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歐洲王室幾乎千年不變,而中國王朝更替卻走馬觀花
皇室,就是皇帝家族。西方帝制是從羅馬帝國屋大維開始的,之後的各種皇帝也追溯此源為正朔。但“皇帝”壹詞在拉丁語中為“Imperor”意為“軍事統帥”,屋大維開創的帝制雖然是帝制的實質,卻有***和的名義,是壹種“穿著民主外衣的帝制”。
不同於中國古代有壹套嚴密的宗法制繼位制度的帝制,羅馬最高執政官的權力最終來源是人民,皇帝去世之後的權力從理論上來說是要交換回元老院,再由元老院賦予下壹任皇帝,而不是中國式的直接父子相承。
事實上羅馬帝國直到戴克裏先才正式確立君主制,但卻是非世襲的君主制,依舊沒有嚴格的帝位嬗遞規範。最高權力繼承制度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整個羅馬帝國皇位沿襲的混亂。詳見我這個沒人理的回答羅馬帝國不同時期的皇位繼承制度是怎樣的?
所以整個羅馬帝國都沒有壹個嚴格意義上的皇室。直到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壟斷了帝位,才有了壹個較為穩定的皇室。
王室,就是國王的家族。國王壹般是羅馬帝國崩潰後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蠻族國家的首領。此為世襲,這個制度是以歐洲中世紀分封制為基礎的。
歐洲跟中國的玩法不壹樣,妳想當皇帝也得教皇同意啊,人家的皇帝都得教皇點頭才行,雖然教皇不會直接幹涉宮廷鬥爭,但妳好歹也得是個貴族血統啊。拿破輪想當個皇帝,也得費了半天勁打到意大利,最後教皇在兵威之下才給他加冕,要不然也只能當壹輩子的首席執政官。妳要是個平民,想玩中國這壹套造反當皇帝,基本沒戲,人家護教國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最後拿破侖還是在歐洲反法聯盟的圍剿下被捕入獄了。
簡言之,這是由中文的“國家”與英文中的“country”或“state”之間的區別造成的。
中國的封建帝王,拿國當他自己家的私產,改朝換代相當於房子換主人了,總得過戶吧,所以就改國號唄,名不正言不順嘛。
而英國的墨洛溫王朝、溫莎王朝、漢諾威王朝傳承的都是征服者威廉的血統,只不過每個王朝第壹任皇帝的不是第壹繼承人,以他原來的封地命名新王朝罷了。若照這邏輯,朱棣以後的明朝應稱“燕朝”。
可見中外對國與家之間關系的理解是不同的,自古如此。
羅馬帝國的皇帝並不都是屋大維的後代,多是皇帝的養子或領兵的軍閥,他們的皇帝可以換,但沒“王朝”的概念,只有國家的概念,只有“羅馬帝國”。
中國更重血統、更重視“家”,而歐洲更重視“國”。同樣是國家,中國的封建王朝更準確的表述是“家國”,西方的才是真正的“國家”。
在古代歐洲每壹個國家都會以當政的王朝來稱呼,如現在的英法俄等國,在古代只是相當於領地,就如同我國的山西古稱晉,陜西古稱秦壹樣,如法國在波旁家族統治時期壹般會稱為波旁王朝或法蘭西王國,而不會稱為法蘭西王朝,
而中國的歷代國號其實是王朝稱號,所以有漢朝、唐朝,但自己不會稱自己為漢國、唐國,否則會被認為是侮辱,因為朝之下才是國,如漢朝有許多諸候,他們才稱國。如齊國、晉國等等,但在中國唯壹壹個例外是清,我們現在稱他為清朝,但他們自己多稱自己為大清國。並且多次公開否認自己是中國人。
君主立憲之下,國王、天皇就是個拖鞋!主人是選民和選民們選出來的首相議會,主人在換!鞋子還是那雙!不同人踩而已!
