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固態硬盤壽命問題
SSD固態硬盤相比傳統HDD機械硬盤的優點是性能強、體積小、無噪音。固態硬盤在原理構造上基本上和我們應用普通機械硬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模擬扇區、模擬磁道等。在固態硬盤內部,最核心的部分就算控制器了,是整個固態硬盤的核心,裏面包括很多構架,比如讀寫算法、接口定義等。主要影響壽命的就是讀寫次數,在固態硬盤的算法定義中,修改壹次才算壹次真正讀寫。
固態硬盤內部閃存完全擦寫壹次叫做1次P/E,因此閃存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閃存芯片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隨著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
壹個具體的例子,壹款120G的固態硬盤,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壹次P/E。普通用戶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壹次P/E,那麽壹年就有180次P/E。SSD閃存類型中,SLI最為高端,P/E壽命大概為5000次;MLC是目前主流,性能、壽命適中,P/E壽命大概為3000次;而TLC則相對最便宜,理論上性能和壽命最差,P/E壽命大概為1000次以上。1000個P/E估算壹下有好幾年的理論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