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左翼和右翼有何區別
日本左翼右翼的區別:政治立場、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施政的主張和觀點。
1、左翼更註重社會公平和公民福利,主張重稅和建立大政府,提高公開支的比重,重政府調控而輕自由市場。
右翼相對於左翼而言,由於大多是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掌握社會資源,相對而言經濟政策更加重視市場的調節,主張減稅和建立小政府。
2、左翼:(法國大革命後,由於雅各賓派等激進派黨在議會中的席位居於議長左手邊而得名)指激進派、社會主義、***產主義等立場。
右翼:(法國大革命後,由於保守派黨在議會中的席位居於議長右手邊而得名)指保守派,以及國粹主義、法西斯等立場。
3、左翼思想就像是有些人使用左手壹樣,總是不拘壹格的推崇新的思維方式,並且力求變革固有的意識形態和制度,從而推陳出新。
右翼則跟左翼則相反,右翼思維相對保守,總是慎重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壹般而言右翼主張秩序,穩妥、漸進式的改革和發展方式,主張維護舊傳統。
左翼和右翼指的是政治立場、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施政的主張和觀點。其並非日本獨有,只要是涉及到政黨政治國家和地區,那麽就必然會有左翼和右翼政黨。
左翼和右翼毫無疑問兩者是對立的,但是人的對於所有事物的看法可能不盡相同,被認為是右翼的政治人物可能在某些觀點上持左翼立場,反之亦然,所以在壹些政黨內部也會出現不同派系,而政黨又有中左、中右等勢力。不過從政黨政治的總體來看,右翼和左翼還是可以清晰的進行劃分的。
擴展資料:
日本右翼謬行:
謬行之壹:修改教科書。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時,把侵略中國篡改為“進入大陸”。1982年6月文部省審定教科書時,把“侵略華北”和“全面侵略中國”等段落中的“侵略”改為“進出”,把南京大屠殺改為“占領南京”。
2014年1月,文部省修改了教科書審定標準,要求教育界在“沒有定論”的歷史、領土問題上適度體現政府主張。
專家點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分析說,日本右翼勢力在教科書上玩的把戲,看似對自己有利,但是其實對整個日本而言,無異於是在自掘墳墓,它實際上是在進壹步加深日本同周邊鄰國的矛盾。
正義之聲2015年4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強調,我們再次嚴肅敦促日方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壹代,切實履行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以實際行動為改善與鄰國關系作出努力。
謬行之二:參拜靖國神社。1985年8月15日,以中曾根康弘為首的內閣大多數成員首次以公職身份正式參拜。1996年7月29日,時任首相橋本龍太郎也以“內閣總理大臣”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小泉純壹郎在任首相期間曾連續6年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晉三上臺後,不僅多次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還於2013年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日本首相公開參拜供有二戰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不僅違反了日本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的原則,而且背棄了其宣布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和相關國際承諾。
專家點評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趙剛分析說,盡管日本政治家在參拜時發誓說要保衛和平,但是在他們的誓言背後隱藏著什麽,這才是我們在今天應該思考的內容。作為二戰中的受侵略國人民,我們絕不能接受靖國神社還在“彰顯”戰爭罪犯的“功績”。
正義之聲2013年12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只有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日本才有可能同亞洲鄰國發展“面向未來”的關系。我們嚴正敦促日方信守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采取措施糾正錯誤,消除惡劣影響,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謬行之三:挑戰和突破“和平憲法”。獲釋甲級戰犯、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1957年2月出任日本首相,當年8月成立“憲法調查會”,準備修改“和平憲法”。2003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有事三法案”,認定首相在危急時刻可不經過國會同意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2012年安倍晉三上臺後,采取了壹系列挑戰二戰後國際秩序的舉動,包括去年7月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內閣決議、今年4月修改日美防衛指針強化日美同盟、6月廢除“文官統領”制度以及7月通過安保相關法案等,使日本戰後以專守防衛為主的安保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和平憲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專家點評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認為,安倍希望任內突破二戰後日本政治禁區、修改憲法,並非受民意支持率驅動,或者覺得現在形勢比較有利,臨時做出決定。這是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的長期國內政治目標。
他們把修憲作為壹個政治進程,不指望壹步到位,而是有策略、有步驟地推進。政治右傾化壹直持續,如果得不到遏制,接下來將是日本政治的右翼化,右翼政黨進入政府,操縱決策,對亞洲是禍患。
正義之聲2015年6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今天,日本人民和有良知的日本有識之士不願國家重蹈覆轍,對日本政府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保持高度警惕,要求固守和平憲法,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日報-日本右翼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