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中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哪?
據史料記載,中國大範圍的鼠疫流行至少有三次,14世紀的鼠疫大流行造成中國人口大量死亡;這次鼠疫通過蒙古軍人的西征,傳入中東和歐洲,引發影響深遠的“黑死病”[1] 。16~17世紀的鼠疫大流行則與當時的旱災與人民起義互為因果,在華北地區即造成壹千萬人以上的人口大死亡;其中17世紀的鼠疫流行成為導致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壹[2] 。19世紀中葉雲南回民起義時期,鼠疫的大規模流行使人口死亡亦以數百萬計[3] 。除了這三次大規模的鼠疫流行外,歷史時期,在蒙古、東北、陜西、寧夏、山西、青海、新疆、河北、雲南、廣西、廣東、香港、福建、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均發生過規模不等的人間鼠疫流行,累計造成的死亡人口相當可觀[4] 。很顯然,中國的鼠疫流行範圍廣闊,歷史悠久,構成影響社會變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壹個很長的時期內,關於中國 鼠疫 是內源性的還是輸入性的,國內外學者存在不同的看法。以19世紀雲南鼠疫為例,“幾乎所有的中外學者都認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起源於雲南,並認為雲南是壹個古老的家鼠鼠疫疫源地;但又都斷言雲南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並謂雲南的鼠疫是輸入性的”[5] ,即從印度和緬甸直接或輾轉傳入的。然而,1974年,雲南鼠疫工作者從雲南劍川縣的中華姬鼠中分離到鼠疫菌,證實了滇西存在著鼠疫自然疫源地,學者們稱為滇西縱谷大絨鼠齊氏鼠疫源地[6] 。 在滇西縱谷大絨鼠齊氏鼠疫源地中,存在若幹個鼠疫動物病的好發地區。這些地區的***同特點是地貌為山間小盆地,四周山巒環繞,中間平坦,山谷溪流匯集其間,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利於種植糧食。鼠類經常沿山谷溪流轉移到耕地覓食,從而將鼠疫擴散到家棲鼠類當中。1984年就曾發現過野鼠間鼠疫曾壹度侵入家棲鼠中的事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