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個人努力成功的人物有誰
馬雲
說到馬雲,有人認為他激情四溢,有人卻指責他慣於忽悠;可是不管怎麽說,他都是個英雄,壹個讓人琢磨不透的英雄,因為他不斷地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成就著我們這個時代關於創業的夢想,關於財富的夢想,關於奮鬥的夢想——他就是馬雲。從“差生”到英語教師
小學考重點中學,考了三次沒有考上,大學也是考了三次最終如願——這基本上算是壹個習慣意義上的“差生”了。|站長故事
1964年9月10日,馬雲出生在杭州壹戶普通人家。在求學時代,馬雲可謂是個頑童。連馬雲也曾笑言自己小學考重點中學,考了三次沒有考上,大學也是考了三次最終如願——這基本上算是壹個習慣意義上的“差生”了。
算不上好學生的馬雲唯壹值得驕傲的就是他的英語。剛改革開放之際,到杭州旅遊的外國人多起來,馬雲壹有機會就在西湖邊逮著人家練習英語,盡管開始的時候他的英語還很蹩腳,可是時間長了,他竟然說的壹口流利的英語,並且壹直用到今天。
考上杭州師範學院後,馬雲當選為學生會zhu-xi,後來又成為杭州市學聯zhu-xi。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洗脫了“差生”的印記,開始嶄露頭角。
1988年,大學畢業後的馬雲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擔任英語老師。後來擔任阿裏巴巴副總裁的戴珊就是那個時候馬雲的學生,她回憶到,那個時候的馬雲已經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老師,“他的課是到課率最高的,他並不強制點名,但是學生們都喜歡聽他講,他經常給大家講做人的道理。
盡管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但是當時馬雲的工資每月僅僅110元左右。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職,並利用課余時間為到杭州觀光的外國遊客擔任導遊,不過這樣的零工對收入並沒有顯著的幫助。
1992年,馬雲和朋友壹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課余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當時經營特別艱難,經常入不敷出。馬雲壹看這樣不行,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開始收支平衡。
從害怕電腦到互聯網公司老板
很多人剛剛接觸互聯網思考的是背後的技術問題,而馬雲卻想的是商業模式問題。
翻譯社沒給馬雲帶來什麽錢,倒是讓他有了壹次出國的機會。在美國,馬雲第壹次在朋友那裏接觸了互聯網。不過那個時候的馬雲對電腦甚至有壹種恐懼:“我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按鍵。我當時想:誰知道這玩藝兒多少錢呢?我要是把它弄壞了就賠不起了。”
對馬雲有觸動的是,他好奇地對朋友說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單詞“啤酒”,結果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就想應該利用互聯網幫助中國的公司為世界所熟悉。
事實上,盡管今天已經可以號稱互聯網大亨的馬雲對技術依舊不太懂,但是他對互聯網的理解卻比誰都深刻。很多人剛剛接觸互聯網思考的是背後的技術問題,而馬雲卻想的是商業模式問題。
有了想法就做,回國後的馬雲迅速辭了職,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開辦了“中國黃頁”,這是中國第壹批網絡公司之壹。1997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壹系列GVM站點。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馬雲發現在體制內的職業生涯明顯不太適合他。1999年初,他放棄了在北京的壹切,決定回到杭州創辦壹家能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站點。回到杭州後,馬雲和最初的創業團隊開始謀劃壹次轟轟烈烈的創業。大家決定不向親戚朋友借錢,集資了50萬元,據點就在馬雲位於杭州湖畔花園的100多平米的家裏,阿裏巴巴就在這裏誕生了。
