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在何時發明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是西漢時期(公元前2世紀)的“灞橋紙”。經科學家分析化驗,灞橋紙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所制成。
西漢時的這種麻紙比較粗糙,不便書寫西漢時期的勞動人民,用簡單平常的設備,從紡織廢料中用化學和機械加工方法使纖維原料更生,制成植物纖維紙,在化學史和工藝史上是壹項開創性的巨大成就。從公元前2世紀起,我國高水平的造紙術壹直領先世界2000年。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制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擴展資料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苧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
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制造成的。
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松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壹般只用於包裝。
百度百科-造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