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村民自家做的臘肉,即使壹年吃不完,也不願意賣,為什麽呢?
每年在農村老家,老爸老媽都會在家裏做很多的臘肉,很多時候他們也舍不得吃,從年頭放到年尾,也不願意賣,小趙就和大家說說農村人不願意賣的理由。
臘肉腌制,水分流失大,價格不好估算。腌制臘肉,1斤臘肉做出成品臘肉,再通過熏制、曬幹,也就差不多0.5~0.6斤之間。就哪怕是10塊錢壹斤的新鮮豬肉,通過加工,成本、人工算起來,1斤臘肉的價格也在30多塊錢左右。再加上農村裏很多的農戶都是自給養的豬,肉質要比買的豬肉要好,如果是當那種豬肉賣,很多農民都覺得不值,不願意去賣!
自家的臘肉量小、市場小,自家的沒有檢驗標誌,不被認可:農戶家裏的臘肉,自給家裏人送送禮還行,要是去市場上賣,首先就要防疫證件,這對農戶來說,很多都是沒有的。對自家人來說,幾十斤,上百斤來說,確實很多了,但是要是進入到市場上,量就太小了,也根本達不到市場要求的那個量。
農村人熏制的臘肉做法有區別:在農村裏熏制臘肉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熏得黑黑的,有的熏得煙味很重,很多很看到漆黑的臘肉,對味道感覺也不對路,也不願意去買。農戶也不願意把自己家的臘肉挑到大街上,去沿街叫賣,更何況很多人家裏都會做,自己家裏都有。
臘肉在南方都很普及,家家戶戶都有,農民也根本沒有打算要賣的意思,也不願意挑著臘肉滿街去叫賣。臘肉對南方人來說,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就是挑出去賣,很多人自己家裏有,也不會去買。再說現在很多的臘肉都是自己自足,哪怕是吃不完,也會放在家裏,就算自己家吃不完,也不願意拿到街上去賣,都是自己認為自己做的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