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稻田補償標準
1、水稻制種補貼:農戶、種子生產合作社和種子企業等開展的符合規定的三大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麥)制種,壹般水稻制種補貼是75元/畝,制種保險補貼22.2元/畝。
2、水稻輪作休耕補貼:黑龍江、湖南、河北、甘肅、雲南、貴州、遼寧、吉林等地均有輪作休耕試點,補貼金額壹般是每畝補貼500元。
3、水稻智能浸種催芽補貼:智能浸種催芽補貼政策目前只在黑龍江地區有,補貼標準是每斤0.5元,壹畝地最高可獲補貼4元。
4、種糧大戶補貼:2022年福建廈門同安區種糧大戶補貼標準是每畝每季補助資金300元。貴州貴陽觀山湖區對水稻種植面積3畝以上,按照300元/畝進行補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壹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