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小時候農村辦宴席的時候,讓妳印象深刻的回憶有哪些?

小時候農村辦宴席的時候,讓妳印象深刻的回憶有哪些?

很小很小的時候,妹妹還未出生,我大她四歲。但是這個印象非常深刻,我獨自在姥姥家閑逛,院外是壹大片樹林,左邊是桃園,右邊是壹條大路,溪水從家門潺潺流過。這壹天家裏要辦事,來了很多人,穿的是藍色大褂,大褂上是壹個園壹個園的白花,其他人是素色大褂,我看著他們匆匆忙忙到後院,又回來,像是在祭拜祖先。前壹天姥爺和鄰居幾個大大的人殺了壹只豬,大大的豬綁在哪兒,我依然記得壹個小夥子叫傻劑子,還有姥爺叫他來順,他叫姥爺姑爺爺,還有壹個是二榮她爸叫振庭,等我醒來看到壹盆盆豬肉擺在哪兒,然後用大碗裝起來放在大桌子上,大家開宴。是八大碗。這個印象幾十年後仍像電影壹樣。

最深刻的記憶有二,壹是人多。婚喪嫁娶,這是農村人的大事,於是左鄰右舍、遠親近友,該來的都來了,講的是親情、友情、鄉情和人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大人在按步就班的張羅,孩子在人群裏穿梭,是很熱鬧的。二是貪吃。那時候的人窮,粗茶淡飯慣了,肚子裏油水少,紅白喜事的宴席就是山珍海味,甚至比山珍海味更有吸引力。快開席了,桌椅坐滿,大人們故作鎮定,孩子們抽著鼻子聞香氣,眼睛滴溜溜的盼著上菜。菜上了桌,開始的幾道菜是風卷殘雲、幾乎是壹掃而光的,肚子裏吃個半飽,人才開始顯得從容。唉,兒時的家鄉,人窮,宴席就這個樣子。

我小的時候,我們那兒辦宴席,我最深的回憶不是吃的,而是那種張忙,熱鬧勁兒。

那時候,辦喜事都是在家辦,壹個莊的人基本上都是宗族親戚。壹家辦喜事,整莊的人都會參加。

提前三天開始準備(就是所謂的勞作),每家每戶的凳子,桌子都集中到離得最近的兩家親戚中。

所有的主婦們和壯年男子都去幫忙,女的幫忙洗菜,切肉,和面。男的打雜,端條板(把飯菜放到壹個大板子上)。院子裏煙火升騰。壹副繁忙,熱鬧的景象。

小孩子們嘻笑著,歡鬧著,在大人們中間來回瘋癲著,穿梭著。偶爾壹個不註意,就像饞貓壹樣溜壹小片肉,覬覦點好吃的,先滿足下咕嚕咕嚕叫的肚子。惹得那些大娘嫂子們嗔怪地怒罵,“臭小子”,“貪吃貓”,笑鬧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真的是滿滿的回味和念想,妳小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啊?

自記事就對親戚家或村裏鄰家辦事設宴有種異乎尋常的興奮,壹旦得知誰家辦事設宴,會提前幾天記在心間,不斷地算著那壹時刻的來臨,還時不時地催問大人們,距離那壹天還有多長,仿佛那壹天就是自已最為幸福的時刻。

按我們那裏的風俗,去親戚家參加辦事賀禮,都是在那裏吃兩頓飯,而村裏的壹般鄉親賀禮則是只吃壹頓飯。兩頓飯的,壹般前壹頓是白面饃或小米幹飯及蒸面條,外加幾樣大鍋燉菜,(若是孩子滿月宴,第壹頓蒸面條沒有菜),極少有肉,或少得可憐。而第二頓飯則是酒宴席,是有碗、有盤,熱涼多道菜的酒水宴。

那時候大家都不富裕,糧食又缺,尤其是白面就更為稀奇。但是在窮還是要辦事,也不得不辦。怎麽呢?每當這個當口,小孩子是歡天喜地,象過年壹樣地盼望著,可是大人卻象過鬼門關壹樣,每當事辦完之後,許多人支承不住就會病倒。好在左鄰右舍,窮親富友都會伸出援手盡力幫補,誰家還沒個事。此時生產隊的領導也會經過研究,打開會倉庫預支壹定數量的糧、油,和生產隊菜圓裏的時令菜。既然是集體就是大家的,誰家有難***同幫扶,這是 社會 主義的體現。那時人們是純樸的,大家都壹樣,壹視同仁。如此東拼西湊把事圓滿辦成了結,先過了這個當口再說。

因為是吃白面饃饃,還有肉,對於很長時間吃不上白面和肉的孩子來講誘惑力是可想而知了。為了吃好、吃美這個宴席,有些孩子頭天的晚飯都不吃了,說是“留肚子”。盡管頭天晚上餓得不行,為了那白白的饃饃和壹口下去滿嘴流油的肉塊塊,也就忍下了,只在心中默默地著那壹刻的到來。還有壹點,除了吃,孩子們還要盡量穿上能有點體面的衣服,小女孩還會打扮壹番。有好吃的、好穿的,漂漂亮亮,風風光光坐上大桌(我們管吃酒宴叫吃大桌),試想孩子們心會是壹個什麽滋味?

