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都有那些特殊意義
葉可分為完全葉(complete leaf)和不完全葉(incomplete leaf)。每種植物的葉片常有壹定的形狀。葉的形態也為分類的依據之壹,但在觀察時應以大多數葉片的形態為準。 葉始於莖尖生長錐的葉原基。葉是種子植物制造有機物質極為重要的器官。葉從外形上分為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
以被子植物為例,葉柄的結構與莖相似,由表皮、皮層和維管柱三部分組成;葉片的基本結構有表皮、葉肉及葉脈三部分組成。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工通過葉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
葉的主要作用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綠色植物在陽光照射下,將外界吸收來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內,利用光能制造出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有機物,並放出氧氣。同時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藏在制造成的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可用下式表示:
碳水化合物中儲藏的能量來源於陽光,所以光合作用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光合作用制成的碳水化合物首先是葡萄糖,但葡萄糖很快就變成了澱粉,暫時儲存在葉綠體中,以後又運送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植物體內除含有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物。蛋白質和脂肪大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基礎,經過復雜變化而形成的。在制造蛋白質的過程中,還需要含氮的無機鹽作為原料。百科網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除壹部分用來建造植物體和呼吸消耗外,大部分被輸送到植物體的儲藏器官儲存起來,我們吃的糧食和蔬菜就是這些被儲存起來的有機物。所以,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植物體自身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物質,還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於其他生物(包括人類在內),被這些生物所利用。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也是大氣中氧氣的來源之壹。
根從土壤裏吸收到植物體內的水分,除壹小部分供給植物生活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外,大部分都變成水蒸氣,通過葉片上的氣孔蒸發到空氣中去,這種現象叫做蒸騰作用。
葉蒸騰水分和植物體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每株植物都有很多葉,葉片的總面積很大,吸收陽光很多,這對光合作用有利。但是,植物吸收大量的陽光,會使植物體的體溫不斷升高,如果這些熱量大量積累,就會使植物受到灼傷。在進行蒸騰作用時,葉裏的大量水分不斷化為蒸氣,這樣就帶走了大量的熱,從而降低了植物的體溫,保證了植物的正常生活。此外,葉內水分的蒸騰還有促進植物內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上升的作用。
葉
Shè
名
古邑名〖Shevillage〗。在今河南省葉縣南。春秋時屬楚領地。漢置縣。如:葉縣鳧(指得到皇上眷念的縣令)
(今讀yè)姓。如: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另見yè;xié
葉
xié
動
和洽。同“協”〖beharmonious〗
犀牛壹角葉箜篌。——《老殘遊記》
逢吉與李程同執政,不葉。——《新唐書》
又如:葉律(葉韻;韻律);葉韻(協韻;押韻);葉中(猶適中);葉吉(和協吉祥);葉和(和睦;和合;和諧;亦作應和);葉契(協和,配合);葉泰(協和安泰)
協助;幫助〖assist〗。如:葉佐(輔佐,配合);葉齊(協力壹致);葉贊(協同翊贊)
合,***同〖together〗
股肱葉謀,爪牙宣力。——《舊五代史》
又如:葉力(協力;合力);葉心(同心);葉謀(合謀;***謀)
另見yè
葉
葉
yè
名
(形聲。從艹,枽(yè)聲。植物的葉子。“葉”,同“協”,會意字,從十從口。本是兩個字。本義:草木之葉)
同本義〖leaf〗
葉,草木之葉也。——《說》
其葉為胡蝶。——《列子·天瑞》。註:“散也。”
枝葉未有害。——《詩·大雅·蕩》
又如:葉尖(植物學名詞。葉片的尖端部位);葉序(植物學名詞,葉在莖上的排列方式稱為葉序);葉芽(植物學名詞。與花芽相對。發育後成為莖、枝及葉的芽);葉基(植物學名詞。葉片的下端靠近葉柄的部分)
比喻輕小、輕飄像葉子的東西〖leaf-likething〗
萬裏風波壹葉舟。——李商隱《無題》
又如:百葉窗;壹葉扁舟;肺葉
歷史時期的分段〖partofahistoricalperiod〗。如:唐朝末葉;20世紀中葉
世,代〖generation〗
勛載二葉。——漢《太尉劉寬碑》
繼德前葉,清和挺懿。——漢《豫州從事孔褒碑》
李勢在蜀既久,承藉累葉。——《世說新語》
又如:葉語(世代相傳說)
量詞。輕薄物體的計量單位。如:葉葉(片片)
古邑名〖Yevillage〗,在今河南葉縣南
公愛班固而忽崔骃,此葉公之好龍也。(葉公:本名沈諸梁,楚國貴族,葉是他的封地。)——《後漢書·崔骃傳》
姓
另見xié
葉斑病
yèbānbìng
〖leafspot〗葉上由於感染寄生菌類或環境因素而出現退色處
葉柄
yèbǐng
