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乘車選座反映性格坐後排的自我保護心強

乘車選座反映性格坐後排的自我保護心強

有人喜歡坐在後邊,有人在意座位余溫———

經常乘車出行的人會發現:人們上了空公交車後,壹般都不會選定第壹排座位,喜歡選擇車廂的後半截,在靠近車門的位置坐下;很多人願意找壹個看上去“順眼”的人同坐,衣著整齊、長得好看的人較容易被人接受;有些人坐在別人剛剛坐過、尚有余溫的座位會很不自在,有些人甚至會站起來,等座位涼了再坐;在車廂裏最不被喜歡的是那些太過自我的人,他們通常表現在:把腿伸得很長、對著手機大聲嚷嚷或是把包放在旁邊占座這些都是人們日常乘車時經常出現的行為。妳知道這些乘車習慣是什麽樣的性格在起作用嗎?

喜歡坐在後面的人自我保護心理強

跳上壹輛空蕩的公交車,小陽總是喜歡徑直往後走,到了車廂的後半截,再找個靠近車門的位置坐下,接著他便可以愜意地欣賞沿途風景,或是讀書看報。小陽說,這個位置讓他覺得塌實。

意大利非語言交流學家馬克·帕克利對人們在車廂中的行為做了多年研究,他認為,人們上了空的公交車後,壹般都不會選定第壹排座位———這排位子通常到了車廂快滿時才有人坐。北京陽光華仁心理服務中心的資詢師周林認為,這種選擇是人類特有的安全感造成的。當妳選了第壹排座位時,坐在背後的人會讓妳感到壹種潛在的威脅,因為妳看不見他們在妳背後做什麽。人在歷史長河中的進化過程,同時也是在戰爭中求得生存的過程。戰爭的壹個重要常識就是不要把後背留給敵人。我們生活的社會雖然遠離戰爭,但是這種自我保護的心理仍然存在。特別是壹些較為敏感的人,會比較喜歡坐在能夠通覽全局的靠後的位子。而心理相對健康的人往往在這些事情上表現得無所謂。

找“順眼”的人同坐是警惕心理在起作用

很多人乘車時願意找看上去“順眼”的人同坐。人們在初次見到陌生人時都會對其做出基本的評價,專家研究認為,產生“第壹印象”的時間不超過壹秒鐘。因此,多數人能很快對同乘的人進行判斷,並且選擇其中看著“順眼”的人坐在壹起。英國心理學家休斯敦和布爾做的壹項研究發現,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人旁邊的座位總是空著的。

這裏“順眼”並非單指漂亮、有氣質等人們從美學角度進行的評價。人們通過對裝束、舉止等的分析,也會判斷出對方是否能對自身造成威脅,以及這種威脅的大小。例如某輛公交上有兩個空位,壹個旁邊是健壯有力的男人,另壹個旁邊是面慈目善的老太太,顯然後者對人造成威脅的可能性比前者低,因此多數人會認為後者比較“順眼”而選擇與其同坐。這是因為人在陌生環境中,自我防禦意識會更強。

過分在意座位余溫的人接受能力差

有些人坐在別人剛剛坐過、尚有余溫的座位會很不自在,壹些人甚至會站起來,等座位涼了再坐。周林認為,多數人都不願意用別人用過的東西,座位上的余溫傳達給人座位被別人占優過的信息,因此會讓人不自在,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人會站起來的情況,說明這些人比較敏感,心理健康程度不佳。每個人都有壹個心理緩沖區,以減少外界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敏感的人心理緩沖較小。這些人在生活中壹般很難接納自己,同時也很難接受別人。因此,對於余溫這種他人身體留下的信息會十分敏感。

對手機大聲講話的人不善於處理人際關系

我們在乘車時常會看到有些人很大聲地對著手機講話;壹些人坐下後把腿伸得很長,還有壹些人把包放在旁邊的位子占座。周林說,從心理學上看,這些人的行為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壹般不懂得換位思考,不關心別人的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就習慣了沈溺在自己的世界裏,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因此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這些人不僅在公交上不受人歡迎,他們在生活中也不常去關心和幫助周圍的人。通常這些人的人際關系也處理得不太好。

呼呼大睡的人有更多的安全感

在乘火車長途旅行時,人們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放眼望去,有的人呼呼大睡,有的人頃刻便與左鄰右舍打成壹片,也有人捧著書本消磨時光。

那麽,透過這些行為又能反映出什麽呢?周林認為,那些看書、看報,不與別人搭訕或閉目養神的人,通常自我防禦意識較強,並且更多地關註自身。他們中的壹些人有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信條,而讀書看報的行為也是在向周圍的人傳達壹種信息:“別理我,讓我安靜點兒。”這些人不懂得在陌生環境怎樣與人相處,很難融入別人。因此往往選擇讀書等來回避與他人的接觸,把別人隔離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同時,他們也有可能在保持沈默的同時揣摩著周圍人。而在旅途中相對健談的人,特別是喜歡談論自己經歷的人,其心理也相對健康。他們表現出樂於與人分享,自我開放度高,在分享中得到快樂和他人的肯定。這些心理較為健康的人在長途旅行中,也更容易呼呼大睡,因為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比別人有更多的安全感。

安全感決定選位順序

心理學家們認為圖示中乘火車的選位順序,是人們最常見的選座位順序。在面對面的兩排空座位前,第壹個人通常會選擇靠窗並與車開動方向壹致的位置1;第二個人則選擇與第壹個人對角的2,也就是離他最遠的座位,這就是保持安全距離原則,即不對面原則;第三個人則選擇與前兩個人不對面並與車開動方向壹致的位置3,這樣可以更舒服,腿也能伸開,而且還能避免面對面產生的對抗感;第四個人就沒那麽幸運了,他通常只能選擇與第壹個人相對而坐;剩下的兩個位置,外側的、與車開動方向壹致的5通常會先被選走;最後壹個人只能坐在另壹側中間的6。

為何會如此?

心理專家認為,第壹個人選擇的位子是讓人覺得最安全舒適的。與行車方向相同的靠窗位,比其他的位子更容易看清車外的環境,了解更全面的路況等信息。而坐在與行車方向相反的位子,看到的景物是出現後不斷遠離自己的,向比較之下1的位子更能讓人有安全感。第二個人以後的人的選擇多是由人們的心理距離決定的。人們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會保持壹定的距離,不希望別人侵犯到自己的心理安全範圍內,因此會盡量避開與對方較近或對視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