現在人老了,什麽都經歷過,什麽好吃的也算嘗過了,再也不是吃不飽、穿不好的時代了。但是對兒時期盼吃大桌的這種味道卻始終忘不了,也許是老沒出息吧。

我是六零後,小時候農村辦宴席那跟期待過年壹樣,迫不及待啊!

當時農民的生活條件不允許,壹年難得幾次葷腥,不誇張的說,有親朋辦紅白事,提前三天不吃飯,那畢竟少數,但是吃壹頓飽三天是有的。

那時候沒有打包這壹說,妳也打不了包。壹盤菜剛上桌,風掃殘雲般,變成了底朝天。

老年人斯文壹些,互相謙讓,招乎著:叨菜,叨著吃。

有時老年人壹撤攤,小孩子呼啦上去就吃。

現在生活富裕了,宴席上檔次了,什麽天上飛的,水裏遊的,應有盡有。可人的口味也變了,總覺得沒那時候的酒席酒醇肉香。

不忘過去,珍惜當下。

我非常記得那年八歲那時候還是生產隊日子,有壹次農村叫燒石灰,要連續燒二十四小時,中間辦壹次公家吃飯,本來只有成年勞動者才有吃,而我們幾個同年人也偷著去,後來同樣歡迎,就這樣分飯的時我們同樣壹份當時的心情多麽開心和辛福,飯菜格外甜香,現在回意起還有好感,好像就是作天。

嗨!那是棒棒的!

小時候由於農村人普遍貧窮,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蓋房上梁,各有特色。

紅事情,有小兒12周歲脫保裝,結婚,老年人過60大壽等等。就拿結婚來說吧:大人們提前三天下帖子請老姑舅、中姑舅、新親戚、親房本眷、左鄰右舍、莊家戶內。請廚師、殺屠來幫忙。下帖子的下帖子,搭帳子的搭帳子,搬家具的搬家具,盤竈的盤竈,殺豬的殺豬,撿菜的撿菜,蒸饃的蒸饃……各幹其事,好不熱鬧!

小孩子專等總管喊我們上席。那時候由於條件差,壹張八仙桌,四條兩人凳子,八人壹桌。(不是現在的大圓桌,十人壹桌。)桌上:先上四蝶幹水果,有壹碟八份蘋果(壹顆蘋果壹切八份),有壹蝶八顆紅棗,有壹蝶八顆花生,還壹蝶八顆喜糖。誰家的孩子誰家的大人照顧。大人們都不吃這些就給我們分了。

其次就是四碟涼菜,有胡蘿蔔,豆芽,白蘿蔔,灰灰菜。大人們劃拳喝酒抽煙,我們吃饃吃菜,專等四碟熱菜和八大碗。四碟熱菜有雞蛋、豆腐、酥肉、粉條。八大碗還是雞蛋、豆腐、酥肉、粉條,不同的是酥肉上面有八片豬肉,粉條上面有壹個雞頭,聽大人們說雞頭我們小孩子家是不能吃的,是村裏年齡大的老人吃的。八大碗裏面都不是透碗子,豆腐、肉下面都是洋芋菜或者蘿蔔菜。沒有吃飽的人再泡壹兩個饃,盛上菜湯,就自己吃飽了。這時候壹定要小心,有調皮搗蛋鬼就專給飯量大的人泡壹兩饃饃,讓妳吃個精光,不然就罰妳喝酒。

那時候,桌上沒有剩余,掉在桌上的都吃了個精光。也沒有餐巾紙,各有自己的手絹,我們小孩子家手壹抹袖子壹擦。“吃飽了”“看新媳婦”“耍新媳婦”那童聲至今在耳際久久回蕩。

記憶最深的事兒是小時候隨著大人去吃大席[捂臉],認識到很多菜的菜名,吃到許多樣那時候家裏沒吃過的菜,[呲牙][呲牙][呲牙]

印象深刻的是那種熱鬧的場面,提前兩三天就支起大鍋,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都來幫忙。孩子們在大院壹起玩耍,天真無邪真好啊!

開飯後,大家妳擁我擠的場面也挺深刻,蹲在哪兒邊吃邊聊挺有趣。

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