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封鎖政策的事件始末
大陸封鎖政策的形成
歐洲戰爭期間,英國和法國始終是對立的雙方。英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牢牢地控制著制海權;法國則擁有壹支強大的陸軍,這支軍隊在歐洲大陸曾經所向披靡,取得巨大的勝利,然而卻無法跨越英吉利海峽去擊敗它的主要對手。這壹時期,英法之間除了海上和陸上斷斷續續的、規模不大的戰鬥外,主要是經濟戰。
歐洲戰爭開始後,英法兩個主要交戰國的經濟鬥爭便隨之而起。英國利用海上優勢控制著制海權,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允許有限制的中立貿易。即給中立國頒發特許證,允許中立國船只在西印度群島裝貨後,運到中立國本土,然後可以輸出到任何國家。這樣,英國就在保持對殖民地產品壟斷權的同時,把中立國變成了它的幫手。
法國工商業由於受到英國商品的競爭,企業家們大聲疾呼,禁止英國貨入口。法國吉倫特派首領布裏索認為:英國的經濟依賴於貨物的出口,因而對帝國的沈重打擊莫過於對它關閉法國這個最好的主顧的門戶。1793年10月,法國政府宣布禁止英國商品進口,中立國船只裝運的敵貨為合法捕獲品。但是,法國不久就感到殖民地產品和原料的缺乏,因而不得不對中立國重新開放了港口。英國商品很快就出現在法國市場,使最初的封鎖成為壹紙空文。
1797年10月,法奧《坎波福米奧和約》簽訂後,第壹次反法聯盟瓦解。但英國仍然是法國的主要敵人。法國督政府再次重申禁止英國貨物入口,宣布:凡是中立國船只運載的任何英國產品,或在英國港口停泊過的船只,均被視為合法的捕獲品。但是,貨物的走私仍在猖狂地進行,中立國的走私船供應糧食給安第列斯群島和西屬美洲,把木材和谷物運往英國,英國的工業品仍然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1792年,法國和荷蘭兩國進口了英國出口貨物的百分之十八,1800年仍占百分之十二。這壹切使督政府充分意識到,法國要想貫徹壹項行之有效而又可以接受的封鎖政策,僅僅限制英國商品進入法國市場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對英國關閉整個歐洲大陸市場。這樣,大陸封鎖政策的苗頭便開始顯露出來了。
歐洲戰場的局勢加速了大陸封鎖政策的實施。1799年,拿破侖登上法國統治者的寶座,與反法聯盟重新開戰。1802年,《亞眠和約》簽訂後,法國和歐洲各國暫時休戰,而英法兩國卻沒有放棄打擊對方的念頭。1803年,當戰爭又起後,拿破侖控制了意大利、荷蘭和西班牙的港口。英國通過漢堡、不來梅和呂貝克把貨物滲入到中歐和法國本土。拿破侖則占據了英國王室領地漢諾威,並以此為據點幹擾漢堡、不來梅的貿易,捕獲這些地方所有的英國船、貨物和水手。英國對此立刻作出反應,1804年,英國封鎖了易北河(漢堡)和威悉河(不來梅);宣布所有的英吉利海峽和北海上的法國港口都處於被封鎖狀態。
1805年10月,英國海軍納爾遜艦隊在地中海的特拉法加角重創法國艦隊,同年12月,拿破侖在奧斯特裏茨大敗俄奧聯軍。奧地利求和,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拿破侖控制下的德意誌十六個小邦組成的“萊茵同盟”成為法國的附庸。1807年,法國又恃戰爭的勝利分別與普魯士和俄國締結了《提爾西特和約》。普魯士失去了二分之壹的人口和國土,並賠款裁軍;俄國被迫與法國結盟。
