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滲透壓的高低取決於什麽?

滲透壓的高低取決於什麽?

滲透壓的高低取決因素,1877年德國植物學家弗菲爾(Pfeffer)根據其實驗數據發現兩條規律:

1、在溫度壹定時,稀溶液的滲透壓力與溶液的濃度成正比。

2、在濃度壹定時,稀溶液的滲透壓力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

1886年荷蘭理論化學家範托夫(van'tHoff)從理論上推導出難揮發非電解質稀溶液的滲透壓力與溶液濃度和熱力學溫度的關系為:

上式稱為範托夫公式,也叫滲透壓公式。

c為摩爾濃度,單位:mol/L,也可以算作C=n/V(物質的量(mol)/體積(L))。

R為理想氣體常數,當π的單位為Pa,V的單位為升(L)時,R值為8.314J·K-1·mol-1。

T為熱量,單位:K(開爾文),與攝氏度的換算關系是T(K)=273+T(C),例:25攝氏度=298開爾文。

範托夫公式表示,在壹定溫度下,溶液的滲透壓與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溶質的粒子數(分子數或離子數)成正比,而與溶質的本性無關。

擴展資料:

滲透壓的疏水作用:

排空效應是疏水作用(疏水力實質是熵和自由能的混合效應)的理想情況,而滲透壓是使大分子產生這種排空力的原因。滲透壓可以看成單位體積內的自由能變化。

排空效應是小顆粒能把大顆粒推到壹起,以使小顆粒自身的熵最大,如果兩個表面精確匹配,則相應的單位接觸面積上的自由能減少為ΔF/A=ckBT×2R,R為小顆粒半徑(這裏的c不是濃度是分子數密度)。

小顆粒能夠有效的幫助大分子找到彼此特異性識別位點,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血清蛋白(BSA)和聚乙二醇(PEG)充當小顆粒,它們稱為阻塞試劑。

比如他們可以幫助脫氧血紅蛋白和其他大蛋白粘在壹起,溶解性降低10倍;葡聚糖或PEG能穩定復合物不受熱分解,可以使DNA溶解度增加若幹;PEG和BSA還能使機動蛋白絲自組裝速率或不同酶的活性增加幾個數量級;在大腸桿菌DNA?復制系統中如果不加入阻塞試劑就不能工作。

選擇何種阻塞試劑並不重要,關鍵是他相對組裝分子的尺度及數密度。這是無序狀態過程中同時驅動的有序組裝,這個的有序是以更小顆粒更大的無序為代價的。

百度百科——滲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