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主戰坦克
歐洲主戰坦克
俄羅斯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或許在某些技術上尚不穩定,但其革命性的設計本身就是壹種壓力。T-14坦克外形高大、尤其是炮塔,這個奇怪的炮塔采用頂置式無人炮塔,從而革命性地將炮長和車長坦克乘員戰鬥位置,轉移到了車體乘員專用裝甲密封艙內,其主要設計理念是在於坦克遭受損傷時,提高乘員的生存能力。炮塔由大量直線連接的防護模塊構成壹個與現有坦克完全不同的外形,這可能是出於隱身的設計需求。
“阿瑪塔”的炮塔後部的尾艙尺寸很小,應該是為平衡主炮重量而設計,仍采用與T-72類似的盤式自動裝填機。
該坦克的車長周視鏡看起來比較龐大,實際上是和遙控機槍塔合二為壹,車長周視鏡的尺寸並不大。多數西方媒體認為“阿瑪塔”戰鬥全重為48~53噸,而國內坦克專家推測其全重約52噸。
事實上,雖然業界對“阿瑪塔”的設計風格褒貶不壹,但沒有人敢對它掉以輕心,這是因為從“阿瑪塔”的設計風格中,人們感到了創新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壹個難以測定的對手是最可怕的對手。這就如同當年的T-34首次投入戰場時帶給人們的心理沖擊,壹場“阿瑪塔”沖擊正在席卷整個歐洲。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德法作為歐洲的兩個核心國家,啟對相應的計劃來應對“阿瑪塔”沖擊,實屬自然。
拼湊的試探——EMBT的早期方案
人們對德法聯合研制新壹代主戰坦克並非沒有心理上的準備。早在2018年,德國與法國***同研制的新型“歐洲主戰坦克”EMBT概念車就開始亮相歐洲國際防務展。不過,令人失望的是,這個早期的“歐洲主戰坦克”EMBT概念車,本質上是由“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炮塔和“豹”2主戰坦克的底盤拼湊而成,很有騙眼球的嫌疑。當然,對此德法方面也有解釋——有種說法是這是取長補短。也就是用“豹”2底盤的來保持高機動能力,同時又采用“勒克萊爾”相對輕盈的炮塔來直接獲得優質的信息化能力和自動裝填能力。
同時,德法方面還指出,“豹”2主戰坦克的底盤有7對負重輪,可以負擔大約68噸的戰鬥全重上限,相比之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底盤只有6對負重輪,車體長要比“豹”2的底盤短1米左右,車體負重能力不如“豹”2。而展示的“歐洲主戰坦克”EMBT概念車近60噸重,留下的空間有8噸之多,可以用於潛在的改裝和升級。另壹種說法則是打開國際軍火市場競爭力的需求。
在冷戰結束後,由於國內訂單的削減,德法兩國的坦克工業都在很大程度上萎縮了,主要的希望只能寄托於出口。然而,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政治因素,德國的“豹”2坦克,特別是那些利潤豐厚的最新型“豹”2,長期以來只能在北約或是西方世界國家內部進行銷售,而這些國家對主戰坦克的需求同樣由於冷戰的結束而大為縮減。
但銷往這些國家的“豹”2大多是冷戰中聯邦德國國防軍使用過的老式二手車,利潤非常有限。法國的情況與德國有所差別,法國的坦克銷售並不受歷史政治因素的影響,也有壹些傳統上喜歡使用法制武器的國家,但問題在於,法國的坦克制造業並不是法國軍火工業的傳統強項,這表現在主戰坦克研發的滯後方面尤為明顯——AMX-30與AMX-56主戰坦克,分別是西方世界最晚投入量產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主戰坦克。
德法的危機意識
2014年的克裏米亞危機雖然沒有在實質上損害歐盟國家集團的利益,但卻也足以令德法兩個傳統的歐陸強國心生警覺——即美國單極力量優勢下並沒有自動實現所謂的“霸權穩定”。此後,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臺又令情況進壹步復雜起來。特朗普總統上臺以後,實施“美國利益至上”的戰略收縮政策,要求歐洲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軍費,多次表示美國可能會減少對北約同盟國的保護力度,這使得歐洲各國普遍感到美國的安全承諾可靠性下降,擔憂特朗普政府可能收攏對歐洲安全的“保護傘”,自主防務建設的決心更加堅定。
也正因為如此,在德法的推動下,歐洲聯合防務壹體化的步伐開始加快。認為歐盟需要未雨綢繆,增強自身的“戰略自主性”和危機管控能力,發展在北約框架外的軍事行動能力。兩國也希望增強歐盟防務自主性,限制以美國為代表的“第三國”進入歐洲軍備市場。不過,歐盟內部就防務合作實際上形成了多個“小俱樂部”:法德兩國扮演著歐盟防務壹體化的旗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西南歐國家緊隨其後。但是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等卻是北約“積極參與者”,迫切希望美國在北約東翼和俄羅斯周邊加大“威懾性軍事存在”和反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