至此,反法聯盟的主要成員國,奧地利被降伏了,普魯士躺在了法國的腳下,俄國加入了拿破侖的大陸體系。拿破侖控制了整個西歐和中歐。然而,法國的主要對手英國,不僅未受到沈重的打擊,而且還牢牢地控制著制海權,維持著“鯊魚”的形象。拿破侖在軍事上不能有效地迅速地擊潰英國的情況下,傾全力加強大陸封鎖,他橫下壹條心,要把大陸封鎖轉變為戰爭的武器。
封鎖與反封鎖的較量
拿破侖曾經說過:“ 我做的壹切,是我應該做的……我就是壹切。”
拿破侖受到中歐戰爭巨大勝利的陶醉,認為自己的意誌可以決定壹切。“大陸必須制服海洋”,這是在歐洲戰爭中拿破侖立下的誓言。按照拿破侖的邏輯,就算英國控制了海洋,他卻統治著大陸,而大陸作為豐饒多產之地,是必然要制服空蕩無物的蒼茫大海的。同時,他還認為,英國的經濟實力是建立在信貸和對外貿易上的,壹旦切斷英國同歐洲市場的聯系,就能從經濟上卡死英國。基於這樣的估計,拿破侖連續作出了戰略上和策略上都是錯誤的,甚至是狂妄的決策。
1806年11月,拿破侖乘法軍在普魯士所向無敵的形勢,在柏林頒布了“大陸封鎖令”,宣告對英國工商業進行壹場公開的、無情的戰爭。他宣布:“大不列顛諸島處於被封鎖狀態”;“凡與大不列顛諸島的壹切通商以及壹切通訊均禁止之”;“凡直接來自英國港口或英國殖民地的船舶,或曾經過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船舶,壹概不準進入歐洲大陸的任何口岸。”這個對法國、意大利、瑞士、荷蘭和萊茵同盟都具有約束力的諭旨,構成了拿破侖大陸封鎖政策的基本內容。
拿破侖在柏林的挑戰,很快遭到英國的反擊。1807年,英國樞密院先後發布了二十四個諭令:禁止中立國家與敵對英國的國家進行海上貿易,中立國家的船只必須駛進指定的英國港口接受檢查,繳納關稅,領取特許證。英國從海洋包圍大陸,截擊法國和中立國商船,封鎖法國及其盟國港口。與此同時,英國還通過走私向歐洲大陸甚至法國推銷商品,打破大陸封鎖。英國在靠近法國海岸上建立了壹些倉庫,如北海中的赫爾果蘭島,人們稱之為“小倫敦”。1808年8月至11月,有120艘英國商船在此靠岸,每年進港的商品達到800萬英鎊,然後再轉運到法蘭克福、萊比錫,甚至波蘭、俄國等地。此外,波羅的海的哥德堡、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撒丁島、西西裏島、馬耳他島等都成為了英國的走私基地。
此時的拿破侖帝國處於極盛時期,豈能容忍英國的海上反封鎖。拿破侖壹面下令疏浚港口,建造船只,加強海防,同時於1807年和1810年又分別簽署了《米蘭敕令》和《楓丹白露敕令》,頒布了更加嚴厲的封鎖措施。規定:“不論任何國籍的船隊,如果服從英國軍隊的檢查,或同意開往英國,或向英國政府繳納任何稅款者,喪失其國旗所給予的保護,成為合法的捕獲品。”“凡在大陸發現的壹切英國貨物,必須焚毀。”
拿破侖的封鎖措施進壹步將英國關閉於歐洲大陸之外,中立國的國旗再也不能保護商品,商業封鎖變成了戰爭封鎖。
拿破侖為了強迫歐洲各國加入大陸封鎖體系,絕對禁止與英國人通商,從而使英國失去所有的大陸盟友而悶死在大陸封鎖圈內,采取了壹系列幹涉政策和軍事行動。1807至1808年,拿破侖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他玩弄陰謀詭計,獨吞了葡萄牙,堵住了英國貨物通過中立國葡萄牙進入歐洲大陸這壹重要通道;攻占西班牙後,他封其兄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在意大利,他將帕爾馬、教皇領地等並入法國版圖;還派軍隊占領了波羅的海的德意誌沿岸地帶以及瑞典的波美拉尼亞。這樣,加上已被迫加入大陸體系的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幾乎所有歐洲大陸國家都被綁上了拿破侖的大陸封鎖的戰車。拿破侖帝國也盛極壹時,達到頂峰。
