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賞析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壹、舞劇情節
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觀眾看半天不知道臺上的演員在幹什麽那就是壹件很遺憾的事情。首先要知道演員在表達什麽,要盡可能地被演員的情緒、表情、速度所感染,盡可能地進入劇情,這需要事前充分地了解舞劇音樂、舞劇故事、舞劇背景。
舞蹈的情節是在情節舞和舞劇中,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變發展過程。由壹系列能夠顯示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具體事件過程所組成。對情節的把握正確與否決定了觀眾能否真正看懂舞者用其肢體語言所演繹的內容以及所想表達的思想。這就是所謂的舞蹈語言。同時,觀眾能否正確把握情節,對於舞蹈的編導和演員也是壹種很大的考驗,編導必須對所演繹的故事充分的提煉與加工,舞者在演繹某段舞蹈前,也應先對情節有著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在舞臺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舞蹈語言去向觀眾講述所演繹的內容。如,大型舞蹈《紅梅贊》的舞劇總編導楊威深諳無言的舞劇貴在故事情節的單純和洗煉。她匠心獨具地設計編排了壹個個精彩的舞臺畫面:面對酷刑和利誘,江姐剛毅頑強;叛徒則搖尾乞憐,為虎作倀。絕食鬥爭中,“小蘿蔔頭”忍住饑餓的煎熬,小小心靈裏憧憬的是自由飛翔的蝴蝶。瘋狂的大屠殺裏,“監獄之花”的母親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舍生赴死。面對勝利的曙光,江姐與難友們壹道,用自己的忠貞繡出了壹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的旗幟下,勇士們在熊熊的烈火中得到永生。
二、芭蕾舞手語
芭蕾舞是壹種歷史悠久的舞蹈,並沒有跳出條條框框的束縛,會用若幹種定式手語來表達若幹種感情。
比如,兩手交叉、手背朝外置於前胸,則表示為“愛”,而雙手交叉、手背朝外置前腹前,便意味著“死”。看舞劇前應好好翻閱劇情簡介,負責的簡介就會介紹舞劇中將出現的各種手語。
三、演員的表演技巧
這是很重要的欣賞部分。首先需要欣賞者熟悉表演技巧。就象舊時的中國人聽京戲,其實戲迷們對每出戲早已背得滾瓜爛熟,自己都會哼,但還要不斷地看,看什麽?看的就是出場的角兒的技巧;也象西洋人看歌劇,看的也是演員的技巧;而要精湛地欣賞舞劇,也需要舞劇欣賞者長期積累舞蹈技巧的知識。
四、舞蹈構圖
舞蹈構圖即舞蹈畫面,是舞蹈語言在舞臺上存在和呈現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時空和空間中的動態結構。壹般指的'是舞蹈者在舞臺空間的運動線和畫面造型,是舞蹈作品重要表現手段之壹。包括:
1.整齊壹律。也稱單純統壹,是最簡單的壹種形式美規律。特點是無差異和隊列的壹致,能體現出單純、整齊的美,給人壹種節奏和次序的審美感受。
2.平衡對稱。也稱均衡對稱,是比整齊壹律稍復雜的形式美。規律特點是既有壹致重復的壹面,又有差異不壹致的壹面。但在差異中仍保持著壹致、對稱,給人以安寧,穩定的審美感受,而均衡則給人以安定中又具有自由靈活的愉悅感受。
3.調和對比。事物的差異和對比的統壹。對比給人以鮮明、醒目、振奮、活躍的審美感受,調和則給人以融合協調的愉悅。
4.多樣統壹。也稱和諧。是形式美最高級的法則,是整齊壹律,平衡對稱,調和對比等形式的對比統壹,使人感到既豐富又單純,既活潑又有次序。給人以整體的,多樣性的審美感受。舞蹈構圖可以規劃為舞蹈欣賞最終極的整體效果,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五、舞蹈題材和舞蹈主題
所謂舞蹈的題材,就是作品中直接描寫的生活現象,是舞蹈編導對其掌握的社會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加工後作為作品內容的材料。而舞蹈主題則是舞蹈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對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意蘊和中心思想。題材和主題可以被劃為觀眾欣賞舞蹈所要知道的舞蹈所要表現的情節背景。只有對二者有所了解,我們才能有目的地去欣賞舞蹈,也能較為容易的從舞者的表演中有所領會。如課上所欣賞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正是取材於我國革命鬥爭的歷史,以波瀾壯闊的音樂舞蹈場面,展現了1921年以來中國人民爭取解放、歡慶新生的生動畫卷。
六、客觀環境的設計
舞蹈不是單純的壹個舞蹈家的獨自演繹,壹臺好的舞蹈還有其不可缺少的客觀環境成分。所謂的客觀環境包括舞臺背景、燈光等的設計,背景音樂的選擇,舞者的服裝設計等等。做好客觀環境的設計可以給壹部舞蹈錦上添花,做不好,可能也會成為這部舞蹈的壹處敗筆。我們可以把觀眾欣賞舞蹈的形象分為三種,即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和動覺形象。所謂的動覺形象是指人在運動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動覺器官所體會到的壹種具體形象的情感體驗。觀眾心目中動覺形象的塑造往往取決於舞臺上的舞者的表演。而觀眾通過視覺所感知的視覺形象則不僅需要舞者的出色表演,還需要舞臺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大型民族舞蹈敦煌整場演出的舞臺設計,服裝、音樂設計仿佛把觀眾帶到了那古老而神秘的西域,讓我對那不禁有些神往。觀眾通過視覺的舞臺設計可以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節,好的舞臺背景可以給觀眾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後的聽覺形象是物體振動所發出的聲音作用於人們的聽覺器官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情感體驗或特定生活的形象地聯想。藝術的本身是相通的,音樂與舞蹈的有機結合可以創造出觀眾視覺與聽覺感受的最完美效果。舞蹈音樂的創作與選擇必須符合本舞蹈所要表達的內容,它是為舞蹈的情節服務的。合適的背景音樂給舞蹈創造了完美的意境,背景音樂的高潮可以推動舞蹈情節的高潮。
