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軟件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第壹代軟件(1946-1953)
第壹代軟件是用機器語言編寫的,機器語言是內置在計算機電路中的指令,由0和1組成。
第二代軟件(1954-1964)
當硬件變得更強大時,就需要更強大的軟件工具使計算機得到更有效地使用。匯編語言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了壹大步,但是程序員還是必須記住很多匯編指令。
第三代軟件(1965-1970)
在這個時期,由於用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處理器在等待運算器準備下壹個作業時,無所事事。因此需要編寫壹種程序,使所有計算機資源處於計算機的控制中,這種程序就是操作系統。
第四代軟件(1971-1989)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結構化程序設計技術,Pascal語言和Modula-2語言都是采用結構化程序設計規則制定的,Basic這種為第三代計算機設計的語言也被升級為具有結構化的版本,此外,還出現了靈活且功能強大的C語言。
五代軟件(1990-至今)
第五代軟件中有三個著名事件:在計算機軟件業具有主導地位的Microsoft公司的崛起、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的出現以及萬維網(World Wide Web)的普及。
電腦軟件(ComputerSoftware)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的程序及其文檔。程序是計算任務的處理對象和處理規則的描述;文檔是為了便於了解程序所需的闡明性資料。程序必須裝入機器內部才能工作,文檔壹般是給人看的,不壹定裝入機器。
壹般來講軟件被劃分為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其中系統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支撐軟件(微軟又發布嵌入式系統,即硬件級的軟件,是電腦及其它設備運算速度更快更節能)。
但是系統軟件並不針對某壹特定應用領域。而應用軟件則相反,不同的應用軟件根據用戶和所服務的領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應用軟件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用途而被開發的軟件。它可以是壹個特定的程序,比如壹個圖像瀏覽器。也可以是壹組功能聯系緊密,可以互相協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軟的Office軟件。也可以是壹個由眾多獨立程序組成的龐大的軟件系統,比如數據庫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