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
白求在英國舉行的那次相當拘謹的軍人午餐會上,大家準也不認識誰。我坐在壹個美國傘兵身邊。他是第101空降臨——壹巴頓英雄部隊的,約摸二十歲。像多數跳傘運動員壹樣,他長得比壹般美國軍人頎長些,而且肩膀很寬,看上去是個孔武有力的硬漢子。他胸前閃耀著的勛章緩帶,比我記憶中任何將級官銜以下的人都要多。他開頭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談。但是過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給我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白求在大規模進攻開始的前壹天(進攻法國前24小時),盟軍向諾曼底空投了傘兵,這個年輕人就是其中之壹。不幸的是,他在遠離預定地點好幾英裏的地方著陸。那時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經在腦子裏記熟了的標誌,他壹個也沒有找到,也見不到任何戰友。他吹響了用以集合隊伍的尖聲警笛,卻得不到任何響應。焦慮不安的幾分鐘過去了,他再吹壹遍,還是壹個人也沒有來。他於是知道原定計劃出毛病了,他現在是單槍匹馬,完全陷落在敵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白求他懂得,必須馬上找個地方隱蔽起來。他著陸的地點,是在壹個整潔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園裏的壹堵五墻附近。在熹微的晨光裏,他看見不遠處有壹棟小小的紅色屋頂的農家。他不知道住在裏面的人是親盟國的呢,還是親德國的,但是他總得碰碰運氣啊。他朝那房子奔去,壹邊溫習著寥寥可數的幾句法語,那是專為應付這種緊急狀況而學的。
白求聽到敲門聲,壹個年約三十歲的法國女人開了門。她長得並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她顯然是剛從做早飯的竈間出來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個小小的孩子——壹個是嬰兒,坐在壹張高椅子上———坐在飯桌旁邊,驚異地盯著他。
白求“我是壹個美國兵。”傘兵說,“妳們願意把我藏起來嗎?”
白求“哦,當然啦。”法國女人說著便把他帶進屋裏。
白求“趕快,妳得趕快。”做丈夫的說,他迅速地把這個美國人推進壁爐旁邊的壹個大碗櫥裏,“砰”的壹聲關上櫥門。
白求幾分鐘後,六個德國士兵來了。他們已經看到這個傘兵降落,而這壹間又是附近惟壹的房子。他們搜查得幹凈利落,轉眼之間就找到了這個美國傘兵,把他從碗櫥裏拖
了出來。
白求那位僅僅是由於藏起美國人而犯罪的法國農民,在被拉出廚房的時候,想要招呼他妻子壹聲,但是壹個德國士兵壹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說不出話來了。德國人命令他
站到院子裏,他並沒有受到審訊,也不能向妻兒說壹聲再見,根本無所謂手續不手續,就被當場槍斃了。妻子嗚咽,孩子放聲大哭起來。
白求德國士兵知道怎樣發落敢於掩護敵人的法國老百姓,不過對於如何處置他們的這個美國俘虜,卻顯然有壹場爭論。於是他們暫時把他推入壹間棚屋裏,把門閂上。
白求棚屋後邊有壹個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邊緣的那片樹林。那傘兵蜷身擠出窗口,向樹林奔去。
白求德國人發現他逃走了。他們壹邊跑到棚屋後邊來追他,壹邊向他開槍。子彈沒有打中目標。不過從當時的情況看來,逃脫是沒有什麽希望的。
白求他剛跑進樹林——悉意經營的、沒什麽灌木和雜樹的法國樹林——就聽到周圍都是追兵,互相吆喝著。他們分散開來,正在很有次序地進行搜索。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看來抓住他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他沒有什麽機會了。
白求對,還有最後的壹次機會。傘兵振作起來押了這壹註。他拼命往回跑,避開壹棵又壹棵的樹,離開樹林,再次跑進田野。他跑過了棚屋,穿過院子,院子裏還躺著那個被殺害的法國人的屍體。這個美國兵又壹次來到這戶農家,敲響了房門。那位法國女人很快打開了門。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他們面對面地,站了也許壹秒來鐘。她沒有向她丈夫的屍體看上壹眼,壹直看也不敢看他壹下。她直直地註視著這個美國青年的眼睛,他的到來使她變成了寡婦,孩子們變成了孤兒。
白求“妳願意把我藏起來嗎?"他問。
白求“哦,當然啦。快!”