以英國王室為代表同中國進行比較。
英國歷史上***經歷如下王朝。
韋塞克斯王朝
維京人入侵。
丹麥王朝
愛德華擊敗維京人,韋塞克斯王朝復辟。
威塞克斯王朝
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侵。
諾曼王朝
威廉壹世外孫斯蒂芬即位。
布盧瓦王朝
諾曼王朝最後國王亨利壹世外孫亨利二世即位。
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倒數第二個國王愛德華之孫亨利四世擊敗其兄金雀花王朝最後國王理查二世即位。
蘭開斯特王朝
金雀花家族約克公爵愛德華四世擊敗蘭開斯特王朝最後國王亨利六世即位。
約克王朝
蘭開斯特最後國王亨利六世侄子亨利七世擊敗約克王朝最後國王理查三世即位。
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最後國王伊麗莎白壹世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壹世即英格蘭王位。
斯圖亞特王朝
國王查理壹世被處死,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
克倫威爾空位期
查理二世復辟。
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最後國王安妮遺囑指定詹姆斯壹世外孫女之子喬治壹世即位。
漢諾威王朝
漢諾威王朝最後國王維多利亞之子愛德華七世即位。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國王喬治五世放棄德國姓氏改姓溫莎。
溫莎王朝
相比而言的中國,從秦始。
秦
農民起義
漢
軍閥割據
三國
軍閥統壹
兩晉
軍閥割據+少數民族割據
南北朝
軍閥統壹
隋
貴族依靠農民起義
唐
軍閥割據
五代
軍閥統壹
兩宋
異族入侵
元
農民起義
明
農民起義+異族入侵
清
在英國王位繼承順序表中,我著重體現了各君主之間的血統聯系。
不難發現,英國王位的傳遞都是在貴族之間進行。而英國所謂的王朝更叠,除了兩次異族入侵之外,也只不過是國王所在家族的變化。這壹點在英語中也有體現——“House”壹詞既是家族的意思,同時也有王朝的意思。
而中國的王朝更叠則是農民起義,舊軍閥割據或者是異族入侵,定國號改年號,更改天下正朔。完全不同於歐洲的朝代更替。
所以我的意思是,歐洲的王朝和中國的王朝根本就不是壹回事好吧。。。
歐洲中世紀是封建制,依靠血緣的世襲分封制。有壹個較為穩定的貴族階層,王位的傳遞王朝的更替往往都發生在貴族階層之間,與平民沒有太多關系。
中國在秦朝就已經完成了封建制向中央集權帝制的轉變,郡縣制和官僚制的出現使皇帝通過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依靠龐大的官僚系統對龐大的帝國進行直接統治。同時形成了通過讀書科舉努力晉升的更有活力的士族階層,而不是歐洲的血緣固話貴族階層,在中國,貴族更多是因嘉獎而封爵。
在歐洲,國王必須擁有貴族血緣。而在中國,皇帝人人都可以做眾所皆知,在皇帝昏庸無道的時候揭竿而起取而代之是合法的,是中國古代意識形態儒家思想所宣揚的。
貴族則是另外壹個概念。英國皇室是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家族,英國沒有經歷過非常徹底或者說暴力的革命,因此這些家族的根基並沒有損害。二戰之後,有些貴族把自己的領地和收藏捐給了國家,自己保留虛銜,和普通人壹樣上班下班買菜做飯。主要是因為戰後貴族後代無力供養佃農和領地,因此將某些私產讓渡給國家。
其壹,政治結構上說,英國君王權利很大程度上受到議會,律法和宗教因素制約
對王權的制約,壹定程度上緩和了君民矛盾。這根源估計是受天主教“君權神授”的思想影響。國王們連繼位和婚姻都必須得到羅馬教廷的許可。這種嚴格的制約沿襲到日常的方方面面,使得他們沒有太多機會“無法無天”,君,神,議會這相當於當時的權利分割,總之就是,英國國王已經習慣於被管束,權利沒有特別的大
雖說歷史上有過幾個解散議會幾十年的國王,但是到了銀子花光了後,還是不得不乖乖召集議會商量收稅的事情 “妳根本沒權利漲稅!”這也可以見得,每個國王都是很遵守祖宗定下的“國王管理條例”的,裏面定下了,妳可以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原因太簡單了,妳要是不遵守,鐵定被其他家族逮著機會滅。繼任的家族,也會遵循這些“律法”,這是經過幾百年各家族內戰之後達成的“統壹價值觀”,並且很早很早寫進憲法,獲得了廣泛的民眾基礎,(PS:沒有研究過為什麽德國和法國情況和英國完全不壹樣,德國的貌似是1900年後被逼退位,之後就再也沒有君主,法國路易直接被法***滿門抄斬)
家族之間,即便鬥爭過程有時候極度暴力血腥,但是平靜下來後,壹切還要按照祖宗的老規矩來辦事。可以說,皇位爭奪戰,只是換個領導而已,整個社會的根基沒有太多變化,
