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名詞解釋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點是話音通信采用PTT(Push To Talk),以壹按即通的方式接續,被叫無需摘機即可接聽,且接續速度較快,並能支持群組呼叫等功能,它的運作方式以單工、半雙工為主,主要采用信道動態分配方式,並且用戶具有不同的優先等級和特殊功能,通信時可以壹呼百應。
追溯到它的產生,集群的概念確實是從有線電話通信中的“中繼”概念而來。1908年,E.C.Mo1ina發表的“中繼”曲線的概念等級,證明了壹群用戶的若幹中繼線路的概率可以大大提高中繼線的利用率。“集群”這壹概念應用於無線電通信系統,把信道視為中繼。“集群”的概念,還可從另壹角度來認識,即與機電式(縱橫制式)交換機類比,把有線的中繼視為無線信道,把交換機的標誌器視為集群系統的控制器,當中繼為全利用度時,就可認為是集群的信道。集群系統控制器能把有限的信道動態地、自動地最佳分配給系統的所有用戶,這實際上就是信道全利用度或我們經常使用的術語“信道***用”。
發展歷程
集群
集群
中國在1989年開始引進模擬集群系統,1990年投入使用。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 集群通信系統也開始向第二代的數字技術發展,最主要的特點是采用了TDMA(時分多址)和CDMA(碼分多址)通信方式。但是,中國的集群通信應用主要還停留在模擬技術水平,數字集群的應用較少。同時,由於各集群使用企業為了滿足其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獨立建設集群通信網絡的方案,所以眾多企業的集群網絡在網間互聯互通性、頻率資源使用、整體建設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此外,國外通信巨頭通過控制核心技術並設置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壁壘,使得內部接口基本不公開,技術開放性很差,系統和終端設備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也制約了中國數字集群的產業化進程和規模應用。針對中國數字集群產業發展的“尷尬”情況,信息產業部牽頭制定了中國集群技術的發展規劃,並在新的《電信管理條例》中第壹次將數字集群納入基本電信業務範疇,同時組織國內六大電信運營商在國內開展800兆數字集群商用實驗。從運營商的實驗情況來看,有中國衛通在濟南、南京及天津開展了中興基於CDMA技術體制的GoTa***網商用實驗,中國鐵通在沈陽、長春、重慶開展了中興基於CDMA技術體制的GoTa和華為基於GSM技術體制的GT800兩種技術體制的數字集群***網商用實驗。從近幾年的商用實驗情況來看並不理想,在運營成本、市場需求、運營模式、有關標準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