〖leafstalk;petiole〗壹種支持葉片的柄,常圓柱狀,有時扁平,甚至具翹
葉蜂
yèfēng
〖sawfly〗昆蟲的壹科,成蟲壹般為黑色,頭部寬,復眼大,觸角鞭狀、棒狀或鋸齒狀
葉公好龍
yègōng-hàolóng
〖likeLordYewhoclaimedtobefoundofdragonsbutwasmortallyafraidofthem〗葉,舊讀shè。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害怕
葉紅素
yèhóngsù
〖erythrophyll;phylloerythrin〗見“胡蘿蔔素”
葉猴
yèhóu
〖langur〗∶亞洲產的若幹種長尾的猴子,與長鼻猴及非洲產的疣猴壹起,***同組成壹科(疣猴科Colobidae),體形細瘦,壹般灰色或棕灰色,有叢密的眉毛和頦垂毛
〖leafmonkey〗∶東方產的各種葉猴的任壹種(葉猴屬Presbytis)
葉黃素
yèhuángsù
〖xanthophyll〗植物體中的黃色素,可以與葉綠素壹起進行光合作用
葉綠素
yèlǜsù
〖chlorophyll〗
植物的綠色物質,光合作用所必需,通常存在於分離體中,並且僅僅在有光線和活細胞有鐵時才能存在,提取時得到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混合物,還有不同量的其它色素(如胡蘿蔔素和葉黃素)
幾種脂溶性色素的任何壹種,構成這類綠色物質
葉輪
yèlún
〖impeller;vanewheel〗帶有葉片的輪,產生動力或使流體運動
葉落歸根
yèluò-guīgēn
〖whatcomesfromthesoilwillreturntothesoil;fallingleaveswillreturntotheroots〗比喻不忘本源。多指客居他鄉的人最終總要回歸故土
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唐·慧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屬品》
葉落知秋
yèluò-zhīqiū
〖thefallingleavesannouncetheapproachofautumn—revealingsignsforetellthingstocome〗見樹葉紛紛落下,就知道秋天到了。比喻從事物發展的微小變化可以預測事物的發展
落葉知秋,舉壹明三。——宋·普濟《五燈會元》
葉脈
yèmài
〖leafvein;leafvenation〗植物學名詞。分布於葉肉內的維管束
葉面,分平行脈和網狀脈多種。
yèmiàn
〖surfaceofleaf〗螺旋槳或轉子葉片相應於上升翼下表面的表面
葉片
yèpiàn
〖vane〗∶暴露在空氣流、氣流或液流中的壹種平面或曲面,被氣流或液流推動繞軸轉動
〖blade〗∶植物的葉子的闊而扁平的部分
葉鞘
yèqiào
〖leafsheath〗稻、麥、稗草等葉子裹在莖上的部分
葉肉
yèròu
〖mesophyll;leafbladewithnovein〗在葉片的上下表皮間的組織,除了維管束(葉脈)以外所剩下的部分,主要由薄壁的細胞構成
葉酸
yèsuān
〖folicacid〗結晶狀的蝶酰谷氨酸C19H19N7O6,屬於維生素B族,用於治療營養性貧血癥和口炎性腹瀉
葉甜菜
yètiáncài
〖leafbeet〗壹種二年生草本植物(Betacicla),葉柄長,葉面滑而有光澤,葉肉很厚,果實褐色。是產量很高的飼料作物。嫩葉略帶甜味,可以做蔬菜。有的地區叫牛皮菜或厚皮菜
葉序
yèxù
〖leafarrangement;phyllotaxy〗葉子在莖上排列的形式,常見的有互生、對生、輪生等
葉葉
yèyè
〖leaf〗葉葉片片的葉子
葉葉相交通。——《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葉腋
yèyè
〖leafaxil〗葉的基柄與莖相接處的內側
葉枝
yèzhī
〖leafybranch〗植株上只長葉而不結果實的枝(果樹或棉花)
葉子
yèzi
〖leaf;foliage〗∶植物葉片的通稱。植物營養器官之壹,斜生於枝莖之上,司同化、呼吸、蒸發等作用,壹般分為葉片、葉柄、托葉三部分
〖leaf〗[方言]∶紙牌
〖leaf〗∶古時指書頁
◆葉姓排行
目前,葉姓在中華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9位,尤以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姓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姓氏源流
葉(Yè 葉)姓源出有四:
1、出自羋姓,顓頊後裔葉公之後,以封邑為氏。據《風俗通義》及《通誌·氏族略·以邑為氏》等資料所載,顓頊後人沈諸梁,又稱葉公,葉公即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眾,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亂,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2、出自葉調國。葉調為古國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者蘇門答臘島,東漢永建六年曾經遣使中國,建立友好關系,葉調國來中國的移民多以葉為姓,傳名竹帛。
3、出自中國古姓。中國古姓中的“葉陽氏”、“葉大夫氏”今天已經見不到。按照兩字姓、三字姓轉為單字姓的規律,葉陽氏、葉大夫氏後來也改為葉氏。
4、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數民族有葉姓:
① 據《姓氏考略》所載,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內)蠻有以葉為姓者。如春秋時吳國人葉雄即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後裔。
② 滿族納喇氏、葉赫勒氏、德昂族亥氏,臺灣土著、彜、蒙、土家、錫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葉姓。
