會全會做申辦陳述報告。北京的陳述是下午第壹個。北京代表團的所有發言,由何振梁親自用法語和英語交替串聯。首先,是他深有感情的開場白:“1981年,當我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並莊嚴宣誓——我願意竭盡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的時候,我心中升起壹個願望,就是看到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在我的祖國——中國舉行……”

所有陳述結束後,開始秘密投票。第壹、二、三輪,北京的票數都比悉尼多。第三輪時,曼徹斯特也被淘汰,何振梁清醒地估計到,曼徹斯特的支持者大多會轉而支持悉尼。晚8時,最後壹輪投票結束,薩馬蘭奇打開信封宣布:“勝利者是悉尼。”

45票對43票,僅僅兩票之差!如果不是西方強大的政治壓力和聯手對付中國,如果不是競爭對手明目張膽收買拉票,壹直領先的北京壹定會獲勝。澳大利亞的委員高斯珀在投票之後說了壹句饒有意味的話:“可能有些同事在把票投給悉尼的時候,心裏想的是北京。”

何振梁心中的痛苦,是不用說的,無論任何人用任何話語來安慰。波多黎各的委員緊握著何振梁的手說:“妳的話打動了我的心,我知道當妳微笑著向悉尼致賀時,妳的內心在流淚。”回到賓館,深夜,北京的女兒哭著打來電話,說:“爸爸媽媽,我愛妳們!……”放下電話,何振梁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

但是祖國理解他。中央領導李嵐清給他的四個字是:“勞苦功高”。回到北京,走下飛機的時候,在1500多歡迎的人群中,他看到了壹條最醒目的橫幅,上面赫然寫著:“永遠的北京,不遠的奧運!”他把淚水同這條標語壹起,牢牢珍藏在了心底。

他在尋找壹雙眼睛

2001年7月,72歲的何振梁和北京奧申委的同事們飛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代表中國踏上了第二次申奧的旅程。7月13日,何振梁稱為“終生的夢想”終於來臨。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全會上,北京以超出第二名34票的高票數,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舉辦權。

那壹刻,這位睿智的老人眼前模糊了,他似乎看見了另壹雙眼睛——是的,那是老領導、老體育工作者榮高棠的眼睛——8年前的1993年,榮高棠在蒙特卡洛申奧的決戰之夜,那失落的眼神如同刀子,剜痛了何振梁的心。這心,揪了8年,痛了8年!

莫斯科申奧成功歸來,在北京首都機場,飛機剛剛停穩,何振梁的眼睛就透過舷窗向外張望。是的,他在尋找8年前的那雙眼睛!

榮高棠來啦!真的來啦,親自來機場迎接他。何振梁壹下飛機,就和榮高棠緊緊擁抱在壹起。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激動得頓時無語,只任憑淚水在飛!

2008年,“不遠的奧運,永遠的北京”,誰能想到它的實現就在今天!今天的何振梁老人,為北京奧運會更加忙碌。是的,他用壹生,刻寫在奧林匹克旗幟上的聖潔和忠誠,多麽動人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