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子營在哪兒?
“竿子營”--- 就是現在的竿子坪鄉。位於鳳凰縣北端,209國道穿境而過,距州府8公裏,毗鄰吉首市、瀘溪縣,素有鳳凰的“北大門“之稱。東經109度,北緯27度,地處武陵山脈南部,雲貴高原東側。境內有萬溶江河、黃石洞河穿境而過,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地區,這裏氣候溫暖,冬暖夏涼,光照豐富,四季分明,為旅遊佳境。全鄉***42平方公裏,12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2358戶9986人,總耕地面積7711畝。是壹個苗、土家、漢等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壹、歷史長河中的“竿子營”--- 竿子坪
“竿子營”--- 現在的竿子坪鄉歷史悠久。自古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為“五溪苗蠻之地”屬楚國,秦時屬黔中郡,兩漢時為武陵郡,唐時為渭陽縣境;元朝時為竿子坪洞元帥府駐地;明朝時為竿子坪長官司駐地;清朝與五寨長官司合成鳳凰廳又稱“鎮竿城”,竿指的即是竿子坪,可見其在鳳凰歷史上的地位與縣城相提並論。竿子坪是控制西南苗民進入鳳凰,取道黔東南的要道。“竿子營”--- 最早叫做竹園寨,後苗民反抗封建壓迫,揭竿而起,削竹為槍,英勇殺敵,故才稱為竿子坪。民國時,因該地方民風彪悍,易與臨近地區發生沖突,將竿子坪改為善鄰鄉(轄現在的竿子坪鄉、三拱橋鄉、社塘坡鄉)。解放後,曾起名為友愛鄉,後仍改回竿子坪鄉。
“竿子營”--- 竿子坪過去叫五官長官司,自古以來即是中央政府防範苗民的屯兵地點,苗民邊墻自境內綿延而過。境內老營坡目前尚保存有古邊墻舊址及兩個碉堡,即邊墻碉和武兒碉。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同樣竿子坪也是湘西北部重要的交流通道和商品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