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小傳之壹 法師身世
玄奘祖籍潁川,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陳河村)人,漢太丘長陳仲弓之後。高祖陳湛曾任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陳欽,北魏上黨太守、征東將軍,封南陽郡開國公;祖父陳康以學優仕齊,任國子博士;父親陳慧曾任隋朝江陵、陳留縣令,後退隱居家,潛心儒學。母親宋氏是洛州長史之女。
玄奘自幼由父親親自教授儒家學問,他聞壹知十,聰悟超群。
玄奘十歲時,因父母喪亡,家道困窘,便跟隨他的二哥長捷法師在洛陽凈土寺學佛,誦讀《維摩詰經》和《法華經》。
隋煬帝大業八年(612),玄奘十三歲時,信佛的隋煬帝派大理寺卿鄭善果到洛陽剃度僧人,只剃度十四人,而學業優秀者幾百人。玄奘因為年齡小,沒有參加選拔,只是站在門外觀看。
在隋朝乃至唐朝時期,為保證種田當兵的男丁數量,僧人數量受到嚴格的管控,選拔僧人要經過考試。
“有知士之鑒”的鄭善果看到玄奘,大為驚奇,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鄭善果問:“求度耶?”
玄奘回答:“然。但以習近業微,不蒙比預。”
鄭善果又問:“出家意何所為?”
玄奘回答:“意欲遠紹如來,近光佛法。”
鄭善果很贊許玄奘的誌向,又看玄奘器貌不凡,破格把他免試錄入僧籍。對此鄭善果解釋說:“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
“遠紹如來,近光佛法”,這也是玄奘弘法壹生的真實寫照。
當時的洛陽佛教氛圍濃厚,每個寺廟都有不同的著名法師登壇講經,玄奘涵泳其間,往來求學。他除了隨二哥長捷法師修習佛經外,還跟景、嚴法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其聲名在洛陽佛教界人盡皆知。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奘和長捷法師為避戰亂,西入長安。因缺乏修業的條件,加以得知當時名僧多往四川,於是轉赴成都。同年冬天,玄奘和長捷法師到達成都。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玄奘二十壹歲時,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坐夏學律。
玄奘在四川期間,敬惜光陰,苦學不倦,隨基、暹、震法師學《攝大乘論》、《阿毗壇論》、《迦延》。二三年間,他已究通諸部,和哥哥長捷法師被人稱為“陳門雙驥”,聲名遠播。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為進壹步學習佛法,二十四歲的玄奘不顧兄長的勸阻,與商人結伴,泛舟三峽,遊學而去。
在荊州天皇寺,玄奘開講《攝大乘論》和《阿毗曇論》,從夏到冬,各講三遍。
在相州,玄奘拜慧休法師學《雜心論》。
在趙州,玄奘謁道深法師學《成實論》。
在長安大覺寺,就嶽法師學《俱舍論》。
玄奘再次來到長安時,他已造詣深厚,譽滿京師。這時恰逢壹位印度名僧在長安講經,好學的玄奘從他那裏得知,印度那爛陀寺藏經豐富,高僧雲集,那裏的住持戒賢法師精通壹切佛法經論。玄奘心向神往。
玄奘在窮究各家學說的過程中,深感各家學說紛紜,眾師“各擅宗途,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遊西方以問所惑”。於是他結約伴侶,向朝廷陳表,請求西行求法。
當時的唐朝開基未久,國政尚新,疆界不寧,嚴禁國民越境。西行求法的申請沒有得到官方許可,同伴們都退縮了,唯玄奘立意不改。他學習梵文,鍛煉體力,為西行做各種準備。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農歷八月,長安周圍霜降秋害,莊稼欠收,皇帝詔令百姓四散各地就食。二十八歲的玄奘和壹個還鄉的秦州僧人結伴離開京城,踏上了西去的路程。
參考資料:
《大唐西域記》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玄奘西遊記》? 錢文忠著
董誌翹《大唐西域記》前言 央視記錄片《玄奘之路》? 金鐵木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