大陸封鎖政策的失敗
拿破侖征服歐洲大陸後,政治上把它的盟國、附庸國和法國結為壹體;經濟上,“法國是大陸體系的中心”,“法國利益高於壹切”。為了使法國商品沒有競爭對手,他對盟國、附庸國封閉法國市場,強迫意大利王國接受商務條約;在意大利進口呢絨和棉織品,對出口到奧地利和瑞士的生絲抽稅。然而,這壹切並不能減弱大陸封鎖政策給拿破侖帝國帶來的嚴重惡果。
拿破侖大陸封鎖政策的實施,對英國的封鎖目的沒有達到,而英國的海上反封鎖措施則割斷了法國與中立國、殖民地的聯系,“法國和歐洲的大海港,如南特、馬賽、阿姆斯特丹、那不勒斯等壹片死寂”,“法國幾乎無法進行任何對外貿易。”
1806至1809年,法國對外貿易額從46500萬法郎下降到33300萬法郎,1802至1809年,每公擔小麥的平均價格從24法郎下跌到15法郎,甚至跌到10法郎,來自伯南布哥的棉花價格從每磅7法郎上漲到24法郎。糧食價格猛跌,引起種植者的不滿,原料短缺引起工廠關門,失業者增多。沒有殖民地運來的消費品,法國人不得不用菊萵苣代替咖啡,用葡萄汁代替食糖。各階層人士怨聲載道。拿破侖為了擺脫經濟困境,被迫頒發貿易特許證,允許出口葡萄酒、水果、蔬菜、糧食等。1811年,頒發殖民地貨物許可證,允許木材、大麻、鐵等貨物納稅百分之四十即可進口。這樣壹來大陸封鎖的力度明顯地減弱了。
可是拿破侖卻強迫歐洲各國嚴格執行大陸封鎖體系的各項條款,給許多大陸國家造成了無法解決的困難。拿破侖“用強力手段來壓服壹個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其結果和預期的目的剛剛相反。”“西班牙樹立了壹個民族能夠怎樣抵抗入侵者的光輝的榜樣。”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戰爭打開了大陸封鎖的缺口,這場戰爭拖住了法國30萬精兵,引起了奧地利、意大利、薩克森等國的反法戰爭。拿破侖後來也不得不承認“正是這個西班牙膿瘡把我毀了”。
拿破侖為了維持分崩離析的大陸體系,轉嫁國內危機,懲罰那些背叛他的敵人,企圖用軍事上的勝利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1812年,拿破侖親率大軍遠征俄國,等待他的卻是壹場毀滅性的打擊。“拿破侖大軍從莫斯科撤退時全軍覆沒,成了西方普遍起義反對拿破侖的信號。”侵俄戰爭的失敗加速了拿破侖帝國的崩潰,同時也宣告了大陸封鎖政策的徹底失敗。
大陸封鎖的具體效果
大陸封鎖促進了法國的某些工業部門的發展,但是,當時整個法國的工業發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國滿足歐洲各國的需要,因而使許多國家特別是與英國有著傳統貿易關系的國家的經濟狀況大大惡化,經濟蕭條,進出口停滯,引起他們的不滿;同時,英國采取反封鎖政策,並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因此,實行大陸封鎖沒有達到從經濟上窒息英國的目的。
隨著拿破侖帝國壹步步走向衰落,大陸封鎖政策也隨之破產。總的來說大陸封鎖政策並沒有達到摧毀英國經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