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中國式買房困局:年輕人該不該掏空父母的積蓄買房?

中國式買房困局:年輕人該不該掏空父母的積蓄買房?

前半生把孩子養大,後半生為孩子買房。這是大部分中國式家長的宿命。

在當下有個***識:有車有房,是年輕人成家的必要條件。據統計,中國80、90後有房率達70%,居全球第壹;而排名第二的墨西哥僅為46%。

前些日子網上,壹對“月光”父母因為不給兒女存錢受到了網民熱議。他們就是郭柏林和老伴王翠芹夫婦,二人買下黑龍江五大連池兩套破舊的小樓,花光了近110萬元積蓄,並饒有興致地將房子改造成“豪宅”。平時打球、玩音樂、種菜、攝影、遊玩,生活好不愜意。他們還聘請了保姆和管家,負責照顧二人的起居生活,每個月老兩口的退休金也是花的分文不剩。

對於為什麽不給子女存錢,二位老人表示:

大批網友為老兩口點贊,大呼“這才是愛子女的正確打開方式”!

同時表明父母過得好,做兒女的也可以放心在事業上大展拳腳,沒有後顧之憂。

然而,這種情況仍占少數,不少年輕人還在多重壓力中掙紮,讓父母買車買房的年輕人占大比例,父母也默認了“我們存錢不給兒女花給誰花”的觀念。妳讓父母幫妳買房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鬧心事兒。

靠自己,多久能在壹線買房?

據數據調查,97%的受訪青年稱,身邊人買房都靠父母。捆綁父母買房,已成中國青年的常態。

2000年起,中國房地產喜迎高潮。建房手速趕不上買房手速,工資上漲速度,更遠低於房價上漲速度。

從2008年到2017年10年間:

廣州房價翻了3倍

北京房價翻了5倍

上海房價翻了6倍

深圳房價翻了將近7倍。

越大的城市買房壓力越大,平均而言,當前深圳房價為37000元/平米,買壹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首付120萬左右,北京、上海在100萬左右。2018年1-4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均價為858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8.7%。很快,全國新房均價將破萬。與平均房價鮮明對照的,是人們的平均收入。2017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折合每個月是2164.5元。

上圖可以看到,平均工資最高的北京,月薪也才10000元出頭,也就是說,壹個月薪1萬的工薪階層,需要工作12年才能付首付,而且每個月的月供高達1.7萬元。對於漂在壹線城市的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來說,月薪上萬,不僅買不起房,也付不起月供,想買房,無異於癡人說夢。

父母應該幫我買房嗎?

樊綱前不久提了個“6個錢包買房”,瞬間登上熱搜榜。6個錢包是指,壹對夫妻要買房,除了靠自己那點錢外,還得靠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2代人,6個錢包。買個房子要“啃兩代之老,舉三代之力”。掏空老人的養老錢,再搭上自己的下半輩子。

有人評論:“這是不是我們的悲哀?”

也有人質問道:“這樣的人內心醜陋到何等地步?”

只是,這是他們的錯嗎?

王思聰還開過問答:如何看待年輕人花光父母積蓄、貸款買房現象?他的回答是:“年輕人花光父母積蓄貸款買房,愚蠢!”

可是他卻沒法回答,在壹個房子是剛需的時代,如果不啃老、不買房,年輕人真有更好的選擇嗎?

我們再來看看知乎中的三個問題:

靠父母買房可恥嗎?讓父母買車買房是不是啃老?妳會用父母的養老錢買房嗎?

我們不能說這三個問題完完全全談論的是壹件事,但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他們就是壹件事。

知友們如何回答?

在第壹個問題中,大家幾乎100%選擇了“不可恥”。

第二個問題中,60%的人聲明“不是啃老”,40%則表示“是啃老”。

第三個問題中,70%的人表示“不會”,30%的人表示“會”。

這說明很多人不是有意拖累父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索取的後果,也許會讓父母節衣縮食很多年,甚至連養老都沒有保障。

有個知友對於“為什麽要用父母養老錢買房”是這麽說的——

大家都知道,社會壓力很大,現實狀況很難,我們確實有很多東西無法承擔,需要靠父母接濟。沒有人說靠父母買房子是可恥的,但它也絕不是“必須”、“壹定”和“應該”的。我們要以財富增值、理性投資為目。

電視劇《歸去來》中曾有壹幕書澈和父親的談話片段,感動了不少人。

如果妳需要尋求父母的幫助,

請妳衡量自己、衡量家庭承重力,

不要提出過分的要求;

請妳懷揣夢想和奮鬥的心,無畏前行,

不要還未開始就縮在象牙塔裏;

請妳知道父母的幫忙不是因為利益、不是躲不掉的責任,

而是因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