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的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0
Wiki的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0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事實可供參考,最後的Reference有所有相關的書和重要紀錄。這件事情對當年的民主黨人個個鎚胸頓足,但***和黨利用法律許可的技術牽制戰術成功,所以並沒有妳想的不公不義。2000年高爾雖然贏了Popular Vote,但幅度非常小,佛羅裏達的爭議當然是決定因素,但是整體來說高爾被獨立參選人Ralph Nader扯後腿而輸掉這場該大贏的選舉該是非常公允的說法。
美國的選舉轉播為搶時間,經常會在開票到壹定門檻加上Exit Poll參考之後就逕行宣布某某州勝負已定,當時的佛羅裏達狀況非常混亂,先連續開民主黨集中的選區,之後又連續開***和黨選區票櫃,最後又集中開民主黨集中選區,所以美西傍晚時好幾個電臺搶發新聞先發布說高爾贏了佛州,但不久就被追過,美西晚間十點時高爾由原先的誤報為勝選竟倒輸十萬票,過了午夜高爾打電話向布希認輸。但第二天早上開完後才發現佛州僅輸2000票,且過程可疑。這才讓高爾重啟希望申請驗票。而事後州務卿Katherine Harris壹連串的拖延措施都讓民主黨人以及新聞界質疑,開始驗票後***和黨也當然是想盡辦法拖延,但技術部分讓人懷疑的成分不多。而最重要的事***和黨當時的律師團在高等法院打了場重要勝仗,先阻止了全面性驗票,又以五票對四票決定佛羅裏達既不可能在Safe Harbor截止日前票完成,因此驗票不得繼續進行。而且當時的新聞輿論已經轉向,大多數民調已認為高爾輸不起,再拖就會傷害美國,就最後高爾在不得已的狀況之下認輸。
美國總統大選激烈的頗不少,但是數下來只有2000年小布希輸了Popular而Electoral Vote反而贏五票最具爭議。1876年Hayes擊敗Tilden雖只贏壹票,但Popular大贏,爭議不大。所以布希八年執政,連續八年挨罵,2000年的爭議其實是美國到今天仍撕裂主要原因之壹。
美國大選結果其實是由幾個重要的Swing States決定,其中又以佛羅裏達的25張票最重要。2000年的佛羅裏達最具爭議是因為當時選務是由布希的親弟弟指派的親信Harris負責,加上***和黨以傾巢之力保護戰果,用盡壹切法律資源。而美國選舉其他州即使有爭議也很快自行解決,沒有壹個需要驚動兩層高等法院。
民主制度的壞處是效率雖然不高,但好處是絕對不會發生鐘擺長久擺向壹邊不回頭的事情。柯林頓雖然下臺之後口碑不錯,但是他在任間就連民主黨人都挺討厭他的好色向右派過於妥協。佛羅裏達爭議之後因為反恐戰爭小布希獲利讓他連任,加上***和黨縱容華爾街引發金融海嘯讓美國百姓深惡欲絕,也因此歐巴馬以壹個第二任參議員都還沒幹完的初出茅廬小鬼頭竟可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席卷65%選票和選舉人票。由這個角度或許佛羅裏達的爭議對民主黨不是件太壞的事。
小布希大概是美國有史以來評價倒數第壹的總統人選之壹,Gore當總統再不濟大概也不至於比他爛。
高爾敗選之初心理大概不太平衡,但是他很快的就參加了矽谷的壹個專門投資新能源的風險投資基金,靠著他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賺了不少錢,而且高爾口袋裏有了錢,連老婆也不要了,所以妳不用為他心理狀況擔心。而且在真正的環保分子眼中,高爾口口聲聲要每個人愛地球,節約能源減少碳足跡,但他自己卻是個超級浪費能源大戶。京都協議當年高爾率領美國代表在會中義正詞嚴,說的比唱的好聽,但回國之後反而三緘其口,等於默視美國片面廢止京都協議。高爾的種種光說不練外更靠著提倡環保發財,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妳前後的兩個問題有很強的批判***和黨預設立場,小ㄚ頭喜歡註重平等較有理想性的美國民主黨沒什麼錯,但有時把自己抽離主觀意識對事情可能可以看的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