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衛士縮寫200字
南沙自古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民就發現了南沙群島,公元789年,唐朝就將南沙群島正是劃歸瓊州府管轄。但在1973年南沙海域發現了大量油、氣資源後,壹些無視《國際法》準則的國家,公然侵占我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和周圍海域,嚴重侵犯了我國的國家權益和尊嚴。1987年3月,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我國在南沙永暑礁建立了海洋氣象觀測站,並先後在永暑、東門、南熏、赤瓜、華陽、渚碧等礁進駐了守備部隊。五星紅旗從此飄揚在祖國的南海前哨。
五星紅旗 我為妳駐守
在大海上航行,最激動的就是蒼茫的海天間突然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那是令人心動的顏色,那是讓人盈淚的景象!
這裏離大陸最遠,但離國旗最近。雄壯威武的南沙衛士手執鋼槍在國旗下佇立。
南沙官兵對於國旗的感情尤為深切。國旗就是祖國主權最直接的象征。
每天日出海面,官兵們都準時升起五星紅旗。每個星期壹,他們都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壹名叫劉偉利的戰士寫到:“清晨,海天相連處,壹輪紅日噴薄而出,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廣袤的南中國海上冉冉升起,緊握鋼槍的男兒面對朝陽宣誓——請祖國母親放心,我們會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將您守衛!”
南沙地處險要,環境非常惡劣,外軍占領的島礁和我軍駐守的島礁參差交錯,我們的赤瓜礁離外軍占島僅1.7海裏。我們的島礁、人家的島礁不借助任何望遠設備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這裏的官兵都在心裏銘記著5個字:“南沙無小事。”稍有不慎,將關系到國家利益;偶然疏忽,就可能引發外交爭端。在這裏,即便是壹個普通的士兵,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壹名“外交官”。這不僅需要他們知道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還需要熟悉國家的外交方面的有關規定,並能夠果斷處理各種海空情況,守衛礁盤。
“我們不窺覷,但也決不允許藍色國土流失半寸!”這就是南沙衛士的誓言。
為了練好守衛國旗的本領,從住竹棚屋、鐵皮屋到今天的礁堡樓,10多年來,3代守礁人始終在艱苦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據守備部隊部隊長龔允沖、政委周華介紹,每壹次上礁的官兵都經過嚴格的訓練。過身體關、技能關、心理素質關。因為壹上礁,就要面對“高鹽、高濕、高溫、無土、無新鮮蔬菜”的考驗,就要警醒各種意想不到的事件。在礁上,妳不僅是個兵,妳還應該成為壹塊鋼!
上礁前,男兒們在風起浪湧的大海裏搏擊,在熾熱如灸的海灘上滾打,在惡劣的環境裏求生……就是要練硬臂膀,練精本領,練就鋼鐵般的意誌。南沙的每壹個礁長都接受過大專以上正規院校的教育,除了文化素質高以外,軍事上都是硬手。不僅政治上是指導員、軍事上是指揮員,他們還能夠熟練操作礁上的各種武器裝備。幹部提倡全能,戰士經常換手訓練,每人壹專,同時會操作其他專業的裝備。
礁上人少,所以官兵們不得不常作這樣的假設:假如戰鬥中只剩下妳壹個人,妳也要完成油機發電、操作槍炮,也要為後方指揮所發報,並能用高頻電話發出信號——人在旗在國土在!
南沙給記者最深的記憶,就是佇立在國旗下、戰位上目光炯炯、毫不懈怠的戰士。讓記者心身震撼的就是風雨突然來時,我們的戰士以如風的速度將戰位上的武器蓋好,風刮得他們壹個趔趄連著壹個趔趄,雨水激烈地抽打著他們的面頰和身體……在南沙見得最多的文字,不是對親人與家鄉的思念,而是對祖國的歌頌、對五星紅旗的誓言。
青春之歌 在瀚海飛揚
以前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如今,雖說每個礁上都配備了彩電,但收視臺有限,大多時候還模模糊糊、哆哆嗦嗦,在守礁的大部分時間裏官兵們都處在“無聲的世界”。茫茫大海,礁堡如壹葉定位的舟船,孤獨寂寞有時就趁著正課以外的縫隙向官兵悄然襲來。為了填充大塊的業余時間,守備部隊的領導作了充分的考慮。他們提倡守礁官兵學習文化知識補充營養、開展色彩斑斕的文化娛樂活動。
官兵們每次上礁都帶著各色油漆,用來把單調的白色配上如詩的壯麗語言,以鼓舞自己的士氣。帶著明知也活不了多久的花,年輕的歲月誰不愛花呢!
刪 刪 刪! 我要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