白求她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裏。他在碗櫥裏躲了三天。法國農民的葬禮舉行的時候,他是呆在那兒的。三天之後,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
白求德國人再沒有來過這戶農家。他們想不到需要再來搜查這間房子,因為他們不理解他們所要對付的這種人民。也許,他們理解不了,人類的精神竟然能夠達到這樣的高
度。兩種勇氣打敗了他們——智勝他們的美國青年的勇氣,和那位法國女人的勇氣——她毫不猶豫地給了美國傘兵第二次機會。
白求我被這真實的故事裏的兩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們,並把這個故事多次講給美國駐法國和意大利的戰士們聽。不過我缺乏口才,總也不能圓滿地表達出我對這兩
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歐勝利日以後,當我準備回國的時候,碰上了壹位空軍將領,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確切地說出來了:“青年傘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氣。”他說,“在牢籠裏,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壹的出路。他是個勇敢機靈的孩子。不過,那位法國婦女的勇氣呢,是經常同妳在壹起,永遠不會讓妳丟臉的。她是壹個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驚奇地望著他。
白求“對,幸福。”將軍重說壹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麽。”
-----------------------------------------------------------
有個9歲的美國小姑娘,壹天,大人告訴她,上帝創造萬物,沒想到她卻脫口而出:“我擁有的壹切都是中國制造的。”這是飛虎隊王牌飛行員迪克·羅西講述的壹個小故事。用它來說明中美兩國間日益緊密的經貿關系,是再貼切不過的了。然而,經貿關系的加強畢竟剛剛才載入中美關系史冊。早在60多年前,兩國人民在二戰期間***同譜寫了壹首感人至深的友誼之歌。直到今天,特別是在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這段深情厚誼仍屢屢被後人憶及,得到了廣為傳頌。
上世紀40年代初期,正當中國人民萬眾壹心,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幾百位像羅西壹樣的美國誌願者,在陳納德將軍(1893-1958)的領導下,組成美國誌願航空隊奔赴中國抗日前線,同中國軍民並肩戰鬥。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誌願航空隊被並入美國空軍,繼續在華對日作戰。這支駕駛著鯊魚頭形戰機的航空隊壹直以“飛虎隊”的威名著稱於世。
今年9月,在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整整60年之後,90歲的羅西再次來到中國,同來的還有戰友大衛·海沃德等。這雖不是他們戰後首次故地重遊,兩位老戰士卻依然有感於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
“我對妳們的國家充滿欽佩之情,”海沃德在北京飯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激動地說。“妳們在各個方面壹直都做得很出色,在建設國家方面,在發展經濟體制方面,在貿易關系方面,以及在各個時期同美國的友誼方面都表現不俗。”
海沃德表示,今天中國的城市同上世紀40年代相比真可謂是不可同日而語。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寬闊的大道、現代化的交通系統,都令他贊嘆不已。
--------------------------------------------------------------
往事難忘
美國“飛虎隊”老兵在武漢黃鶴樓撞響吉祥鐘,祈禱世界和平。周國強 攝
羅西是1939年秋參加美國海軍,開始接受航空訓練的,那時他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機械專業,離畢業還有壹年時間,他因而未能完成大學學業。1941年,羅西加入飛虎隊,來到中國。
海沃德介紹說,日軍襲擊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之後,美國舉國上下抗議聲響成壹片,很顯然,幾乎每個身強體健的美國人都會被征召入伍。他說,人們都將其視作壹次機遇,因為誌願參軍既能為國效力,又可以學到新本領。
“對我來說,我壹直想學開飛機,所以當時我對自己說,這是個學開飛機的好機會,”他回憶道。“我覺得出國去中緬印地區肯定會是壹段驚險的經歷,後來證明確實如此。”
羅西補充說:“當我們知道我們要幫助中國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時候,我們都為此感到自豪。”
