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該如何崛起!(轉)
壹、實施東向發展實現宜城率先崛起的指導思想。
實施東向發展就是要確立借鑒東部地區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快體制創新等方面的好做法,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決沖破壹切影響發展的思想和體制障礙,進壹步確立安慶改革創新的新優勢,大力營造高效統壹規範的政務環境,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促進和鼓勵壹切市場主體想幹事、幹成事、做大事的總體思路。
二、積極推進體制創新著力經濟運行機制接軌。
實施東向發展戰略,最終是實現與長三角壹體化發展。因此,首先要在管理體制上實現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全面性創新,以達到與長三角的體制同步。其主要內容是圍繞市場這個主體,放開競爭領域,推進市場化運行機制,強化非競爭領域的法治性管理,剔除壹切人為因素,以實現市場的公平、公正。其次要在基礎設施上規劃建設與東部相連的比較完善的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長江航運、機場、港口等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強化與長江三角洲核心經濟層之間的聯系,實現人、物流的快速通道。再次是加快與東部地區商品物流、產權、金融等市場的對接,大力推進市場開放、積極搞好服務、全力為東部企業進入我市創造便利條件,實現東部地區與我市相統壹的市場政策。這方面,我市流通業已與東部有了良好的基礎,但在市場政策上必須進壹步理順放開。
三、突出工業立市、產業對接。
工業立市在安慶市經過了反反復復的歷程,可以說安慶市錯過了許多機遇,尤其是制造業方面,安慶市實現了幾個率先,最終都是以萎縮、銷聲匿跡而告終,如洗衣機、電視機、冰箱、汽車、機床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我認為是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對壹項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講,處於計劃經濟時期,直接反映用人機制的問題,而這種現象至今還未有多大改觀。因此,安慶要實現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從思想觀念、目標定位、體制改革、開放程度、發展環境、政策措施六個方面加大與東部地區對接的力度。要以“工業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為實施方向,加速推進石油化工、輕工紡織、機械制造及汽車零部件、農副產品加工、文化旅遊等重點產業的擴張,使之做大做強,成為支撐安慶經濟的脊梁。
四、註重人才的使用與對接。
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人才是第壹要素。要說人才,安慶人總引以自豪地說,安慶出了多少做官的,出了多少文化人,反映了安慶人傑地靈,代表著安慶歷史的過去。但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安慶最迫切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呢。從安慶的經濟發展現實來看,安慶迫切需要那些有膽識的創業人才,經濟管理型人才,總裁和企業家級別的高級人才。對此,也許大家有所認識,但在安慶整個意識形態上,這種認識始終未能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道是“官本位”意識十分的濃厚。在“官本位”的主流導向下,社會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安慶不是創業的場所,是個人玩人的地方,深圳才是創業的好地方,所以大多數具有創業思想的人被開放程度高的發達地區所吸引,受這種思想意識的影響,人才外流現象嚴重,造成安慶創業型人才匱乏,直接導致了安慶經濟的滯後發展。
對於人才的認識,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德。德是指壹個人對社會、對他人責任心的壹種表現;二是才。才是指才能,是指壹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和手段。對壹個人來說德是靈魂,是向導,才是能力,是工具。所以,我們引進人才,使用人才,必須以此為標準,正確識別和使用人才。但在現實中,對人才的概念,十分模糊,往往是壹些德才兼備的人被拒之門外,悄然流失,壹些無德無才的人卻官居要職,行政亂作為,其結果導致經濟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惡性循環。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在實施東向發展的過程中,要註意人才引進對接的全面性及人才的側重點定位在那個層面上。人才的開發是多渠道的,現行單靠官方培養培訓人才,說白了,很難奏效。