拓展
1.舞劇《絲路花雨》
舞劇《絲路花雨》1979年首演於甘肅蘭州,趙之洵、劉少雄等合力創作。《絲路花雨》以中國大唐盛世為背景,以活躍的敦煌壁畫舞姿為主要舞蹈語言,造型、音樂、舞技都堪稱完美。把故事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描繪了壹個跌宕起伏、充滿恩愛情仇、悲歡離合的故事。在舞蹈結構上,突出了獨舞的空靈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盤上舞”等被認為開創了“敦煌舞”獨特的藝術流派。音樂采用以我國民族樂隊為主的混合樂隊演奏,以我國古典音樂為基礎,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民族古曲的韻味和調式特點,以及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形式,同時還吸收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回族、維吾爾族的音樂素材,具有濃郁的古典音樂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還將波斯音樂素材加以發揮,體現了波斯人的風俗特征。該舞劇被譽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
2.芭蕾舞劇《白毛女》
中國經典芭蕾舞劇。胡蓉蓉等創作。1945年,西北戰地服務團從晉察冀前方回到延安,並帶回40年代初流行於河北阜平壹帶有關“白毛仙姑”的傳說。敘述了壹個被地主迫害的農村少女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堅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陽光與鹽,全身毛發變白,又因偷取廟中供果,被附近村民稱為“白毛仙姑”,後在八路軍的搭救下,得到了解放。賀敬之、馬可等據此創作五幕歌劇《白毛女》。1965年,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原有題材,在保留原作基本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的基礎上,濃縮情節,大量運用中國民間舞蹈、古典舞蹈的動作,使之與芭蕾舞藝術相結合,誕生了民族芭蕾舞劇《白毛女》。《白毛女》在中國芭蕾舞劇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以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立於世界芭蕾藝術之林,成為民族芭蕾舞劇經典。芭蕾舞劇《白毛女》是現代生活內容和芭蕾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在塑造人物方面,既運用芭蕾語匯,又吸取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之長來充實和豐富表現手段,在此基礎上去創造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的新的舞蹈語匯,服務於劇情的發展:喜兒的純真、甜美和變成“白毛女”後的堅韌、剛毅;大春的樸實、敦厚和參軍後的英勇、幹練;黃世仁的陰險、毒辣都深刻鮮明。而音樂更是優美動聽,經久傳唱。
3.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中國經典芭蕾舞劇,是第壹部最成功的中國大型芭蕾舞劇。李承祥等編導。根據同名電影改編成。講述中國第二次革命時期的故事:受盡折磨的瓊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壓迫,逃離虎口,巧遇紅軍黨代表洪常青,經過他的引路,瓊花參加了娘子軍,歷經磨練和考驗,成長為卓越的革命戰士。洪常青犧牲後,她接過紅旗英勇向前。“向前進,向前進……”舞劇中的音樂早已唱遍大江南北,沒看過《紅色娘子軍》的人,也曾聽過這些旋律優美、節奏有力、通俗易懂的音樂,也曾受過它的感染。劇中所展現的南中國風情、女性細膩的情感、澎湃的革命激情,都為同類作品中少見,都為我們演繹了壹幕精彩的紅色南海情。這部舞劇以震憾人心的悲壯情節,恢宏絢麗的場面,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島的地域風情,在芭蕾舞臺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將芭蕾的精華與中國的氣派融為壹體,被稱為“中國第壹部表現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為世界芭蕾舞壇增添了壹朵奇葩。
4.楊麗萍的孔雀舞:
中國民族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其表演藝術家楊麗萍是中國民族舞蹈的標誌性人物。孔雀舞產生於人們對自然、對生命、對精神的表達、認知,是雲南傣族人的信仰,他們覺得孔雀是最美的,它象征著自然美好。像孔雀這樣的壹個生命繁衍的象征,孔雀開屏是為了吸引異性。這種舞蹈是他們的壹種儀式,民間廣為流傳。楊麗萍通過舞臺把對舞蹈的感覺展現出來——少數民族對孔雀的壹種獨特理解,壹種舞蹈形式,審美定位產生這樣的舞蹈。舞蹈寄寓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達了吉祥、和平、幸福、歡樂的心聲。舞臺上的形象是孔雀,也是傣家少女情感、思想、性格、心靈的真實流露與寫照。不僅摹其形,而且抓其神韻,以神帶形,形神兼備,心犀相通。楊麗萍大膽創新,吸收了現代舞充分發揮人體動作的特點,創造了新的語匯,動作更奔放、挺拔、舒展、渾厚,更富有現代感。
5.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經典芭蕾舞劇,1935年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次公演。作品不論在結構規模、人物性格以及戲劇深度,都可算是眾多版本之佼佼者,藝術價值最為突顯。這部芭蕾舞劇充分顯示了普羅高菲夫對旋律線條的匠心獨具。在固定的和聲與難以預料的轉調手法的烘托之下,創作出獨特魅力、感染力,令人永難忘懷的旋律,尤其是在刻劃男女主角的情感上,更是動人與美幻。結構和富於創意的舞蹈編排,包括融入交響性的編舞方法,構成壹種獨特的舞臺風貌。把技巧的發揮融合在戲劇進程中,強調“切題”而不耍弄技巧,因而在極具觀賞性的富麗堂皇的舞蹈場面裏,不時閃躍出晶亮的人物性格、內心活動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