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粽子簡筆畫:端午節為什麽要吃粽子

粽子簡筆畫:端午節為什麽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民間有以下幾種說法:

壹、紀念屈原

相傳公元前340,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忍面臨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投河自盡,楚國人為了哀悼他,用竹筒裝入大米投入河中借此來

祭祀和悼念屈原,而到了唐宋年代,粽子成為節日和各種市場壹種美味的食品,在長安就有專門的店面制作粽子,餡有各種原料,而到了明朝開始有了粽葉包裹的粽子。

屈原投河自盡之後,楚國人民十分哀痛,跑到河邊,開始打撈屈原的身體,深怕被魚蝦什麽動物給吃了,開始用竹筒裝米向河裏面投,或者雞蛋什

麽的,好多人看見之後於是紛紛仿效。相傳又有位老醫師自己拿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水蛟龍水獸,要藥可以藥暈它,這樣就可以避免它傷害屈大夫。而後來

人們怕丟入河中的飯團被蛟龍所食,於是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最後成為了棕子。這個傳說在民間最為流行。

二、紀念伍子胥

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將伍子胥因自己的父親和兄長均被楚王所殺,於是投奔吳國,助吳伐楚,可謂節節勝利,五戰就攻入楚都郢城,建功赫赫。可

是吳王闔廬死後,夫差繼位,大敗越國,越國勾踐請和,夫差然允之。伍子胥向夫差進言:當斬草除根,夫差不聽。此時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進讒言以害伍子胥,

夫差聽之,賜劍與伍子胥。忠良子胥在自刎而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聽到這樣的話非常生

氣,於是令人掘取子胥的屍體裹在皮革裏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後來就相傳為紀念忠良伍子胥之日。

三、龍之日說

端午節的兩個主要活動都與龍有關。主要出處來自《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相傳古代吳越地區以“龍”為圖騰,每到五月初五,都會進行圖騰祭祀。

理由主要有:端午節由來中粽子投入水中卻被蛟龍所竊,和龍有關;端午節中競渡比賽用的船是龍舟;吳越地區,百姓有著斷發以紋“龍”的習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