反觀那些總想“把上家斬草除根然後過把皇帝癮就算死無葬身之地於下家只手也值得”的渣們,這些英國皇室家族聰明多了,真的就沒有中國歷史上那種數之不盡的滿門抄斬什麽的,甚至還有伊麗莎白壹世砍了自己侄女,卻讓侄女兒子繼任國王的事。砍了蘇格蘭瑪麗女王,僅僅是個人恩怨,讓侄女的兒子繼位,是不得不遵循王位繼承法的規定(蘇格蘭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同的國王以後,也完結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千年紛爭)
其二,估計有個原因是英國社會流動性低下
英國自從有了貴族,貴族和平民之間幾乎就沒有流動性。皇位僅僅是在幾個通過婚家族間倒來倒去,要推翻,也是親戚看妳國王不守法,然後糾集家丁把妳國王趕下臺砍掉替天行道,根本就沒平民什麽事,更激烈大範圍的皇位爭奪戰也只是幾十年的玫瑰戰爭而已,其他的也只能算宮廷鬥爭劇
在相對開明的時期,君主懂得放權,各鄉紳自治,各郡百姓安居樂業,在這種情況下,暴力革命機會成本相對高
自從克倫威爾砍了查理壹世以後,進入聯邦制時期,英國第壹次在沒有國王的統治下過了幾十年,按現在的觀點來說應該是好事
可是,好多百姓覺得,這兩父子還不如查理壹世呢,於是在民眾和保皇黨的***同努力下,斯圖亞特王朝得以復辟,查理二世繼位,
這也正好印證前面提到的,民眾對於這種“換君遊戲”沒太多興趣,只要我自己過得不錯,誰當皇帝都沒什麽太大關系,就算殺了皇帝分田地也輪不到妳。
最後,英國貴族相比世界上其他被顛覆的統治家族來說,口碑好太多。
“謙遜” 個人覺得用在英國皇室上很恰當 壹點不馬屁。
雖然屠殺起其他親戚來毫不手軟,但是對於沒有血緣關系的民眾和議會,要想得到支持,平日也只能點頭哈腰。輪到打仗,也是親自掛甲上陣各個家族歷代戰死的國王都有不少。總的說來,越早和他人(民眾和其他競爭者)達成有效***識,越能鞏固統治基礎和保護社會結構不被破壞,越是存在不平衡和單方面的強烈壓迫,統治越是支離破碎。
從1368年明朝成立到1911年清朝結束,中國替換過壹次王朝,英國王室替換過七八次王朝,包括在革命中殺掉了壹個國王,法國王室替換過三四次王朝,也被殺掉過壹個國王;這兩個還是最穩定的地區,至於別的地方就更加不談了。所以LZ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多補充壹句,英國大概是唯壹壹個勉強夠得上千年不變的歐洲王室(我們姑且忘記被砍頭的查理)。但是英國的全部國土面積相當於我們國家壹個省。氣候、資源、人口、經濟、政治、宗教和我們國家沒有任何可比性。隨便舉個例子,在中世紀英國全國的法官數量很少,打官司基本只能去倫敦,在這種背景下,英國逐漸產生了壹種很獨特的制度叫做普通法(通俗的名字叫做判例法),並且壹般認為普通法的權威可以高於王權。但是在中國,順天府的寶坻、四川的巴縣和臺灣的淡水可以適用皇帝頒布的壹套全國相同成文法,但絕對無法想象各地的縣令可以基於壹個壹個具體判例積累起壹整套足以和王權相抗衡的法律制度。
在沒有可比性的情況下,討論英國為什麽穩定,而中國為什麽有變化實在是沒有意義。
為何中國的王朝更替就壹定要改國號?
在中國換朝代壹般都要打,不打也是外戚奪權,壹定要換了姓的,因此壹定要換朝代號,換皇帝沒換姓就不用了,康熙傳位雍正,壹個姓,不用換朝代號,只換年代號。元朝金德,明朝火德,清朝改後金為清即克火,為水德。五行都改了,朝代不改,自己要自己命麽不是。
英國,除了英格蘭侵略蘇格蘭且並吞,上千年來都是有血統壹脈傳承的,從伊麗莎白二世往上找,不是親的就是熱的。那努爾哈赤和朱元璋有親戚關系麽?但英國是換國王換王朝,就要換稱號,不過現在可能不會換了,溫沙王朝可能要永遠了。英國王室(英格蘭王室和17世紀以前的蘇格蘭王室)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王室家族。與歐洲許多王室都有著復雜的血緣關系。按英國傳統,繼位的國王要以自己的名字來確定封號,查爾斯王子的全名為查爾斯·菲利普·阿瑟·喬治。按習慣能用來做封號的只有排第壹的查爾斯,如果用查爾斯來定封號,那麽他應就是查理三世,壹般不翻譯成查爾斯三世,查爾斯王子如果不喜歡查理三世這個封號,就只能用自己最後壹個名字即喬治了,上壹個喬治國王是他的爺爺,也就是伊麗莎白二世的爸爸喬治六世,所以查爾斯王子就要尊稱為喬治七世了。
英國是每死壹個女王之後的新男國王都要以他父親的封地命名壹個新王朝,查爾斯王子改王朝換這個代號是可行的,他爸爸也就是伊麗莎白二世老公菲利浦親王是希臘王位的繼承人(可惜希臘後來***和了)。他的名字是菲利浦蒙巴頓,所以查爾斯王子大可將王朝命名為蒙巴頓王朝。不過喬治五世的老婆瑪麗王太後這個老女人在伊麗莎白和老公結婚時,讓邱吉爾和樞密院出了個規定,就是將溫莎的名字繼續用下去,不能改成蒙巴頓。再說日本,去查吧,所謂天皇幾千年都查得到血統傳承,但要不是日本經常*生子嚴重,日本王室早就斷根了。嘿嘿。不過大面上壹定要承認壹脈的。所以日本換王不換朝,只換雞年。
伊朗從桑德到卡紮爾到巴列維,不同王朝不同國王。朝鮮上壹個王朝叫李氏,明太祖給賜名朝鮮王朝,比明,清壽命加起來差不多了,現在是金太祖創的DPRK,國號壹定要改。凡換姓換血緣的壹定要改國號,有血緣傳承的有的改紀年,有的改王朝號,但都不改祖上創立的國號。中國那麽龐大,那麽人口眾多,矛盾決定了中國的不同,換朝就是妳死我活。活下來的還用舊號,這是沒病還是有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