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三點半是什麽意思
有記者提問:“現在小學放學時間越來越早,有小學下午三點半就放學,這個時間對於家長來說接送孩子可以說是壹大難題,請問家長們的這個困擾什麽時候可以得到解決?另外小學放學時間早催生了大量校外托管班,這些托管班‘野蠻生長’,急需規範。請問是否會像近期重拳整治課外培訓機構亂象那樣來規範校外托管班?”
“謝謝妳提了個很好的問題,我看妳可以當關心這個問題的年輕父母們的代言人。”陳寶生表示,“三點半”現象之所以成為年輕父母們和整個社會關註的壹個難題,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教育發展特定階段的壹個產物,這個現象更多地表現在大中城市。關心這個問題的年輕父母們,正處在職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寶貝撫育的關鍵階段。由於分工、作息時間的不匹配,他們沒有辦法接孩子,帶來了“成長中的煩惱”。
“對於這個問題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去年2月教育部下發了關於解決這個問題的通知,壹年來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壹定程度的緩解。”陳寶生表示,有25個省已經下發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實際的政策措施,經過這壹年多的實踐,已經摸索了壹些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法。比如上海規定中小學校後服務要做到百分之百全覆蓋,服務的時間是3點半到5點,參與這項服務的老師在效益工資方面給予傾斜。北京規定3點到5點期間是校後服務時間,主要內容是開展課外活動,每個學生每年補助700-900元。南京探索了壹種彈性離校時間,到了放學時間孩子可以彈性離校,學校做出安排進行托管。廣西探索利用社區資源來解決托管問題的路子。“大概可以分成這四種模式,各有所長。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各走各的路、各出各的高招。”
陳寶生表示,接下來壹是要總結成功的經驗加以推廣,二是要和有關部門協商解決“三點半”難題涉及的相關政策問題。比如3點半到5點托管孩子了,老師的勞動時間加長了,負擔就加重了,相應成本怎麽分擔,相應的勞動法規怎麽調解。
陳寶生表示,對於現在存在的亂象需要進行治理,比如對記者提到的學校周圍的托管班進行治理,加強立法,至少是有行政法規來加以解決。當然還需要加強督促,使好的意見、建議和各省好的做法切實得到貫徹落實。相信通過不懈努力,這個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壹年來的實踐證明,年輕父母認為這是黨和政府給他們的“大紅包”,這個“紅包”將更加厚實、更加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