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在農村養殖黃鱔的時候,該如何培育種苗?

在農村養殖黃鱔的時候,該如何培育種苗?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首先:催產與孵化

1、催情產卵

(1)待水溫達到25-28℃後,為親鱔註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目的是為了催產),每尾雌鱔的註射量壹般為400-500個國際單位(IV),雄鱔的註射量可減半。註射方法壹般以腹腔註射為宜,這樣不但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效應時間較短。

(2)註射藥物後,將雌性親鱔、雄性親鱔按照2:1或3:1的比例放入產卵池中,壹般情況下經過45-50小時雌性親鱔便可自行產出卵粒(或擠出卵粒)。

(3)如果要進行人工授精,那麽要事先采集雌鱔的卵(擠卵或剖腹取卵),然後解剖雄鱔取出其精液,再進行幹法授精。

2、孵化管理

(1)卵粒的孵化水溫壹般以22-28℃為宜,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孵化率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提高,若水溫處於25℃左右,則壹般只需經過150小時(7-8天)左右即可孵化,剛孵化出來的鱔苗其身體長度壹般為12-20毫米左右。

(2)鱔苗孵化3-4天後,可將其放入育苗池中進行培育。需註意,孵化池和育苗池的水溫差距不能超過3-5℃。

其次:苗種培育

1、將鱔魚苗放入育苗池內,待其卵黃囊慢慢消失後(所需時間大約為7天左右),投餵枝角類、橈足類、部分大型輪蟲等浮遊動物,之後將熟蛋黃、豆粉調成糊狀再進行投餵,或將蚌肉、蚯蚓、各種動物的血液和下腳料加工成糊狀,然後撒入育苗池內。

2、投餵次數為4-6次/天,日投餵量為鱔魚苗體重的2-5%,若每平方米的放養量為450-500尾,則進入冬季後壹般就能收獲20-40尾/公斤的標準鱔種。

第三水質調節

1、雖然鱔苗具有較強的耐汙水、耐低氧、耐疾病能力,但如果是進行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則還是要註意調節水質,壹般情況下每周可以註1次水,或換沖水1次,每次的換水量以池水總量的1/3為宜。

2、進入夏季後,可在育苗池內種植蕪萍、蘑菇、茭白或水花生,以便為黃鱔遮陰。

3、育苗池內可以投放適量的泥鰍苗,每平方米壹般可投放30-50尾,這樣既能清理黃鱔苗吃剩下的食物,又能起到調控水質肥瘦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能避免黃鱔之間出現互相纏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