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雷鋒的戰友

雷鋒的戰友

雷鋒生前四戰友深情緬懷雷鋒

今天,南京科技會堂承載了太多太濃的熱情。上午9時30分,《雷鋒精神永恒》展覽正式開展,來自各行各業的近千名觀眾,帶著懷念和崇敬,走進了科技會堂。此時此刻,家住南京高淳縣的雷鋒生前的四位戰友,都在追憶著雷鋒的音容笑貌。昨天下午,他們相聚在“雷鋒團”原副團長張典煌的家中,每個人都帶來了悉心保存著的雷鋒的照片、紀念雷鋒的書籍。

四位在寧的雷鋒戰友是:原“雷鋒團”副團長張典煌,雷鋒犧牲時,他任雷鋒生前所在團某排排長;原“雷鋒團”副政委夏孝棟,雷鋒犧牲時,他任雷鋒生前所在團宣教股股長,雷鋒犧牲後不久,他調任“雷鋒連”副指導員,直接負責雷鋒事跡整理和宣傳工作;雷鋒犧牲時任團保衛股幹事的趙敬施;雷鋒犧牲時任雷鋒生前所在團某排副排長的陳坤金。他們四個均在80年代初期轉業回高淳縣工作並擔任領導職務。

如果不是“雷鋒展”的舉辦,雷鋒在寧的四位戰友記憶中的雷鋒故事也許會被塵封更久。四天前,記者獲悉“雷鋒展”巡回到南京的消息後,隨即與撫順的雷鋒紀念館聯系,希望尋找到雷鋒在南京的戰友。雷鋒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終於查找到90年代初的壹份留言,那是夏孝棟在參觀紀念館後留下的懷念雷鋒的話,落款是雷鋒在江蘇高淳的戰友夏孝棟。記者隨即趕往高淳縣,經過連續兩天走訪,終於在距縣城二十公裏遠的壹個小山村裏,找到了已從高淳縣統計局局長崗位上退休5年的夏孝棟。從夏老那裏,記者又找到雷鋒的另外三位戰友。四位老戰友從記者的介紹中知道了“雷鋒展”就要開展的情況,***同的懷念,使得他們相聚到了張典煌的家裏。

四位老戰友,在壹起講述了很多很多的雷鋒往事,也講述了很多他們遭遇過的無奈與尷尬。1962年雷鋒犧牲以後,他們曾在家鄉的中小學向孩子們講過雷鋒的故事。但從1982年他們陸續從部隊轉業回到高淳後,他們卻沒再作過壹場報告。

夏孝棟告訴記者,1982年,他從“雷鋒團”轉業到高淳縣工作。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不少熟悉他的人會問壹個***同的問題:“雷鋒事跡是不是真的?雷鋒日記是自己寫的還是別人替他編出來的?”他壹次次地說,他和雷鋒在同壹個部隊生活了兩年零八個月,和他有過許多次的接觸和交往,也有過多次面對面的交談,還陪同他作過多次報告。雷鋒犧牲後,他被調任雷鋒生前所在連任副指導員,從那時開始,他整理雷鋒的日記,整整宣傳、學習雷鋒18年。雷鋒的事跡全部是仔細調查、核實過的,從雷鋒108篇日記中摘要選編出的《雷鋒日記》,只改正了壹些錯別字,內容是絕不允許作任何修改的。 聽者有的感嘆,有的將信將疑。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聞聽他說這些往事時,將信將疑的人越來越多。夏孝棟開始感到心裏有點沈悶,但當公***汽車上無人給老弱病殘者讓座等現象越來越普遍時,他開始懷疑自己說的雷鋒故事還有沒有人願意聽。於是,他不再多說,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並盡自己的能力,給需要關心與幫助的人送去溫暖。

今年65歲的陳昆金,時時以雷鋒為榜樣,要求自己做好事,然而在做好事的過程中,他也常常遇到壹些令他尷尬不已的局面。他說,上班時,他常常親自打掃辦公室的地面,好多同事不解地問,現在有清潔工,妳幹嘛還要掃地?而不久前的壹個傍晚,他經過牡丹路時,突然遇到壹個小學生被人撞傷後跌倒在路上爬不起來,便上前把學生扶起來,並將其送回家中。誰知學生的家長卻立即以懷疑的眼光盯著他,直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這個老頭兒撞傷的?幸好小孩子挺老實,實話實說,可是該家長還是半信半疑。陳昆金再也忍不住了,對該學生家長說:“我叫陳昆金,曾是工商局局長,妳有什麽事,來找我就是了。”後來家長了解到,的確不是他撞傷孩子的。家長感到心裏有愧,便買了老酒與“紅塔山”香煙給他送去了,結果被他原封不動給退了回去。他對記者說,當年雷鋒做好事,總是不留姓名,可現在倒好,有時做了好事必須留下名字,不然,麻煩就可能找上門來。 “許多人不理解雷鋒,以為雷鋒出名是因為他出了車禍,逝世了,其實雷鋒生前在部隊就已經是個‘名人’了。”年紀最大的張典煌對記者回憶說,當年雷鋒入伍時,曾作為新兵代表講話,他的個兒雖然不高,但聲音洪亮,尤其是其胸前掛著的壹枚枚入伍前獲得的各種獎章,令好多戰士心中好生羨慕。轉業回到高淳後,也常有人問他有關雷鋒的事跡是不是真的,他總是與人壹壹辯解。

四位老人都說,雷鋒是壹個很可愛的人,誰見到他都會喜歡。他做的,更多的是平凡至極的好事,這些好事,當年每個人都可以做,現在每個人也可以做,但恰恰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人人又不容易堅持做下去。 四位老人還說,他們壹定會去看“雷鋒展”,但他們希望靜悄悄地去,靜靜地陪壹陪已離開他們39年了的好戰友———雷鋒。(揚子晚報)

為人類的解放事業--***產主義貢獻自己的壹切! --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