從現實來看,黨政機關拿著納稅人的錢培養出來的人,似乎都是只想謀官不去思民的為官者,實質是對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為什麽企業自己花錢培養的人才應用性強,實用性好,因為他們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考慮到付出的培訓成本與培訓後的應用收獲,必須是增值的。因此,根據我市現行人才缺位狀況,建議從兩個方面著力人才的培養,以適應宜城率先發展的需要。即壹方面是在全市範圍內建立起勇於創業人才的市場政策環境,對敢於創業的人才從吃、住、行、資金補貼、政治待遇等給予明確實在的政策。激勵有識之士不思官場奔市場,營造壹個強烈的創業環境。另壹方面是政府按行業需要搭建人才競爭平臺,打造各行業賽馬場,激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逐步把安慶打造成經濟領域裏的總裁、高級管理人才層出不窮的廣闊天地。
五、進壹步完善開放靈活的市場政策。
市場政策的優劣直接反映市場環境的優劣。在安慶市場政策方面,據調查反映存在著不公平性,人為因素較多,某些掌握權力的人,處事隨意性較大。如招商引資,壹方面是傾全市之人力、物力大肆招商,另壹方面卻是百般刁難,缺乏應有的政策服務環境。某區九十年代在引進1000萬元的皮鞋制造商時,就是因為壹塊地皮牽涉兩個單位,為各自利益而協商無終,氣走制造商。還如交通車輛罰款問題,江蘇省壹些城市為外來車輛開綠燈,規定凡外來車輛誤走單行道予以放行不罰款,同時交警還主動引路,受到外來司機的極好評價,無形中這項小政策就提升了這個城市的形象,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政策開放程度。而安慶的交通管理,所反映的情況卻是反之,越是外來車輛罰款越厲害,認為捉壹個是壹個。所以外來人員怨多、罵多,試問這樣的市場政策對待,還能給外界樹立什麽好的形象呢?因此,建議對當前我市現行的政策性文件應進行全面清理,對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條款要以實施東向發展為軸心,作必要的政策修改與補充,並明文規定弱化公權力逐步擴大化傾向,以增強市場的公平、公正性。
六、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
作為城市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圍繞現代化城市目標提升城市化標準,擴大城市規模,強化城市人住環境,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水平,增強城市知名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因此,在城市建設規劃上,應當靜下心來搞規劃,留好空間為逐步發展打好基礎,做壹個“可升級版本”的城市建設規劃,使之可持續發展。如安慶市既然是黃梅戲的始源地,應圍繞黃梅戲這個特色文化品牌,以市民公園為主體,規劃建設黃梅戲品牌樂園,樂園布局可按東西南北中劃分五個小園區,每個小園區又以知名經典黃梅戲曲目命名,這樣形成園中園式的黃梅戲大樂園。運作方式按照市場配置給黃梅戲劇團或民間組織。這樣不僅營造了安慶黃梅戲的文化氛圍,又能強有力地提升安慶城市的品牌形象。
對於城市管理是個廣範圍的概念,但就城市建設管理方面,也即經營城市。既然經營城市,就有個經營成本的問題,在安慶市的整個經營過程中,由於未走上規範化軌道,壹些經營管理者利用所掌握的無約束性公權力,肆意擡高經營成本。如鋪設地下管道的施工中,甲商運用現代技術定向非開挖頂管機施工,只需5萬元的成本;乙商運用傳統破路挖土式施工,需30萬元的成本。兩者比較起來。甲商具有不破路,成本低,而乙商既要破路又要付出高出幾倍的施工成本。但就這樣簡單的成本比較,我們的施工管理者卻不選擇甲商而選擇乙商,其中的隱秘是為什麽不言而喻。至於城市道路因施工破路,造成許多不利的因素,既影響市民行走及車輛通行,又影響市容整潔,老百姓反映非常強烈,況且修好的路挖開再補就沒有以前的整體感覺。
因此,對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首先從規劃著手,其次從管理上加強規範。筆者建議,在實施“雙百”城市建設中,力求在整體規劃下,不留人為操動空間,真正做到依法冶市,對城市建設,道路施工,涉及10萬元以上的工程,必須實施公開招投標,並由人大、紀、檢部門實施監督。在城區重新鋪設管道需過路面時,應學習池州市的做法,由政府制訂硬性文件規定不準開挖,如必須開挖的需經人大同意,否則壹律采用定向非開挖新技術施工。
七、在全市範圍內樹立幹事業、務實事的風氣,並形成強烈的導向。創新現行機關考核辦法。其程序設計如下,首先由組織人事部門統壹制定《公務員社會評議表》,內容設置:a、公務員道德品質(責任心),b、待人接物的態度,c、處理公務的成效,d、協調解決問題的實列,e、存在的缺點(以實列為依據)。其次,各單位根據統壹印制的表格自行將被考核對象公布於社會,或確定與工作相關聯的單位給予評議。評議結果交由組織人事部門錄入個人檔案,作為晉級升職依據。每年評議壹次,形成制度化、規範化,個人檔案實行數據化動態累計管理。運用此種公務員政績考核辦法,旨在全社會形成幹部幹事業,積極進取的社會導向和氛圍。促進機關幹部能沈下來,深入實際,強化行政作為能力,並通過有作為得到提升。同時又可以遏制幹部考核在本單位進行時的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