得姓始祖:葉子高。上古時代,顓頊的後裔陸終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連。季連的後裔曾做過周文王的老師,被周成王追封在荊山(今湖北省西部)壹帶,立國為荊,定都丹陽,後遷都於郢,改國號為楚。春秋時,楚莊王曾孫戌,在楚平王時任沈縣(今安徽省臨泉縣)尹,其後人便以沈為氏。戌後任楚國左司馬,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與吳軍打仗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兒子沈諸梁在葉為尹。沈諸梁承其父誌曾平定白公勝的叛亂以復惠王,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陽,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於是其後人便以邑為氏,沈諸梁則被尊為葉姓始祖,因其字號子高,後人也習慣稱其為葉子高。
◆遷徙分布
1、葉公去世後,經歷戰國時代,秦國滅楚之際,其後裔為避免滅族之禍,其中壹支或者數支改沈為葉,尊沈諸梁為始祖,輾轉遷居於河北河間、陜西雍州、江蘇下邳。這就是葉縣雖然是葉姓的祖地,而葉姓族人並不多,河南壹帶的葉姓,多為後來南遷重返故鄉留下來的原因。
2、西晉末年,由於各少數民族問鼎中原,流徙到陜西、河北的葉姓後裔壹部分向南遷徙,壹部分重返中原,此時形成了以“南陽葉氏”為代表的望族概念。
3、唐宋時期是葉姓遷徙最頻繁時期,這次因支系較多,遷徙往返不定,有避唐末之亂的,有在宋朝為官隨宋室南渡的,其中從河南葉縣遷居固始、光山的壹支對葉姓以後的流徙有很大的影響。宋末遷往福建的葉昂、葉洙、葉霆成為安柄、佛嶺、蓮溪葉姓的始祖。世居下邳的葉姓,此時也大量遷居浙江括州、寧波壹帶。唐宋時期,也是葉姓名人輩出的時期,葉姓成為江南的著姓。
4、明清之際,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沿海壹帶的有誌之士,紛紛到海外發展,其中就有葉姓名流。明朝過海去臺灣的人為數不少,到清代去臺灣的開創基業的更多。可以說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的葉姓客家人,沒有那個分支不 出海發展,現居港、澳、臺各地的葉氏都是其後裔。葉姓在臺灣人口有20余萬,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
5、清末民初,沿海和港、澳、臺的葉氏後裔開始發展到南洋諸國,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美、加、澳、日等國也出現了葉姓的賢達與精英。旅居馬來西亞的葉亞來,其後裔在馬來群島成為大族。
目前,葉姓經歷了數千年的繁衍,此時已是足跡遍天下了。尤以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姓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葉姓在當今中華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壹。
◆歷史名人
葉 適:溫州永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禮部侍郎,著有《習學記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葉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畫家,為“金陵八家”之壹。
葉 燮: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清代文學家,長於詩論,著有《原詩》等書。
葉 紫:湖南益陽人,現代小說家。作品有《豐收》、《山村壹夜》和《星》等。
葉 挺:廣東省惠陽人,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壹。領導過“八壹”南昌起義,參加過廣州起義。後任新四軍軍長,因飛機失事而遇難身亡。
葉仁遇:宋代著名畫家,所繪題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風俗田家景物。葉夢得:宋代吳縣人,著名文學家,官至戶部尚書,著有《石林春秋傳》、《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等書。
葉向高:今福建省福清人,明代萬歷年間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光宗時出任宰相,為官忠勤耿直,著有《說類》壹書。葉憲祖:今浙江余姚人,明代戲曲家。作品有七種傳奇,二十四種雜劇。
葉子奇:龍泉(今屬浙江省)人,明代學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葉紹袁: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文學家,著作有《葉天廖四種》等。
葉蕓來:廣西人,太平天國將領,在據守安慶與湘軍奮戰中,不幸城失人亡。
葉恭綽: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初任湖北農業學堂及方言學堂教習。曾擁護袁世凱稱帝,後在國民黨中任職,著有《遐庵江稿》、交通救國論》等書。
葉楚傖:今江蘇吳縣人,早年入同盟會,參與創辦《國民日報》,後成為國民黨要員,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國民黨政府立法院副院長等職。
葉聖陶:江蘇蘇州市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出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人民出版社兼總編輯等職。
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壹。早年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後參加北伐戰爭、領導廣州起義。解放後,曾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
/view/39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