當時的客觀條件極其有限,但美國誌願者同中國軍民密切合作,創造了壹個又壹個的奇跡。當時飛虎隊的飛機是中型戰鬥機,壹般只能飛行六七個小時,作戰的範圍受到很大限制。另外,飛虎隊的戰機也無法像今天的飛機那樣在雲層之上飛行。
海沃德說,惡劣的天氣條件和落後的導航系統使飛虎隊損失了不少飛機。飛機失事之前,機組人員不得不棄機跳傘,這種情況下,他們只有依賴當地的中國人才能重返基地。“上帝保佑,許多美國戰士在中國人的幫助下返回了基地。”他說。
“那些日子裏,我們非常非常依賴中國人民,”海沃德坦言。“他們為我們建機場,為我們提供食物,替我們守衛飛機。他們還專為我們開了壹些小飯館和裁縫店。”
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左)同飛虎隊員們在中國昆明機場。新華
他說,尤其重要的是,中國人建立了壹個被稱為“中國網絡”的空襲預警系統。該系統由大量人員、無線電設備、電話、電報線路等組成,向美國航空隊提供至關重要的情報。
美國航空隊的每壹次勝利,都會得到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羅西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昆明、桂林的年輕人用鮮花、柑橘向他們表示謝意的情景。“那些事情妳怎麽都忘不了,它們會讓妳更加熱愛中國人民,”羅西說。
海沃德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飛虎隊當年所取得的壹次勝利。1944年4月,海沃德所在的中隊得到情報,日軍已在泰國清邁集結了大量戰機,意欲空襲昆明。上級命令他們中隊立即飛往清邁,在日機起飛之前,將其摧毀。據估計,日軍對昆明的空襲壹旦得逞,將會造成巨大傷亡和損失。這壹次,飛虎隊員們超常飛行了10個小時,成功得在清邁機場炸毀了日本飛機,粉碎了日軍空襲昆明的計劃,而“飛虎隊”僅僅損失了壹架戰機。“我們使昆明免遭空襲,大家都覺得給中國人民幫了大忙,”海沃德說。
除了直接同日本空軍作戰之外,飛虎隊還參與了空運軍用物資的行動。空運航線跨越喜馬拉雅山,穿梭在海拔3000到6000米的山峰之間,因而被稱為“駝峰航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艱險的壹條航線。盡管如此,羅西到戰爭結束為止,至少在此航線上飛行了735次。
羅西回憶說,陳納德將軍離開重慶的時候,為他送行的當地群眾人山人海,汽車無法開動,竟然被周圍的人們壹直推到機場。“這表明了他們的感激之情,”他說。“我想陳納德將軍生前從未忘記那壹天,我們也不會忘記。”
--------------------------------------------------------------
銘記教訓
二戰結束後,羅西在加利福尼亞創立了壹家名叫“飛虎航線”的貨運航空公司,他在這家公司當了25年的飛行員。羅西現任美國飛虎協會主席,是美國王牌飛行員協會會員。
海沃德則選擇了另壹種職業生涯。戰後他進入壹所很有名的工科大學學習石油工程,並取得碩士學位,退休前壹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回首往事,海沃德由衷地渴望世界和平,呼籲各國之間應友好相處。他說,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得出的壹大教訓就是,應該不惜壹切代價避免戰爭。各國人民應該,也完全可能彼此友好。“據我觀察,中國人壹般都是很友好的,我們也願意對妳們以朋友相待,”他說。“雙方都明白,和平相處當然要比反其反面要好得多。”
海沃德指出,美中兩國在二戰時期面臨的***同問題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獨霸西太平洋地區的貿易,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參與。
“他們需要石油、纖維等資源,為得到這些資源不惜發動戰爭,盡管日本國內有些人也知道戰爭是不可能獲勝的。美國當時有著巨大的工業潛力,我們最終戰勝了他們,”他說。
海沃德同時表示,當今世界各國都十分明智,懂得如何通過貿易關系和人員互訪來避免戰爭的爆發。
海沃德有3個兒子,4個孫子孫女。老人很樂於同親人們分享自己在戰爭期間的種種經歷。他告訴記者,2000年來中國的時候,他帶上了兩個兒子和壹個孫子,那次中國之行令他非常滿意,他的子孫們在中國過得也很愉快。
“我經常向他們講起我那時的親生經歷和我從戰友們那裏聽說的事情,”海沃德說。
此外,作為第22轟炸機中隊協會的財務秘書,海沃德搜集了許多協會會員們提供的飛虎隊故事,並出版了書籍和錄像帶。
滿懷著對中美歷史友誼的珍視之情,海沃德駁斥了關於當前中美關系的負面論調。“我感覺不到任何敵視,感覺不到任何關切。兩國都是經濟強國,發展態勢都很好,”他最後說。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讓友誼延續下去,我們同中國人是多年知交。我們又是貿易夥伴,同中國這樣的國家進行貿易是件重要的事情。”
-------------------------------------------------------------