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二帝畫像,唯獨溥儀是黑白照片,光緒帝怎麽就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在19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使用照相機了,雖然這項發明並不算很早,但是它卻發展的相當快,例如我們現在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就有著很多方面的改進,也讓我們可以更清楚更真實的看清這個世界。當然相機在那個時候壹般都是皇室專用的,我們知道慈禧就曾經用相機拍過照片,那麽光緒帝這個時候應該也是可以照相的。但是大家最後卻看到清十二帝的畫像,唯獨只有溥儀是黑白照片,那麽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如果按照時間推算的話,從同治皇帝時期開始,清朝就已經有照片了。但不管是同治還是光緒這兩位皇帝都沒有把自己的照片掛在這裏,而是選擇了用畫像代替。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奉先殿裏壹直以來所懸掛的都是身著朝服的皇帝畫像,這也是滿清皇室默認的壹個傳統,因此不會輕易改變。並且事實上,懸掛在奉先殿上的滿清十二帝的組像是用於祭拜祖先的,因而每壹個皇帝的畫像都非常大,極具華麗、色彩鮮明。而根據清朝皇室的規定,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萬壽節和冊封,還有先帝、先後的誕辰、忌辰、清明等,在任的皇帝都會親自到奉先殿裏祭拜列祖列宗。
既然是傳統,那為何有人還要打破呢?在奉先殿上只有末代皇帝溥儀的是壹張黑白照片。也是因為這樣,溥儀的照片才會顯得如此突出。溥儀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壹位皇帝,但也是滿清最後壹任皇帝,按理說,這樣的傳統他也是知道的,但實際上,他的在位時間非常短暫,到了退位的時候也僅僅只有六歲而已。其實溥儀也是有“苦衷”的,因為按照規定,滿清懸掛在奉先殿之中的畫像上所畫的人物必須是成年人才可以,也就是說,年僅幾歲的溥儀在登基為帝之後,並沒有掛上自己畫像的資格。
除此之外,還有壹個原因可能是當時的皇帝根本就看不上相機這種東西,因為當時照片還是黑白色的,當然肯定是彩色的畫像會更加好看壹些,而且用這種黑白照片掛在墻上也是很不吉利的。不過這壹點也純屬小編的個人猜測,說不定溥儀這人壓根而就不在意這些呢,而且,在溥儀登基為帝之時,清朝正處於新舊文化猛烈碰撞的時期,這時的人們通常認為,壹些所謂的傳統都是腐朽落後的存在,只有拋棄這些腐朽的東西,清朝才可以繼續向前發展。
雖然壹些客觀的外在原因致使溥儀不能在奉先殿留自己的畫像,但是從溥儀的自傳中就可以看出,他從小就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因此對於當時滿清境內存在的諸多陋習也是十分鄙夷的,他認為,迎接新事物的到來才是長久的發展之道。如此說來,小編的猜測也並非是無稽之談。也是因為從小接受西方思想的原因,溥儀對於畫畫像才並不熱衷,反而更喜歡給自己拍照。同時,從他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出,溥儀對於西方服飾比較喜愛,並且他留下的許多照片都是身著西裝或是西式戎裝的。當然,年幼的溥儀皇帝還沒有機會留下身著朝服的畫像,就被趕出了皇宮也是壹個很重要的原因。
最後壹點原因我們來說說溥儀的“苦衷”。溥儀登基時才3歲,清朝滅亡時溥儀也才6歲,在溥儀登基到退位這幾年間肯定是有拍過照片的,但是正如上文所述這些照片是不能用作正式用途的。而溥儀從登基到退位這期間年齡都還尚小,應該是沒有穿龍袍的彩色肖像畫,因為清代皇帝壹般不會那麽小就有彩色肖像畫的。而張勛復辟時溥儀已經12歲了,那時候溥儀其實是有穿龍袍拍照的,不過也是黑白色的照片。至於後來溥儀成為“偽滿洲”政權的“皇帝”,他肯定是希望穿龍袍的,但是這時期日本人不允許溥儀穿龍袍,所以他只能穿元帥的服裝照相。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溥儀也就成為了滿清十二帝中,唯壹壹個在奉先殿中沒有自己畫像的皇帝,但也是唯壹壹個有黑白照片的皇帝。不得不說,溥儀由於“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太多個“第壹次”了。有人也把他說成“最不像皇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