這個創業團隊裏除了馬雲之外,還有他的妻子、他當老師時的同事、學生,以及被他吸引來的精英,比如阿裏巴巴首席財務官蔡崇信,當初拋下壹家投資公司的中國區副總裁的頭銜和75萬美元的年薪,來領馬雲幾百元的薪水。
他們都記得,馬雲當時對他們所有人說:“我們要辦的是壹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三個:第壹,我們要建立壹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壹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從小蝦米到巨無霸
狂言狂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當時阿裏巴巴的生存技巧而已。
阿裏巴巴成立初期,公司是小到不能再小,18個創業者往往是身兼數職。馬雲後來也回憶到,當時出門打車,看到桑塔納來了,舉起的手又放下了,非要等到夏利為止,因為後者便宜。
不過好在網站的建立讓阿裏巴巴開始逐漸被很多人知道。來自美國的《商業周刊》還有英文版的《南華早報》最早主動報道了阿裏巴巴,並且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站開始在海外有了壹定的名氣。
前幾年,很多人指責馬雲老是狂言狂語,其實這並不能怪他,在公司還是小蝦米的時候,如何讓自己的公司成名呢?拼廣告費明顯不是那個時候阿裏巴巴的強項,唯壹能依靠的就是媒體的力量。狂言狂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當時阿裏巴巴的生存技巧而已。
不過有了壹定名氣的阿裏巴巴很快也面臨到資金的瓶頸:公司賬上沒錢了。現在擔任阿裏巴巴副總裁的彭蕾當時是負責管錢的,她回憶到,當時馬雲開始去見壹些投資者,但是他並不是有錢就要,而是精挑細選。即使囊中羞澀,他還是拒絕了38家投資商。馬雲後來表示,他希望阿裏巴巴的第壹筆風險投資除了帶來錢以外,還能帶來更多的非資金要素,例如進壹步的風險投資和其他的海外資源。而被拒絕的這些投資者,並不能給他帶來這些。
就在這個時候,現在擔任阿裏巴巴CFO的蔡崇信的壹個在投行高盛的舊關系為阿裏巴巴解了燃眉之急。以高盛為主的壹批投資銀行向阿裏巴巴投資了500萬美元。這壹筆“天使基金”讓馬雲喘了口氣。
更讓他預料不到的是,更大的投資者也註意到了他和阿裏巴巴。1999年秋,日本軟銀的總裁孫正義約見了馬雲。孫當時是亞洲首富,資產達3兆日元。孫正義直截了當地問馬雲想要多少錢,而馬雲的回答卻是他不需要錢。孫正義反問道:“不缺錢,妳來找我幹什麽?”馬雲的回答卻是:“又不是我要找妳,是人家叫我來見妳的。”
這個經典的回答並沒有觸怒孫正義。第壹次見面之後,馬雲和蔡崇信很快就在東京又見到了孫正義。孫正義表示將給阿裏巴巴投資3000萬美元,占30%的股份。但是馬雲認為,錢還是太多了,經過6分鐘的思考,馬雲最終確定了2000萬美元的軟銀投資,阿裏巴巴管理團隊仍絕對控股。
冬天之後的春天
馬雲終於攀上了他自己設定的高峰,而這,可能還僅僅只是開始。
從2000年4月起,納斯達克指數開始暴跌並持續了長達兩年的低迷不振狀態,這讓很多互聯網公司陷入了困境,甚至關門倒閉。但是阿裏巴巴卻安然無恙。|站長故事
很重要的壹個原因,是阿裏巴巴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融資,而這個網站從來沒有亂花錢的習慣。更重要的是馬雲那堅持不懈的信念。當時他對他的同事們說:“我們即使跪著活,只要活著壹天。”
那個時候,全社會對互聯網產生了壹種不信任,阿裏巴巴盡管不缺錢,業務也開展地分外艱難。馬雲提出關門把產品做好,等到春天再出去。
即使在後來遭遇到“非典”之時,馬雲的永不放棄的信念依然感染著公司裏的每壹個人。所有的人都在家辦公,但是業績卻不降反升,成為壹個奇跡。
冬天很快就過去了,互聯網的春天在2003年開始慢慢走來。2004年2月17日,馬雲在北京宣布,阿裏巴巴再獲8200萬美元的巨額戰略投資。這筆投資,是當時國內互聯網金額最大的壹筆私募資金。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創辦淘寶網,創辦支付寶、收購雅虎中國,創辦阿裏軟件,壹直到今天走向上市。馬雲終於攀上了他自己設定的高峰,而這,可能還僅僅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